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定于9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举办。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作为高校之一,参加了“数创未来·智汇两江”华为云人工智能大赛的专家组工作,也受邀参与了由浪潮集团牵头的中新(重庆)工业互联网标准联盟筹备工作。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简介(两江人工智能学院)(1)

开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是重庆理工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共建的新学院,学院针对人工智能学科的融合、交叉特点,重点瞄准机器学习、智能感知、智能软件、大数据智能和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了基于硬件、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分层、递进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金字塔新布局。

“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全球高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关键问题是不是谁都能摸着‘石头’的!”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小川告诉记者,这块“石头”就是学院开创的国内新工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围绕“面向先进装备的智能感知技术”展开科研,以大健康、工业大数据、机器人等为应用场景,在学校支持下,建立了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四个专业,今年申报了人工智能新专业,形成了软硬数智全新专业布局。

“这样的专业布局,在全国已建人工智能学院中独树一帜。”张小川介绍,许多高校难以将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多个专业聚集在同个学院,而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在学校支持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仅将这些专业开办于两江新校区,而且还将优秀老师、本科生、研究生集聚于新学院,使得新学院办学两年得到快速发展。

至2020年9月,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2人、名校兼职教师14人。其中兼职教授均是北大、浙大、同济、西电、哈工大、日本大阪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澳门科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全球知名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全面参与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而且还担任硕士导师和研究室学术带头人。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为培养更多优秀本科生,针对排名靠前的本科生创立了AI创新计划,按照“准研究生”模式培养,组建若干创新团队并与研究生一起学习、工作,同时对有兴趣的其他本科生建立创新工坊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在空间上,多个专业、多个年级融合在一起;在时间上,学生课外时间聚集于实验室;在项目上,依托企业实际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以此从多个维度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奠定交叉、融合基础。

通过这种模式,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已吸引全院将近一半的本科生进入两个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促使他们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极大提升第二课堂学习效率,最终快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针对研究生培养,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了机器学习与机器博弈、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硬件与智能控制五个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都是来自于全球名校的AI名师,本校教授担任执行负责人,按照自愿原则,全体教师和研究生都进入研究室,同时吸纳部分优秀本科生,从而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院科研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中,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学子在17个项目比拼中,获得了6项冠军、3项季军的优异成绩,在参赛的68所高校中,总成绩名列第一并创造该赛事办赛15年来由一所高校获得冠军数最多的历史新记录。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简介(两江人工智能学院)(2)

打造特色专业

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8年6月9日。其中,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是软件工程专业,是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重庆市级一流专业。该专业为新学院专业发展“装上了火车头”,极大带动了其他专业的长足发展。

张小川介绍,他是在10年前担任软件工程专业主任,“当时考察了市场需求,发现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面临的软件工程师的岗位有30多个,如何选择专业办学方向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难题。”最后,依据专业自身办学资源,张小川选择了侧重于开发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显然这是难度最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群。现在回头看,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借此软件工程专业也成为在重庆市排名靠前的学校招牌专业。

通过强基础、优评价、提能力等系列方式,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普遍提升,毕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不少学生进入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头部企业,并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反过来又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标杆,促进了学风建设。

此外,学院还于今年新申报了人工智能专业,该专业将与已开办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同构成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智能工程师培养的引领专业。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简介(两江人工智能学院)(3)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简介(两江人工智能学院)(4)

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

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宏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领域、新产业、新方向,它是以需求为推动的,而不只是学科本身的发展。学院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建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未来十年把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以及所在学科建设成为名列全国前列的学院、学科。

成立两年多以来,在各方支持下,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在各方面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在教学方面,针对学校两地办学模式,学院挖掘潜力,实现了研究生、本科生几乎全部专业课程由学院教师授课;在招生方面,学院面向重庆、四川、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地区招生,多省市录取分数超过一本批次线,特别是在重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录取平均分都超过了一本批次线大约50分。

建院两年来,学院先后与16家知名AI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中软国际、NTT DATA、优必选机器人、紫光新华三、中冶赛迪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学院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还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提供工程技术专家,充实学院产业导师队伍。

据了解,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是全国最先成立的20余所人工智能学院之一,学院致力于培养国家、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相关领域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此,学校聘请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总体组专家,首批“万人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刘宏教授为首任院长。同时,聘请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全国教学名师蔡自兴教授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还聘请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IEEE Fellow、CAAI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教授担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未来十年,学院的目标是招收2000名研究生、3000名本科生,并建立200余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成西南领先、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刘宏介绍。

(记者 江亚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