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背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改成欲穷千里眼呢?

字形演变

在古汉语中除了“目”之外,还有“眼”字,但“眼”字的产生相对于“目”来说比较晚。《说文解字》以前的古文字中未见眼字,许慎始加收录。楷书分化出两种写法,作或眼,反映小篆结构,但不如眼简便通用,后世以眼为正体。眼通常被认为是形声字,左部的目作形旁,为眼睛之象,表示眼的本义与目有关。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1)

眼-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2)

眼-现代楷书

字意演变

《说文解字》对“眼”说解为:“目也。”

这是同义互训,眼就是目的意思。但是从早期的文献来看,眼开始是表示眼珠,而目除了眼珠还带眼眶,后来眼和目都表示眼睛了。现代汉语的“眼”是一个泛指概念,指包括眼眶和眼珠以及眼白在内的整个眼睛,而要表示眼珠不能单独用“眼”,一般表示为“眼珠”。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3)

眼和目主体意思相同,其引申意思也大差不离。由最初的眼珠之意,引申出视力的意思,如眼疾手快,指目光、视力迅速,手脚麻利。同样和目的引申义一样,眼也表示看相关的动作,不过现在汉语已经很少用了。

和眼相关的很多意思都是和眼睛的形状相关的。

指孔,洞穴。因为眼睛去除眼球和眼睑形状就像两个洞,如我们说的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洞,著名的莫过于济南的趵突泉了。在孔、洞穴的基础上又引申出缺陷、漏洞的意思,如有些地方常说:“你老说人家挑眼,你不能把事情做好点啊!”这里的挑眼就是找缺陷找漏洞的意思。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4)

济南趵突泉

指气泡。我们在烧水过程中,当水沸腾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大的气泡,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试院煎茶》诗中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这里的蟹眼指的就是小气泡,鱼眼指的是沸腾时大一点的气泡。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5)

鱼眼气泡

指花纹。如清代的礼服上的顶戴花翎,花翎又分单眼,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6)

花翎

作量词。形状像眼睛的物体都可用眼作量词,如一眼泉,三眼井等。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7)

眼还有一个意思表示要领、关键点。比如我们说的诗眼、文眼就是此意,大概是因为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所以诗眼、文眼也是一首诗、一篇文章的中心所在吧。

字少哲理深度解读(每日汉字眼讲字稿)(8)

那么眼和目的区别何在?在上古时代,目、眼意思不同,目指眼睛,眼指眼珠(不含眼眶)。后来目和眼都可以指眼睛。现代汉语中,眼可以单说,目不单说,只用在合成词和成语里面,如:目光、目力、目不识丁等。

再回到欲穷千里目,其实从意思上千里目就是说看的要远,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也有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这里的望眼,其实也是登高远看。用目、用眼也就是诗人遣词造句的一念之间,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