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权力斗争一直是诸多文学、历史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许多古代权臣使用的奇谋妙计也为大众广为熟知,比如著名的以退为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以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司马懿为例,细细品一品这退是如何,进又是如何。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1)

【倪大红出演的司马懿】

司马懿的成长与退让

在谈到司马懿的手段计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履历,虽然作为三国末期的重要人物,他因《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但人们对他的关注更多局限在诸葛亮相关的内容上。所以我们不妨从头来看看他的升迁之路,好对这个人有更深的了解。

司马懿是河南温县人,自小聪明伶俐,志向远大,而他的父亲司马防又是京畿重地的长官之一,祖父更为一地太守,可以说单单凭着这一官宦世家的背景,他的前途就一片光明。不过事实的发展并没有如此顺利,刚踏入官场的司马懿并不被曹操重用,甚至还被猜忌,所幸曹操还是欣赏他的才能,将他安排为曹丕的太子中庶子,这无形中为其搭建了扶摇直上的梯子,果然,曹丕最终夺得太子之位,而他的权力之路也逐渐顺畅起来。由于他的擅谋和对曹丕争太子的帮助,在登基为魏文帝后,曹丕就给他加官封侯,并在御驾亲征的时候,屡屡安排他坐镇后方,操办后勤,稳定大局,而他也不负曹丕的信任,将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2)

【曹丕可以说是司马懿的贵人了】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临死前他命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大员帮助年轻气盛的魏明帝曹叡打理内外军政。新帝登基权势不稳,这一难得的机会自然少不了兴风作浪的人,东吴率先发难,而后蜀国的降将孟达掀起了叛乱,接着蜀国的诸葛亮又多次北伐,最后就是辽东的公孙渊叛乱割据。面对这些挑战,曹叡深知只有经验老到的老将才能摆平,于是他安排三朝老臣司马懿前去解决,由于经验丰富,颇具才干,司马懿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这让他的权势不断增长,甚至官拜太尉。虽说如此,但在这位强势又多疑的皇帝面前,司马懿仍过的谨小慎微,如在公元238年出征讨伐辽东公孙渊结束的时候,司马懿就以一首《讌饮诗》体现了他谨慎、退让的政治智慧,其诗文如下: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首诗是司马懿率大军出征,路过家乡时所写的,对于这次出征,多疑的魏明帝不放心,于是他安排了副手作为眼线,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对此心知肚明的司马懿并不打算反抗,而是趁此机会著诗一首,表达自己的立场安抚皇帝,在诗中,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完成扫灭叛乱任务的信心,最后用告老还乡的愿望表明自己无意升迁,更不会威胁皇帝的权势,这一画龙点睛之笔通过眼线传到了魏明帝那里,让他稍稍放宽了心,也为后来的局势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3)

【魏明帝是一位猜疑心很重的皇帝】

曹爽的打击

建立了诸多功勋的司马懿通过了魏明帝对他野心的考验,加之作为三朝老臣的他,有勇有谋,功业不小,因此在曹叡行将就木之时,他才会将司马懿招入宫中,委托其与曹爽共为辅政大臣。公元239年,年仅36岁的魏明帝驾崩,魏齐王曹芳即位,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也连连升官,其权势堪称宰相,不光如此,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也对其毕恭毕敬,诸事与他商议。但好景不长,在亲信丁谧的劝说下,曹爽渐渐想要大权独揽,于是乎他上奏年幼的皇帝,请求将司马懿尊升为太傅,显然,这是一招明升暗降,意在剪除其军政权力,而后,又故技重施,将其亲信蒋济从领军将军升为太尉,剥夺了他执掌的禁军,并换上了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和曹彦担任禁军的要职。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4)

【曹爽也是辅政大臣】

一旦掌控了禁军,中央大权自然就是到手的鸭子了,不过光有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还不够,在朝堂之上、皇帝身边还必须有自己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权独揽,可是旧有的臣子们并不可靠,他们有可能早就与司马懿等人私交甚密,有自己的小圈子,为什么非要协助你登上皇位?又怎么对你唯命是从呢?那么,要能和你绑在一个绳上的人哪里找呢?曹爽把目光放到了先帝抛弃的那些人身上。如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等等,虽然他们都是浮华之徒,并无多少能力,更是被嫌弃的对象,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才不得不依靠自己,对自己马首是瞻。于是,何晏、邓飏、丁谧被封为尚书,毕轨出任司隶校尉,在成功替换自己的亲信上位后,曹爽、何晏开始打击异己,巩固权势,甚至将太后与皇帝强行分开,以更好的掌控幼年皇帝,这样的境况看在司马懿眼里,他深刻的明白,此时自己没有办法与之明面上较劲,于是主动称病不出,麻痹曹爽,以图东山再起,不知是自大还是幼稚,曹爽并未对司马家族的其他成员狠追猛打,如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就未被踢出禁军行伍,仍然担任中护军的职位。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5)

