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前言

电影《hello 树先生》上映于2011年11月,由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青年导演韩杰执导,王宝强、谭卓、何洁、王大治等人参演。

它曾荣获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14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等奖项,在豆瓣上评分为7.9分。

作为一部国产冷门电影,能有如此的成绩说明电影本身有一定的艺术水准。

而王宝强不着痕迹的表演,完全把自身和人物角色相融合,因而此片也被观众誉为王宝强的演技巅峰,让王宝强在第九届俄罗斯海参崴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男演员奖。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2)

影片讲述了王宝强饰演的村中单身汉“树先生”,一事无成,游手好闲,最终成为疯癫的故事。

树先生从小失去了哥哥和父亲,长大后原本在一家修车店工作,不幸伤了眼睛,丢掉了工作。

平日里,他被村里的各类人嘲笑,在经历了相亲的失败,被村霸记恨和当众侮辱等一系列的挫败后,变得疯疯癫癫。

虽然他最后迎娶了美娇妻,而且意外获得了预知未来的技能,成了大家巴结的对象,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是他的臆想。

最后,他成了一个活在现实和幻想里的可怜人,无处藏身。

影片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通过韩杰细腻又粗犷的表达,把王宝强饰演的底层小人物“树先生”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鲜明。影片用“树先生”人生命运的改变,来展现人性的荒诞和反映整个社会文化变迁和新旧秩序的冲突,质朴感人,发人深省。

下面,本文就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现实启发来解析电影《hello!树先生》的独特艺术魅力。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3)

一、视听语言

①色彩

俄罗斯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曾说过:“一般来说,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类琴键,在心灵之中激起震荡。”

《Hello!树先生》这部影片对于色彩的应用十分成功,激起了观影者心中的情绪。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4)

整个影片的色调偏阴沉和暗色系,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景出现了红色和绿色。

室外的场景多为黑黝黝的山,白茫茫的雪,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树,还有阴暗的房子和肮脏的马路。室内则时而灰黑阴郁,时而大红大绿。

这样的色调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压抑和消极意味的落后村庄。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5)

在影片的两个婚庆场面中,新郎均穿着红绿搭配的衣服,有一种强烈的对照感。

天才少女作家张爱玲曾说: 悲壮则大红大绿。

这种大红大绿的对比,表面上像是展现农村人的土里土气,实质上,导演欲通过这层色彩的构建,传递出影片的悲剧性。

尤其在影片的最后,摄像用了近一分钟的大红色滤镜,把整个画面渲染成了一片红色,好像血色将至,令人毛骨悚然。把片子压抑的情绪推向高潮。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6)

总之,全片整体上冷色系的风格,配上大红大绿的点缀,以及结尾处全红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落后、愚昧、冷漠、封闭的乡村风貌。

②声音

电影是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艺术,电影中的声音意义重大。在本片中,导演用了音乐和音响来强化主旨。

音乐上,影片里出现了两处比较明显的配乐。

第一处出树先生追求到小梅后,带她回村里同居,一路上,二手玫瑰乐队那快的《火车快开》响起,恰如其分地描写了树当时和小梅在一起兴奋的心理状态。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7)

歌词中“我们的青春就要开,往哪儿开?往红楼梦里开。我们的理想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幼儿园里开。” 轻松活泼,一扫影片前半部分的阴郁氛围,释放出树内心的奔放和激情。

然而在这短暂的欢愉之后,却是无尽的悲哀。这首歌在这里,听起来朗朗上口,积极向上,但可半部分的歌词却透露出消极的意味: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卖 卖.....我往哪逃

我看你往哪儿逃

我们的生活还得继续去开

往哪开 往绝望里开

我们的爱情也得继续去开

往哪开 往变态里开

我们的青春也得继续去开

往哪开 往枯萎里开

这段歌词并没有在影片里出现,但编剧和导演运用的这个配乐,暗示着人物虽然像火车一样往前开,可是却没有方向,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还是青春,都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8)

第二处配乐出现在树先生和小梅结婚那天,树产生的幻觉里。

已经去世的哥哥穿着喇叭裤,带着墨镜,一副90年代前后时髦青年的装扮,带着嫂嫂前来给弟弟贺喜。

哥哥见到树后说了一句:外面的世界老精彩了!然后在婚礼上,哥哥活蹦乱跳地唱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尽情展示了自己前卫、开放、自由的一面。

其实这段是树的臆想,通过哥哥的的歌舞反映了树对于新奇世界和自由、开放世界的渴望。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9)

