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我在加拿大给儿子上语文课第二十二讲”)

谁和少年时期的曹操是朋友(谁是曹操的同伙儿)(1)

借物言志诗,他算是鼻祖之一,而且是曹操的同伙儿!

我:下一首的作者其实跟曹操基本同时代,如果说曹操父子是领头开创文坛新风气的人,那这个作者就算是同伙。

儿子:哈哈哈,这个名字的确不熟。查查

南朝·钟嵘的《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我:他的五言诗开篇就对偶,很工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手不凡啊。不过不难,很容易理解。曹操把自己比作老骥,这个人说自己是松柏,傲立风霜,终年不屈。也是一种志士形象。

儿子:可题目叫《赠从弟》是不是写给他弟弟的?借此勉励弟弟?

我:也有自勉的意思。所谓率先垂范嘛。

儿子:恩,明白了。

字词部分: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现代文中,说罹难,遭受灾难去世的意思。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谁和少年时期的曹操是朋友(谁是曹操的同伙儿)(2)

如果天下的才华一共有一石的话,有一个人自己就占了八斗

我:最后一首,我们学曹操的儿子,最有才华的儿子,曹植的诗。

儿子:我知道他,他有著名的七步诗嘛。

我:不过,这么多年,可信也不可全信。其实《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儿子:那他也真是非常有才华了。

我:是啊。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谢灵运我们前面的课文提到过,你还记得吗?

儿子:当然!《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康乐,就是指谢灵运。

我:好记性。这首诗也不难,只明确两点即可:一,获知曹植为啥写这首诗?什么意思?

二,这首诗描写的手法叫做“白描”,对,跟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手法一样。

儿子:好的。

背景和中心思想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字词和译文:

异气:气候不同。 剧:艰苦。 草野: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行止:行动的踪迹。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翔:自在地行走。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行走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他们的房屋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这个情境是够凄惨的。不过古代词义真的跟今天大不相同。现代哪有人说妻子像禽兽的?

我:呵呵,就是妻子的意思也不同,如今就是妻子的意思。而古代,是妻子和儿女。而禽兽也是中心词,没有贬义。就是飞禽走兽的意思。

诗的最后两句是重点: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希望最高统治者,也就是他哥哥,好好看看民生,要施惠于民。不要总想着争权夺利。

儿子:看来皇上的弟弟也不好当。没才华也不行,有才华也不一定好。

我:哈哈,天下才华,他占了八分,那引起妒忌是必然的。这是人性。但是人性中也有悲悯,曹植关注民众疾苦,这个力量才是我们要积极汲取的。

谁和少年时期的曹操是朋友(谁是曹操的同伙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