【司马师仍任禁军军官】

一时之间朝堂上无人可以威胁曹爽的权势,这导致他越来越肆无忌惮,不但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还摆起了皇帝的架子,加上之前的嚣张跋扈,已然得罪了不少人。而这些人,正在不断的壮大司马懿的实力,为其反击添砖加瓦,司马懿在称病时也没闲着,积极的谋划,利用自己长子的职位之便准备着策反之事。

高平陵之变

很快,反击的时机就来临了,公元249年2月,曹爽三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前往洛阳90里外的魏明帝陵墓——高平陵拜谒,禁军指挥官的离开使得的曹爽对禁军的控制出现了松动,司马懿敏锐的政治嗅觉立刻察觉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让长子司马师率部把守洛阳皇宫门外,控制权力中枢,接着以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城门阻止消息外泄,而后令人占据武库,将其中兵器分发给自己的士兵,当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司马懿安排假司徒高柔节取代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太仆王观取代曹羲中领军的职务,以接管他们麾下的营兵。最终,司马懿完全控制了洛阳,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付在高平陵的曹爽了。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6)

【司马懿很快就控制了洛阳】

很快,远在90里之外的曹爽就接到了一纸奏疏,这是写给皇帝曹芳的,司马懿在里面痛斥曹爽操弄权柄、把持朝政,骄奢淫逸,图谋不轨,可谓字字诛心,句句要命。但这还没完,司马懿和太尉蒋济此时正率兵屯驻于洛水浮桥之上,洛阳城也尽在其掌握,显然是文的不成要动武,曹爽这下子慌了,但他总归也有些政治常识,知道此事必须按下不表,于是他将此文书扣下来,又把皇帝的车架押在伊水之南,并征召数千屯田的民兵驻守护卫。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7)

【屯驻营地的魏军】

就在这场事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洛阳的大司农桓范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溜出城门,赶来曹爽这里相见,他刚一赶到,就立刻规劝曹爽,让他挟天子到武昌,然后号令各地方部队出兵勤王,对抗司马懿和他控制的中央军,而他以大司农的身份可以调度粮草物资进行供应。显然,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曹爽却不这么认为,他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号令地方部队以及能否打赢这场战争非常怀疑,同时贪生怕死的他又认为如果投降,他仅仅是丢了权力,还能以富贵的生活安享晚年。如此天真的想法让桓范非常失望,大骂曹爽兄弟,但这也没能让曹爽放弃投降。就这样,曹爽将司马懿的上疏交给了曹芳,并且让他革除自己的职务,而后陪同皇帝回到洛阳。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8)

【洛阳城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结局

曹爽兄弟回到家后,立刻就被司马懿派部队软禁了起来,而后又以图谋反叛的罪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悉数诛杀。这一切都应了桓范的预测,在这之后,曹氏家族的大权便落入了司马家手中,虽然仍有边将起兵反叛,但仍阻止不了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

司马懿成功的三大秘诀(以退为进司马懿的绝境逆袭)(9)

【司马炎最终取代曹魏建立西晋】

看到这里大家都对司马懿的政治手段有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以退为进,司马懿在前三朝政治生涯的谨小慎微正是一种退,他不过分的争夺权势,甚至将自己装的没有野心,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出头鸟,赢得皇帝的信任,为自己积蓄实力,而当曹爽对他进行打击的时候,他也没有鲁莽行事,采用主动退出政治斗争来保全自己的实力,直到去高平陵的前一年,曹爽都不完全对司马懿放心,派李胜前去探听虚实,而他精湛的演技成功使曹爽麻痹大意,敢于将兄弟也一起带离首都,制造了机会。显然,他的每一次退都让他可以更有力的前进,不得不让人感叹其政治手段之高,眼光之准。当然,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绝境逆袭也充满了偶然性,如果曹爽能正确意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听从桓范的意见,又或者在之前就彻底打击整个司马家族,那么这将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