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纪年法 阴历和阳历

上回说到笔者要对祖父祖母生卒年月日,享年岁数进行稽核考证。在着手要进行时却碰到几个必须先要解决的问题:纪年、朝代、年号、年号多少年几月初几;关联问题是农历还是公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概率,势必影响稽核考证的进行,稽核考证的结果可能不准确。所以笔者只能临时抱佛脚,去恶补相关的知识。笔者的做法是查找书籍以求了解;再就是网上搜寻看网友们的回答。经过努力,基本上弄懂了相关的问题,对后面稽核考证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大帮助。

一人独乐不如众人共乐,简单汇总相关知识点供朋友们参考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1)

一,纪年法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纪年法层出不穷,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最早是用在位年数纪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比如说《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有:赵慧文王16年,廉颇为赵将。指的就是赵慧文王在位的第16年时,廉颇为赵国的将军。

年号纪年。首创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汉武帝开始中国有了年号,此后每一个皇帝继位后都要改元(改年号),启用新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里有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北宋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阴历和阳历转換后可知:庆历四年春,是公元1044年春天滕子京遭贬职,任巴陵郡太守。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

干支纪年,就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典型的用干支纪年法记述的事件有辛亥革命,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等,这种纪年法在清代使用的比较多,用辛亥年查推翻清王朝事件便可确认是公元1911年。

年号与干支纪年时

年号与干支一起用的纪年法就是纪年时。帝王年号在前干支在后,比如说《扬州慢》里的“淳熙丙申”,“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年号,而“丙申”是干支纪年,所以年号放在前面干支放在后面。

公元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法。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历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现在公元纪年法,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纪年法。

二,我国的农历和阴历

由于很长的时间中我国是农业国,传统历法是根据农时而制定,并配有二十四节气引导农事,因而传统历法被称为“农历”。又因为农历是夏代产生的,所以又称为“夏历”。

传统历法相对于公历则称为阳历。同时将以天干地支搭配纪年的传统历法称为“阴历”。

新年伊始与元旦和春节

我国从夏朝开始的使用农历纪年历法,是古人以月亮的圆缺周期而计算出来,定出一年的历法。一年有十二个月,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初始,那时这一天被称为“元旦”。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2)

商朝时有点变化,是以十二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周朝又将新年伊始提前了一个月,为十一月初一日。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3)

后来秦始皇则又提前了一个月,以十月初一日为新年的开端。

汉武帝时在他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恢复为夏朝的以正月初一日为岁首,定这一日为元旦,我国后来一直沿袭下来。

民国初始采用公历纪年,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同时把中国人传统的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元旦改称为“春节”。

避讳的“正月"与“征月”

每年的农历一月,我们叫做“正月"。这个“正”字,读音应该是“正确”的正。但是我们都读作“长征”的征,这是为什么?原因起自于秦朝。秦始皇名字叫蠃政,“政”与“正"的读音相同。因为皇帝是天下独尊的第一人,他的名字不能被人叫,这就叫避讳。因此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去世后,命令天下人改正月的读音为“征月”。

三,国号 朝代 年号

①国号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国号在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几为世界之冠。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顺,确立了国号也就是名正了,一个新的王朝从此诞生。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4)

②朝代

封建社会某姓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期称为某个朝代。如汉朝、唐朝。今亦泛称某一历史时代。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5)

③年号

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首创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汉书·武帝纪》“ 建元 元年”唐 颜师古 注:“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开始以年号纪年。以后历代皇帝都立年号,如贞观、康熙等。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6)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7)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8)

姓氏家谱的参考文献(撰编家谱的那些事26)(9)

古代帝王频繁更换年号

频繁更改年号的原因①是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史有帝王在位期间多次换年号的记载,如唐高宗有14个;武则天有12个年号。②朝廷认为换年号是吉祥的事,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便要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在那时被认为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明清两代王朝每个皇帝基本都是只用一个年号。

频繁更改年号的原因还有:

1. 想通过年号承认自己的合法性,如武则天就经常改年号,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共有12个年号,这其中还不包括5个为时很短的年号;在位20年,竟用了17个年号。他改元改得太频繁了。她绝对称得上是改年号达人。三国时的孙权还没称帝就给自己定好了年号。

2. 遇到有象征性的事,如魏明帝在公元233年改年号为青龙,就是传说当年有龙出现。 3.遇到拉高兴事(如武则天在封禅之后改年为万岁登封。

4.再就是闲着没事做,換个年号刷刷存在感。

本回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笔者谨向原作者致谢 如引用侵权 留言即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