冬至作文300个字(冬至我的同学冬子)(1)

冬至 冬至

若荷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到海迪的博客,打开来,不仅能够欣赏她的文章,还能倾听添加在文字下面的音乐。轻音乐、纯音乐、经典钢琴弹奏曲……有些我都闻所未闻。

每当聆听这些深情、优美、舒缓的乐曲,听觉与音乐便产生了共鸣,心灵如沐在乐河之中,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享受。海迪很会选音乐,有时一首曲子能让人听好久。

那些音乐大多是抒情的,歌词也很优美,很耐听,也不乏有些淡淡的感伤。边听边阅读她的文章,了解她的心路历程和生活轨迹,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心声。

又一次到海迪的博客,这次不是读她的文章,而是安安静静地听了回音乐,整整听了大半个晚上,听到沉醉,听到寂寞,听到陷入深深的回忆。《闪亮的日子》,温馨、婉转、悠扬,听了让人产生无限怀想,想起那些以梦为马的日子,青春灿烂、露珠沾身的生命芳华。

仿佛每个音符都随记忆跃动,渐渐,让人沉陷旋律,回忆过往。有如一个人的乡野,小路阡陌,夕阳遥远,不知哪里是家,哪里是让梦想驻足的地方。仰起头,是深秋的蓝天;低下头,是故乡的泥土。有大雁飞过,芦花满天。

每个音符都是心灵的写照,每个音阶都是情感的倾诉,不由得泪流满面。令人心凄凄的,不是乐色,也不是风景,而是心里面已落的薄暮,沧海桑田,年华不再,是一份穿越岁月的慨叹。

去年的三月,我茫无目的地到河边漫步。河面刚刚开冰,松软的泥土在脚底下簌簌有声地陷落。虽然是春天了,却还十分的寒冷,天地间,枯树、鸟巢、乌鸦,是春之将至、天气欲暖未暖的时节。

青草还没有发芽,小甲虫却已经出来了。农人已经下地耕作,耕牛默默踏着田垄犁地,新鲜的泥土在犁杖下纷纷翻起。行走间,发现脚下生长出零星的野草,野花:淡紫的、幽蓝的、金黄的、洁白的,一闪而过。

这时候,耳旁传来一个孩子的喊声:“咿呀,那朵是不是小葵花呀?!”

我转过头,和他的家人一起寻找。

毕竟是个孩子,即便真的有小葵花,也不值得这么惊讶的,何况,那不过是几朵颜色金黄的苦菜花。 蓦然回头,才发现那河沿的沙滩上,俏然生长着的全是苦菜的身影,茎叶间,是太阳光芒一样闪动的花,在黝黑的土地上,因其色彩的俏丽而格外醒目。

我或许知道,这是视觉的效果。它们盛开得太多了,在撩人的季节风中平展着,摇曳着,像一方巨大的手帕,在上面挤挤挨挨地缀满了花朵。在这春暖未暖的日子里,仿佛离它越远,越发看得真切,如果真走近了,那金黄的花就会消隐而去,一下找不见了。

这就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吧。然而总归是它的花在绽放,总归是它的花期到来了,只要有幼芽的存在,它们终究会在这里绚烂开放,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就像匍匐在地上翩翩欲飞的翅膀。

它的花朵太小了,在孤零零的天地下很不出众地摇着,一下,一下,伴着微微的颤动。花开着的它们,有时也让冷风吹拂得东倒西歪。

打它身边走过的人们,谁会因那并不耀眼的闪亮而驻足呢?更何况它们那样的微小,甚至有些卑微,任何一个比它高贵的人,都会不瞅不睬,视若无睹地擦身而过。

谁会注意那些灰灰浅浅的野花的笑啊,何况那些灰灰浅浅的笑,已经不再是遥远的当年了。

它们微微的颤动,就像缀在哪个女孩发辫上的蝴蝶结,颤颤巍巍的希望,也能织成追逐未来的梦想,在某一个时刻和年代,曾被我们珍惜着、追求着,寄托了所有明天的绚烂与美好。

那时候,我正在家乡一所学校的初中部就读,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每天放了学就去田野里玩耍,沿着田埂、河堤到处疯跑,那时的我,就像一朵开在庄稼地里不起眼的野花。

如果你读过安徒生的《丑小鸭的故事》,那你就不用再从别处寻找我的影子了,把我比作“丑小鸭”再贴切不过。其实不仅是我,我的许多女同学也都和我差不多。在那个时代的乡下,那个年龄的我们,不就是一个个不服约束,泼泼辣辣的“丑小鸭”吗?

