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的剑拿起笔,对辛弃疾来说是无奈,但对文坛是幸事。有人说男人和女人喜欢辛弃疾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女人喜欢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痴情,男人喜欢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在笔者看来,辛弃疾的爱与恨,透着的都是他的真性情,而这正是他的词能打动人心之处。

辛弃疾经历最简单的介绍(辛弃疾被朋友骗了后一病不起)(1)

因为真性情,所以壮志暮年,他仍要站在京口北固亭上仰天一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因为真性情,所以在《贺新郎》中的“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他狂得理所当然。

这种真性情,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可他却一生未改,哪怕到临终时。公元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应好友韩侂胄所邀,重新出山带兵,等了半辈子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辛弃疾兴奋不已。可是没过几年,他就发现对方只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并不是真的打算有所作为,这件事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年是1207年。辛弃疾一病不起,写下了临终绝笔《洞仙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辛弃疾经历最简单的介绍(辛弃疾被朋友骗了后一病不起)(2)

《洞仙歌》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在写完这首词一个月后,辛弃疾便黯然离世,临终前仍喊着“杀贼”。词的篇幅不长,短短几句却道出了人生三大真谛,多数人只能做到两个。

辛弃疾经历最简单的介绍(辛弃疾被朋友骗了后一病不起)(3)

词的上片,辛弃疾用了一个对比,告诉我们贤与愚的差距。人分贤愚,看起来差别不大,但事实上却缪之千里。舜和跖都很努力,每天都鸡一打鸣就起床,但前者是为义,后者是为利。这几句是告诉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蒙骗,要了解一个人得从根源上找到他做事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是辛弃疾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人生真谛。

词的下片,起句词人用甘水和淡水的对比,告诉我们第二个真谛:君子之交淡如水。味道甘甜的水虽然吸引人,放不了几天就坏了,但淡水则不会,它能一直维持不变。

辛弃疾经历最简单的介绍(辛弃疾被朋友骗了后一病不起)(4)

前两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懂,而且基本上也能做到,但最后一个能做到的则不多,因为它要求我们:有错就改。辛弃疾发现自己被骗后,就及时抽身,哪怕朝廷再给他封官他都坚决辞免,不愿一错再错。在这首词中他提到吃饭的时候,一群蚊子在自己耳边响声如雷,让他陷入深深的反省中。很多时候我们最擅长的是找别人的毛病,却不能辨清自己的行为,或者知道错了却不愿意承认。最后的落笔,看透一切的辛弃疾希望能快乐地过完此生。

辛弃疾经历最简单的介绍(辛弃疾被朋友骗了后一病不起)(5)

与辛弃疾的很多经典词相比,这首词没有他一贯的豪情万丈,却也并不消沉。经历了风风雨雨,宦海沉浮后的辛弃疾,以一种很淡然的心境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词。大家觉得他说得对吗?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