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裘盛戎先生演出的《铡美案》,不巧的是饰演“皇姑”的演员因病不能上场。谁来救场?

“皇姑”上场了,唱腔、作派皆不错。

裘先生纳闷:“这皇姑是谁?”仔细一看,原来是曾经在后边站着的“宫女”宋丹菊。

宋丹菊她当时并没有学过这出戏,而是在场上扮演宫女时看会的。这一救场让宋丹菊一炮而红,从此得了一个外号——“宋大胆儿”。

由于救场之缘,后来裘先生排现代戏《大木匠》时,他演木匠,赵丽秋演木匠妻子,特意安排宋丹菊演木匠的女儿。

宋丹菊是京剧世家出身,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擅演刀马旦、武旦,兼演花旦,在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四小名旦”之一,开创了“宋派”这一武戏流派。

“宋派”的美是令人惊喜的,宋德珠将武旦中女性的美与行当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色彩——美、媚、脆、锐,即静态美、动态媚、力度脆、气势锐。这种脱俗的武旦表演,创造了诸多表演程式。如“风摆柳掏翎”“鱼摆尾下场”“椅子功”,等等,婀娜多姿,摇曳生辉,为当时的武旦艺术注入了一股清流。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1)

宋德珠先生

宋丹菊出生于1942年,小名“美子”,从小浸润在戏苑芬芳中。荀慧生第一次见到宋德珠带着女儿宋丹菊到家里拜访时说:“这孩子条件不错,学戏了没有?”宋德珠说:“丫头家,不学戏。”但荀慧生觉得宋丹菊是学戏苗子。

就这样,12岁的宋丹菊受荀慧生点拨开蒙,学习“荀派”,并向程玉菁学习“王派”,向筱翠花、崔荣英学习“筱派”,向王金璐学习武生等,打下了“文武双全”的坚实基础。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2)

宋丹菊

宋丹菊 1958年参加北京京剧团,经常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名角同台演出,在父亲和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武打跷功和打出手技巧十分精湛,善于将舞蹈造型融于戏曲表演之中,《扈家庄》、《杨排风》、《铁弓缘》、《霸王别姬》、《虹霓关》、《樊江关》、《战金山》、《红鬃烈马》等一批“宋派”擅长的传统武戏,日后都成为了她的拿手剧目。她在舞台上或巾帼英雄,或妙龄少女,或文或武,或静或动,或颦或笑……武旦宋丹菊的艺术塑造总能博得观众连声叫好。

宋丹菊把“宋派”艺术的精气神继承下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宋派”艺术深播广传。1992年,侯丹梅以《坐宫》《活捉三郎》《改容战父》三出戏中深厚的表演功底摘取第十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的「铁板桥」、「全场小圆场」、「水袖翻转」、「抢背下桌」均得益于恩师宋丹菊的口传心授。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3)

  宋丹菊的爱人是戏曲理论家、教育家朱文相先生(1939年10月20日—2006年11月15日),朱文相先生的父亲——朱海北先生是小生名票。抗战后期,朱海北先生请名小生茹富兰先生到 位于东城根宝珠子胡同的家里教戏,每天上午至少学戏两小时。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5岁的朱先生就对戏产生了兴趣。因为父亲学小生,所以他喜欢戏是从小生开始的,并且找小嗓毫不费力。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4)

朱文相先生

朱先生在1967年和宋德珠先生之女宋丹菊结婚。他们1965年相识,介绍人是闵兆华。当时北京 京剧团赵燕侠演《白蛇传》,宋丹菊演青蛇,闵兆华演许仙,他们经常配戏,于是闵兆华就把宋丹菊介绍给朱先生。

朱先生从1987年在中国戏曲学院担任了九年的领导职务,先后任副院长、院长。

1997年,宋丹菊离开了舞台,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从此便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多年以来,为了“宋派”艺术的传承,她一直默默地奉献,其门下的徒弟和学生已达1000余人。她向记者表示,相信今后一定会有众多的青年演员有志于学习“宋派”艺术,作为其传人,为这门绝学绵延香火责无旁贷。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5)

裘盛戎现在的唱段(皇姑上场了裘盛戎一愣)(6)

宋丹菊在教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