每个人都像“丑小鸭” 。一身的泥巴,满脸的朝霞,有朝天的志气,开朗、活泼,却年少懵懂,比如我,比如冬子。

在我们北方的老家,冬至这天,除了作为传统节日的吃馄饨,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风俗,就是把刚出生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叫作“冬子”。

我不知道这个古老的节气,对农人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意义,竟使人们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叫“冬子”。我只知道每年从冬至这天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长了,夜晚一天比一天短了。

有俗语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然而冬至以后,山里的天气便更冷了,严寒来临,满眼萧瑟,山上的梯田,房前街道里的树木。

无论多少夹杂什么样的品种,它们的叶片,也会在这一天落得一片儿不剩,落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冬子就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他是我的一个同学,很小的时候,我并不认识他,六七岁的时,我们才在一个学校相遇。

转眼我上初中,他和我一起走进那座并不明亮的乡村教室,他半倚在教室的讲台上,用手一下一下地翻弄着我们的作业,等待交给前来上课的代课老师。他翻弄着我们的作业,时不时作一下鬼脸。

如果他作完鬼脸,再看一眼横七竖八坐在课桌旁边,吵得山响的某一个人,那我们准能知道,这个同学的作业是花的,不整洁,也肯定,十有八九的答案是错误的。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除了勤工俭学,课其实并没有上多少,老师总是由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代课,比较有经验的教师给我们上课的机会很少。

他们有的老气横秋,有的神采飞扬。他们也正处在一个青春华彩需要释放的时刻。

最糟糕的是遇上一位刚刚高中毕业的教师代课,如果是他们给我们上课,最怕的是他们给我们讲语文课,现在我说的并不过关的普通话里,便偶尔跳出一个很不标准的字音来。

让我羡慕的是,冬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的成绩在班里位于前面仅有的十名之内。然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校长对他的夸奖,都不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而是因为他的勤劳能干。

在那个年代的课堂上,劳动好就是思想好,哪怕没有多少知识和学问,也备受人们表扬和爱护,他们无论走在村庄的大街上还是校园里,都让人感觉有着非凡的荣耀。

学校喂养了几十只白色的兔子,为了分散养殖,给每个班分去几只,然后再分到小组。我们是三组,我们分到的两只兔子一公一母。

这些兔子全是成年兔,一天要吃掉好几筐青草。我们基本不喂兔子们粮食,因为学校里是没有粮食的。我们习惯了上山割草,收割春天或者夏天山上茂盛的青草,习惯了挖取田野里的野菜,只要兔子们需要,只要看见路边上有野菜的影子,我们都会一一装进随身携带的竹篓。书包也差不多成了盛装野菜的用具。

冬天来临后,青草难得一见,剜野菜便成了我们每天下课后的要务,特别是在大雪飘飞的天气里,冰雪铺地,小路在白雪下泥水交融,野菜看不到了。

冬子是我们组的组长,让所有的同学都佩服的是,只有他能在这时候不慌不忙。

该上的山还是上的,该去的田野也还要去。他让我们每人从家里带个竹篮,放学后,上山去剜野菜。小小年纪的我,哪里有野菜可剜啊,可是冬子能够找到,他发现一片野菜叶子的形踪,便用小剜刀在冻土里一拨,果然整个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的野菜展现在眼前了,剜刀朝上一挑,野菜带着星点的泥土在地上一跳,转眼就装进冬子的竹篮里了。一朵一朵的野菜,渐渐装满了冬子的竹篮。

然而,冬天的野菜毕竟稀少,少到我们需要跑十几里山路才剜到少许,大家把野菜合到一起,也不过那么小小的一堆。两只小兔子好可爱呀,吃起新鲜的草来很贪婪,但又很挑剔,吃剩下的野菜,它们就不愿吃了。它们哪里知道同学们剜野菜的辛苦哇?

