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导师将直接影响到你的研究生体验。选对了导师,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那么你知道怎么选择导师吗?到底什么样的导师适合自己呢?

一、导师的类型

1、科研型导师

一般这种导师在你选择他的时候就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毕业之前最少1篇sci或者核心…选择这种导师就要做好每周定时组会的准备,随叫随到,但是毕业时你会学到很多,相对别的同学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有一定的学术优势。

科普:读研以后,有个快速提升能力的东西叫“组会”。

在组会上,导师的每个学生(不管研几)都需要轮流制作PPT,或者是汇报科研进度,一般是每周固定时间一次。

适合人群:想要研究生期间好好学习发论文,写本子,提升科研能力,能够耐得住寂寞,心理素质好的同学,以及想继续读博的同学。

不适合人群:

计划考公、抗压能力较差的同学慎重考虑。如果只想把研究生学历当作跳板,还是不要选这类科研的导师。

2、佛系放养型导师

一般佛系的导师年纪较大,想安稳退休,或者是学术大牛,在学校的时间很少,事情太多,没有时间经历关注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偏实践的导师,科研涉猎较少。

有些同学选择了放养型导师,很可能一学期都难见导师一面。科研、毕业论文全靠自己。

这类老师的学生会过的比较潇洒,但是相对的,在研究生期间获得的成长也会比较少,可以说是完全放养了。

适合人群:想在研究生期间多一些自己的空间,对未来有清晰的自我规划,想毕业就自己找工作的同学。

不适合人群:

想要认真搞学术研究、或者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主动交流的同学要慎重考虑。

二、选择导师的标准

1、导师的人品

导师的人品非常重要,口碑往往代表着导师的职业操守。不少研究生同学都经历过被导师疯狂压榨,或者被PUA的情况。导师的人品往往决定你们的沟通是否有效!可以从学长学姐口中了解导师的人品。

2、导师的学术水平

学术水平通常是评价导师是否有真才实学的重要标准。因为我们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是为了提升专业素养,如果导师比较“水”,我们又从何获得更加精进的专业知识呢?要想了解导师的学术水平,首先可以查看导师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搜索导师在知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出版书籍。了解该导师被指导学生的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导师的学术能力。

3、导师的研究方向

有时候很多同学在读了研究生以后感慨自己仿佛白上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师不搞科研,或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理想状态并不匹配。在不知道自己想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向时,可以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想要获得什么,或者是以后想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样再去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就会清晰很多。

4、导师的行政职务

导师的行政职务和学术水平一般都是挂钩的,学术大佬通常情况下行政职务也很高。行政职务高的导师一般都会很忙,没有时间跟学生沟通,相对放养。但是行政职务高的导师平台资源也很不错。

三、选导师的建议

①有读博想法,尽量选博导导师。

他们挑博士,一般会先从硕士学生里优先安排。毕竟共事两三年,相互知根知底,且如果有读博打算,可以在研究生阶段透露给老师。

②首选研究方向对口的老师

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是否感兴趣,不要到时候成“门外汉”,什么都要自学。比如我的本科是运动训练,导师方向是运动人体科学,硬是自学了许多知识,不过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③成绩靠前,尽量选学院里的大牛,遇到方向对口、性格也合适的大牛,别找了,就是他!

这些导师,不仅仅是能力强,背后的实验资源、调研经费、以及人脉,可能是日后很多人羡慕的资源壁垒。

④找性格对上的,别和老师对着干!

读研期间,导师比你室友还亲。很多实验室都是直接把老师喊做老板,相处让三分,保持谦虚礼貌。如果性格不合,会需要磨合很久!

你的努力,都会被时光沉淀下来,等到时机成熟时都会加倍地回报你。

本期封面:

研究生该如何选导师(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生导师)(1)

来源:部分信息来源于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