除了配乐外,电影中有一段出现了十大约半分钟喘息声

树先生和小梅结婚那天,树先生眼神呆滞,精神恍惚,在亲友们的搀扶下“被迫”和小梅亲吻。

此处导演用了一组慢镜头,在此起彼伏的“啵一个、啵一个”的怂恿声里,连续半分钟的喘息声袭来,显得十分突兀。

编剧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有人说这是树木簌簌作响的声音,表现了树先生迷糊的状态,像他生命的苟延残喘。

我认为除了这种解释之外,这段喘息声更像是树先生的意识迷乱后,被自己梦境里的情节牵引所生发出的恐惧。就像我们平时做噩梦,会惊醒前的那种喘息。

这段喘息声间接告诉观众,一切都是树先生的梦境,所谓的订婚、结婚全是树先生臆想的内容,由此给全片抹上一层悲哀到极致的色彩。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0)

③ 语言

影片中,两次出现了一句台词“你的人格咋这么不稳定?”

这是片中人物对树的评价,表面看像是特定场景下的戏谑和玩笑,实际上却赤裸裸地揭示了树先生的精神状态——他已经不是一个思想正常的人。

电影里的树先生,因为小时候亲眼看到哥哥被父亲失手,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即使父亲已经去世,他还会时常“看到“父亲在眼前,这成为困扰他的心病,也是臆想的诱因。

再加上他被村里的人瞧不起,生活境况不如意,多重刺激之下,人格和情绪失常,进入现实和想象交织的境界。

一句“你的人格咋这么不稳定”赤裸裸地把树先生可怜的尊严践踏,也向观众传达了树先生悲哀的一面。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1)

二、隐喻象征

在艺术手法上,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让观众回味无穷,给影片平添了深刻的韵味和思想深度。

① 人名

片中几个角色的人名起得颇具讽刺的意味。

二猪:影片里的村霸,多次侮辱和欺负树先生。他的名字里头含有一个“猪”字,意味着他本身不是善种,相反有着猪一般的蛮横。

高朋:有个词语叫做“高朋满座”,意思是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这个名字正常情况下意味着朋友众多,热情洋溢。但影片里的这位高朋,表面上和树先生称兄道弟,实际上却对树先生落井下石,故意让他来喝酒,和大伙儿一起羞辱他。这与自己名字的寓意恰恰相反。

陈艺馨:“艺馨”二字,取自“德艺双馨”,再结合陈艺馨本人作为校长和名师的身份,本应该是道德模范,教书育人的正面人物,却在剧中出轨。

贾老板:“贾”谐音“假”,结合剧情来看,贾老板诓骗村民的土地来开矿,欺骗大家,编剧借这个名字给观众暗示村民们遭受了奸商的欺骗。

总之,这些名字或直抒胸臆,或反讽暗示,隐喻了故事的情节,让影片充满内涵。

② 树

仔细分析剧情,“树”在影片中,由浅至深,至少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树=树先生。

第二层:树=童年的记忆。

第三层:树=精神的寄托。

首先,树本身代表着王宝强所饰演的树先生本人,影片里的人都叫他树先生,树便是他对外的称号。

其次,树代表着树先生对于童年的记忆。小时候,他看到哥哥被父亲失手在树上勒死,这段经历,让“树”的形象深深植根在他心中,勾起他对过去的痛苦回忆。

影片里,树先生总是有一双无处安放的双手,像树枝一样摇摆,就像童年的阴影一直围绕着他一般,他也通过手的动作,掩饰内心的不安与自卑。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2)

再次,树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它代表着一份精神寄托。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树”意味着故乡、家乡,根基,命脉,是人们的情感依靠。

中国有句古话:“树挪死,人挪活”,意思就是树如果被挪走了,就可能枯萎了,但人如果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闷了,换个地方也许就活过来了。

结合影片描述故事的现实背景来看,树先生所在的村里,人们正从传统的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土地被无良的商人占领, 大家通过拆迁拿钱,搬了新房,一步步离开这个土生土长的地方。

秩序在变化,人们告别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未知的时代。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3)

意大利的小说家卡尔维诺曾写过一部小说《树上的男爵》,书中的主人公柯希莫成长在一个管教森严的家庭,因为被管束太严,他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在经历了一段段与家人的冲突之后,柯希莫对这个世道非常失望,他遗憾地爬上了树,开启远离地面的生活。

在树上,他感觉自己摒弃掉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而获得了心灵的回归。

树先生,就好像是中国版的树上男爵,他在树上逃避这个冷漠的世界,幻想自己功成名就,受人景仰,以此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

