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乐天派,首先想到的是北宋大诗人苏轼苏东坡他仕途颠沛流离,却能保持初心,随遇而安读了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就更觉得越了解越喜欢,忍不住为苏轼竖起大拇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几个字评价苏东坡的一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几个字评价苏东坡的一生(苏东坡传带你看看苏轼的一生)

几个字评价苏东坡的一生

提到乐天派,首先想到的是北宋大诗人苏轼苏东坡。他仕途颠沛流离,却能保持初心,随遇而安。读了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就更觉得越了解越喜欢,忍不住为苏轼竖起大拇指。

01

苏轼出生于一个物质富足的小康家庭,父亲苏洵和其弟苏辙,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家庭的学习氛围非常浓烈,父亲苏洵也与现在只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不同,而是采取陪伴式教学,和苏轼一起互助学习。

苏轼的母亲程氏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也在他的品德教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与苏轼后来面对新政旧党的强权压迫仍然能保持本心,面对颠沛流离仍然能一心为民,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苏轼乐天派的性格,更多的是源于他的祖父苏序。祖父淡泊名利,活的随性洒脱,这样一种正直乐观的性格也深深影响着苏轼。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下,苏轼从小就有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良好品德,同时保有童年应有的好奇心,喜欢观察生活,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这样的童年是开心而快乐的。

02

转眼苏轼已经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这一年苏轼进京赶考,一举拿下进士,并受到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苏轼担任的第一份官职是凤翔县的通判,初入官场,苏轼在为人处世上明显不如其他混迹官场多年的官员,耿直而青涩,也因此遇到过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在妻子王弗的提醒和帮助下,苏轼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逐渐补足了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短板。

苏轼在任期届满后来到了河南开封,时值王安石变法,国富民穷,百姓苦不堪言,苏轼极力反对变法,得罪了王安石。于是苏轼自请出京,先后在江南一带的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但不管任职何方,苏轼都勤政爱民,脚踏实地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其中就包括在杭州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还有现在杭州著名的景点”苏堤”。

苏轼对外爱民如子,对已谦逊自律,在这样起落变迁中,苏轼在官场逐渐“老练”,并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赞赏。

03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时,给皇帝上书《湖州谢表》,被当时的新党抓到小辩子,诋毁他讥讽朝政,即著名的“乌台诗案“,并因此被贬湖北黄州,在这之后又相继被贬到惠州、儋州,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崎岖之路。

儋州,即现在的海南岛,但那时的海南岛一片荒凉贫瘠,对时年已经62岁的老人苏东坡来说儋州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但苏东坡却随遇而安,坦然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在儋州办学堂,兴人文,成为了儋州文化的播种人与开拓者。

那么对常人来说如此颠沛流离的境遇中,苏轼是如何能做到始终乐观面对呢?

我想除了他本身抗压能力强之外,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对此也有至关重要影响。还有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如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美食、音乐等,让他因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他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04

宋徽宗时,苏轼得到大赦,可以北还,但却在回去途中于常州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一代文人苏东坡就这样逝去,但他的诗词,却永远为我们所唱,他的精神永远影响着我们。

回顾苏轼的一生,苏轼拥抱一切快乐,笑对一切苦难,乐观的把这些当成人生难得的阅历,并以此创作出许多不朽佳作。

让我们一起向苏轼苏东坡致敬,让这样一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乐天精神和思想,万古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