尽管我们的小手冻得红肿了,有的甚至得了严重的感冒,剜野菜的工作并未停止。由于每个班级都有养兔子的任务,全校好几个班的同学都去争抢着剜野菜,附近的野菜就越来越少了。冬子总会想出好办法。

那一天,他突然提出要和我们兵分两路。不是全校的同学都上山剜野菜吗?那我就要下山去,到山下的河滩上去看看,他记得春天那里有很多的野菜,苦菜花都把满地铺得金黄了。

冬子让我们上山,他自己真的就去了河滩。河滩上的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河滩上的土冻得更结实更难以剜动,唯一让冬子没有失望的是河滩上的苦菜依然青青绿绿地露出地面,像是欢迎冬子来把它们剜走。

苦菜在冬天的阳光下也能生存,它们或许和冬子一样是不怕冻的。那是一个阴沉的天气,没下雨,也没有下雪,天空就这么阴沉着,连续阴沉的天气,使我们上山剜野菜更艰难了。

野菜剜得非常少,我们甚至惊喜于每一个微小的发现。

冬子仍然每天都带回很大的收获,他脚下的鞋子上泥水涟涟,谁都不知道他跑了多少路跑了多少地方。

直到有一天,他旷课了。突然“旷课”的冬子让我们大吃一惊。很快,我们便从班主任那里神秘地知道,冬子出车祸了,他的腿让汽车给压断了。

那天下午,冬子和往常一样去剜苦菜,路过一个小石桥时,一辆汽车从冬子的身边狂飙而过,车过之后,在桥头劳作的人们,迟迟没有看到冬子行走在桥上的身影,便一起寻找。

人们惊异地看到,冬子浑身是血地卧伏在桥下河石之上。冬子的一只脚从身体上无力地耷拉下来。从此,冬子再也没有进过我们的教室。

那天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日子——冬至,在这个日子里,有一个出生在同一天的十四五岁的孩子,从此再也不能像四肢健全的平常人那样,蹦跳自如,活动自如,并且健步如飞了。

与此同时,一夜之间,全校所有的兔子全部丢失。财富一般的兔子的丢失,竟然无人去管,也无人去找寻。我们从此再也不用去剜野菜,那些曾经心爱的白兔再也与我们无关,全校的老师同学关心的只有冬子。

我上高二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了冬子,他拄着两根拐杖,我没看到他撑着拐杖吃力行走的模样,我只看到他坐在我的小妹读书的那个教室里,我从教室的绿色窗口看到他略显苍白的面庞的侧影,我顿时明白他留级了。

两三年了,他的个头竟然没有长高,惟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女孩儿一样好看的长长的睫毛,衬以他那大大的眼睛和疏淡的眉毛,依然十分好看。

留级后的冬子并没有上学多久,便再也看不到他来学校时吃力的身影了。 多年后的一天,我知道了冬子伤好以后的情况。

他的身高一直在一米五五这个数字上停止不前;体重不足九十斤。冬子现在大概有六十岁了吧?恍惚听同学说过,他至今都没有结婚,没有结婚的冬子有个人在深深地爱着,但却不能结合。

梦幻与现实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很苦很累。她到嫁人时已经三十好几了,三十好几的她一直偷偷地关心着冬子,时常利用回娘家的机会来悄悄看他。

冬子沉默寡言,有时半月也不和人说一句话。 那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是一个可以不上课,到外面以劳动的名义换取光荣和珍贵的书本的日子,这是多么的令我们幼小的思想产生巨大的矛盾的日子。

如果你还记得,你应该也把那些日子当作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日子”吧?

那些日子里,有涩涩青果一样的懵懂一念,有低下头,便有一种忧伤凝结于心,然后苍白而美丽地凝结在眉头的日子。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应该是冬至了吧?2021年的12月21日。

时光真的就像流水一样,经不起一分一秒的流逝的,一眨眼,人生最美好的部分就已经丢失。

是的,是冬至了。时光飞似的逝去,一晃四十几年过去,我们很少再见冬子。每当走在河边,看见苦菜闪亮着青绿的的叶片、金黄的花,我都会想起冬子,想起我们走遍山野去剜野菜的日子。

当今天,无意浏览手机信息,网页上突然跳出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的片段,熟悉的八十年代老电影《小花》主题曲一下令我陷入怀旧的深渊,让人再次回忆起往昔岁月中许多难以磨灭的事来。

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曾经历过芳华,但无论是苦难,还是骄傲,各种各样,从不重复。在冬子的记忆里,是否也和我一样,还记得那个每天竹篮不离手腕的日子?那是一个永远过去的时代,在人们的心里,都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

作者简介:

若荷:本名宋尚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满族文学》《名作欣赏》《青岛文学》《延安文学》《少年文艺》《山西文学》《青年作家》《黄河文学》《时代文学》等知名报刊300多万字,作品编入小学语文课本、高中语文试卷和中学生拓展阅读课本,入选《中国散文年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好散文》《中国散文排行榜》等选本。著有《花一样的灯盏》《秋野之上》《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等多部散文集。曾获“沂蒙文艺奖”“齐鲁散文奖”“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中国金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壹点号 若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冬至作文300个字(冬至我的同学冬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