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铡判官》是一出包公戏。“包公”,即包拯。包公戏亦称黑头戏。黑头:系传统戏剧角色,净行的一种。黑头面涂墨色,表示粗莽或森严,所以常会在舞台上看到“黑脸”包拯的艺术形象。也就是戏迷所乐道的“包公戏”,如京剧《铡美案》《遇皇后打龙袍》《铡判官》之包公等。

豫剧问一声老太君(戏赏)(1)

这期我们就来聊聊包公戏中为戏迷朋友推崇的《铡判官》,了解下这个“日断阳 夜断阴”的包龙图。

《铡判官》剧情介绍

正月十五元宵节,天子大放花灯,告老还乡的柳自芳带领女儿柳金蝉及全家人观灯,突遇灯棚失火,被人潮涌散,柳金蝉迷失方向,误走喜鹊桥,遇屠户无赖李保,李保见财起意害死柳金蝉。柳金蝉表兄颜查散路过此地发现尸首,被官差当疑犯抓获,知县江万里当堂用刑,颜查散屈打成招,江万里误判颜查散绞刑。颜查散之母诉于包拯。包拯亲下阴曹查询,遭五殿阎君拒绝。在油流鬼的帮助下,包拯查得判官张洪为保其外甥李保私改生死簿后,复至森罗殿与阎君辩理,阎君无奈将判官交给包拯带回。柳金蝉、颜查散一案得以昭雪。

《铡判官》一剧的流传

《铡判官》是一出传统骨子老戏。取材自《三侠五义》,是京剧铜锤花脸的唱功戏。此剧又名《普天同庆》《探阴山》《普天乐》。据刘连群考证,《普天同庆》一名为慈禧所起。剧中故事发生在正月十五,所以在当时也是应节之戏。晚清时是京剧名家金秀山的代表剧目,金秀山曾为“内廷供奉”,其子金少山继承父业,创立“金派”花脸。1925年金少山就留下了叫《普天同庆》的唱片,也就是《探阴山》这段。到了1936年唱片的版本有了后面的散板“油流鬼他对我细说一遍,才知道小张洪将我遮瞒”。不过那时讲究洪钟大吕、声震屋瓦,与后来的裘派唱腔是韵味不同的。而今舞台已鲜见金派《铡判官》。与此相比,裘派《铡判官》虽然历经坎坷,但依然在舞台上历久弥新。

《铡判官》中的传说掌故

豫剧问一声老太君(戏赏)(2)

唱词中的“断乌盆”、“铡驸马”包公唱“断乌盆又被人参”说的是京剧《乌盆计》,又名《奇冤报》。商人刘世昌被歹人赵大所害,焚尸化入乌盆后被张别古带回,向包公申诉,案虽查明,但赵大被当堂杖毙而亡,包公遭参被贬。包公在《探阴山》一折中唱到“铡驸马险些遭难”,说的是京剧《铡美案》,陈世美杀妻灭子攀龙附凤,仍然被包公冒死“开铡”!

包公的“游仙枕”包公命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道:“掸扫阴魂帐、准备游仙枕,随老夫同下阴曹”。其所说的“游仙枕”是什么宝物呢?据说包拯有三件宝物,第一件“阴阳镜”,可能就是戏中说的照妖镜,第二件是“今古盆”,第三件“游仙枕”是包公最有用的宝物,也是他能“日断阳 夜断阴”的根本,夜里包拯枕着它睡就可以夜游地府审案。

包公的黑脸传说包公是文曲星下凡,到南斗星君那里去拿脸谱投胎,把本应该给武曲星的脸谱给了包公,这样包公就成了黑脸的了,武曲星成了白脸的了。其实也是民间为了体现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明察秋毫刚正不阿,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气概!故将其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公额头上的月牙传说是包拯出生时因脸黑被其父丢弃,后被月牙型的马蹄踩伤,落下的疤痕。这个月牙的开口也有讲究,在阳间审案时开口朝一方,在阴间审案时开口就朝另一方了。

包公的铜铡据说有三口,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皇上家里的凤子龙孙犯罪用龙头铡,当官的犯罪用虎头铡,平民犯罪用狗头铡。

五殿阎君传说阴曹地府有十殿: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冠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各殿都有明确分工。戏中的柳金婵就归五殿管辖。据说五殿阎君原来是一殿阎君,因为犯了错误被贬为五殿阎君。

裘盛戎

提到裘派这出戏,得先从裘盛戎的父亲裘桂仙说起。裘桂仙是当时著名京剧花脸,自幼入科学习,后拜师何桂山。先后与余叔岩、刘鸿声、王琴侬等长期合作演出。《铡判官》就是其擅演的剧目。后来裘桂仙的嗓子出问题,倒仓后改拉胡琴,几年功夫,其琴艺已是非常了得。一九〇〇年起裘桂仙就为谭鑫培操琴。其后的谭小培,仍然是裘桂仙操琴,这就为他研究京剧音乐及谭派的唱腔唱法积累下经验。也为他后来为子开蒙,帮助裘盛戎创出花脸一大流派起了巨大的作用。

豫剧问一声老太君(戏赏)(3)

裘盛戎继承父业,八岁便随父学习花脸。本来是富连成“世”字科的学员,因为他是带艺入科,升级按“盛”字排。裘盛戎家学渊源,发音得法、吐字讲究,表演技巧逐渐趋向全面发展,不论铜锤、架子、武花脸他无所不学。对他表演艺术发生质的飞跃,起到促进作用的还是他接触了著名京剧艺术家周信芳(麒麟童)。20世纪40年代中期,除了受金少山邀请在上海演出、灌制唱片外,还与周信芳先生有较长时间的合作,从麒派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花脸表演技艺。

未完待续

撰文:雉尾小生编辑:周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