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能用大孝子来形容吗(孝顺孝顺既孝道又和顺才能算是孝子吗)(1)

尊老敬贤,孝顺双亲,历来是华夏传统文化倡导的做人根本,人们把孝敬父母常的行为称作“孝顺”,把孝顺的人常称为“孝子”。那么,怎么样做才能算是孝顺?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孝子呢?

《辞海》里解释“孝顺”有两层含义,一是当动词用,是尽心奉养父母或长辈并顺从他们的意志。二是当形容词用,是形容人能孝敬父母或长辈。

“孝顺”一词,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在此之前,只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

孝顺能用大孝子来形容吗(孝顺孝顺既孝道又和顺才能算是孝子吗)(2)

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

孔子立刻回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的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的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孝顺能用大孝子来形容吗(孝顺孝顺既孝道又和顺才能算是孝子吗)(3)

由此看出,对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但孝要有道,这个“道”就是尽量满足父母的生活,但不盲目顺从父母的意志,对不符合“道义”的不合理要求,要善于说服,以免父母陷入“不义”境地。

我国自古倡导“薄葬厚养”,以免“子欲养而亲不待”,根本的在于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尽力赡养,而不是双亲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顾,甚至当做“垃圾”,相反在死后安葬的时候,为了在人众面前表现“孝心”,大操大办。如此“孝顺”之举,只能让人生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里专门对子女的义务作了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行为进行惩处。

在现实生活中,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报道时不时出现在网络报端,受世人诟病。有老人子女儿孙满堂,但子女都不愿意和年迈的双亲生活在一起,老人如同鳏寡,自己独自生活,连购买油盐酱醋、挑水、取柴等都成困难;有的虽然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但老人饥一顿饱一顿,常常吃剩饭剩菜,让人寒心。一旦老人去世,身份“显赫”的儿女从天而降,张罗隆重的葬礼,借老人丧事大操大办,一乘机敛财,二在公众面前显示“孝心”。之后,众多儿女因为分割老人的房产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弄得乌烟瘴气,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

稍加留意,每当到重阳老人节、所谓的“父亲节”“母亲节”来临,网上“孝顺”的资讯满天飞。当然,大部分网民是名副其实的孝顺,但不乏假“孝子”充斥网络,生活中对父母不管不顾,且在网络上大谈“孝敬”之道,人伦之情。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但让人如同吞了苍蝇一样恶心。

孝顺能用大孝子来形容吗(孝顺孝顺既孝道又和顺才能算是孝子吗)(4)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非原则的“孝顺”。特别是一些男人没有男子汉的担当,在生活中,不分是非曲直,对父母言听计从,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张。即便是自己的婚姻大事,也“顺从”父母,而一些父母本身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儿子出“馊主意”, 娘里娘气的儿子错失很多好姻缘,最后耽误终身,自己成了“老年人”还在垂暮的父母膝前“啃老”。这样的“孝顺”儿子其实就是最大的“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