③ 火

电影里,多次出现“火”。

第一次是在一个夜晚,树抽着烟,看到远处出现了火篝,然后产生幻觉,看到死去的父亲烧火的样子。

第二次是在树先生结婚前一天,他和三弟发生口角,两人打起架来不慎点燃了房子,大火熊熊燃烧。

第三次是树打架倒下后,幻觉中再次出现父亲在火篝旁的样子。

每次火出现的时候,要么引发树的幻觉,要么就在树的幻觉里,代表了树的心结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4)

树原本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看到小学生吵嘴他出面去调解,看到小庄撞上了二猪的车,他劝说二猪不要追求这件事。

可是他虽善良和仁义,却人微言轻。

从对哥哥的怀念里可以看出,树很喜欢哥哥那种开放、奔放、青春洋溢的感觉,所以才会在臆想里构建了哥哥带着嫂子来给自己婚礼助兴的情节,并且用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自己倍感寂寞的内心。

“火”在影片里,代表着树先生对世人的善意和爱,也是他内心深处被抑制了多年的情绪,是树先生的欲望。

只可惜,每一次火出现的时间都很短暂,暗示着他的激情往往被抹杀。

三、现实启发

这部电影上映当年,平平无奇,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至今很多人提起王宝强,都不会想到他还参演过这部《hello!树先生》的电影,鲜有人知道,这部诞生在《人在囧途》和《泰囧》之间的电影,才是公认的王宝强演技巅峰。

整部电影,描写了小人物被边缘化的过程,勾勒了人性的善良与丑陋,反映了新旧时代下的道德冲突,内涵十分丰富。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5)

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以下三点启发。

①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

有句俗语说: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树先生。

影片里的树先生活得非常没有存在感。

作为一个成年人去调节干涉小学生之间的争吵,却被小孩们怒吼:你算老几啊?

遇到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竟被对方讥讽成看门的,极尽羞辱。

而村里那些表面上亲切地喊着“树哥”、“树哥”的人,打心眼里根本瞧不起树先生。所以,树先生只是活在表面的“被尊重”里,说话做事都没有人当回事。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他的懦弱和无能。

他永远是一副邋遢的样子,不敢跟强势的人直面争辩,相反为了自己的面子,到处充当“大哥”,却毫无话语权。

这样的人,其实是十分悲哀的,活在虚假的世界里,不敢直视自己的真面目。在现实中很多人为了面子而显摆,表面上装作自己很厉害,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怯弱。

要知道,别人尊不尊重你,看的不是你装出来的样子,而是你真正的底气。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6)

② 唯有自身才能救赎自我

懒散和懦弱的树先生,人微言轻,被人瞧不起。

可当他有一天能够预测未来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尊称他为“大仙”。

遇到他的人对他客客气气,连当初那个欺辱过他,并逼迫他下跪的二猪都跑来唯唯诺诺,甚至主动下跪,请求树先生指点迷津。

前后的对比极其讽刺。

虽然这一段是树先生的臆想,但却侧面反映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一个人唯有强大了,才能让自己摆脱被人嘲笑的困境,只有自身能力和价值提升了才能救赎自我。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7)

③ 人总要学着去告别过去

这部电影处处透露着告别的意味。

有朋友间的告别。

树先生的发小“陈忆贫“改名为“陈艺馨”,成了省城的高级名师,拥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混得风生水起。面对邋里邋遢的树先生,他表现出嫌弃。

在我看来,这是人之常情,两个人代表着不同的群体,一个是社会的中产和精英,一个是社会底层好吃懒做的单身汉。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的巨大差别,让彼此新生间隙。

朋友不再是交心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而已,别人帮你一把是道义,不帮你是本分。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8)

影片里,也有新时代向旧时代的告别。

村里的人在工业化的袭来之下,纷纷搬迁到“占地800亩”的太阳城。从此,故土成了工业化的领地。

有人认为电影最后长达一分钟的红色滤镜暗示着人们的迷,而我却认为,这是一种对潮流的顺应。

hello树先生感悟:从视听语言隐喻象征(19)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从农耕社会向工业文明前进的过程,我们虽然可能在农村走向城镇的前进的道路上丢失一些优良的传统,但也能收获工业化带来的便捷。

想想曾经你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无数人从乡下来到村镇,从山区走向城市, 我们也许丢失了土地,离开了生养的故土,但收获了丰富的物质,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现代化带来的满足感。

返朴归真并不是因循守旧,与其逆势而为,不如顺势而作。

以上,便是我对《Hello! 树先生》这部电影的解读,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