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就是想看看在湖北高铁建设过程中,哪些县市还没有通高铁,属于被忽略遗忘的角落。

我们统计的标准是:

一、县市,指的是县级行政区,但排除市辖区。湖北共有103个县级行政区(含天仙潜、神农架林区),除去39个市辖区,还有64个县市级单位。

二、通高铁,指的是该县市有时速200公里以上客运线路经过并设站。有些线路虽然也开行动车,但速度比较低,则不视为通高铁。比如宜万铁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速度只有160公里,所以这条线路上的长阳、利川、建始都视为未通高铁(巴东虽然也在宜万铁路上,但巴东有郑万高铁经过,可视为通高铁)。

三、有些县市虽然目前未通高铁,但其相应的高铁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如郑万高铁沿线的南漳、保康、兴山等,这些地区视为通高铁。

说实话,我们按照200公里时速铁路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已经不算高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350公里才叫高铁。但即使是按照200公里这个低标准来进行统计,结果仍然并不乐观。在湖北60多个县市中,有大约45%没有通高铁,而在这些没有通高铁的县市中,仅有数个县市有铁路客运业务,有约30%没有通铁路或者虽有铁路但却没有客运业务。

汉江北岸高铁规划(湖北还有哪些县市没有通高铁)(1)

我们先把统计结果列出来(因水平有限,统计可能不够确切,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汉江北岸高铁规划(湖北还有哪些县市没有通高铁)(2)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属于铁路建设的困难户,荆州虽然有汉宜线通过,但下属6个县市都没有高铁设站,虽然也有一些高铁规划,但除了仙洪监是比较确定的之外,其他的像荆常、荆岳、武贵都没有最终定下来。这些年,荆州在争取高铁建设上真的是不遗余力,但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结果,这是人口大市,希望省里能够多多给予关注和支持。

宜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宜昌虽然有汉宜线、沿江高铁、郑万高铁经过,但其下属县市有8个,线路不能完全覆盖住,所以不通高铁的县市也不少。而这几个没有通高铁的县市,也就仅有五峰是比较确定可能规划高铁的,其它几个县市也希望渺茫。

咸宁的南四县,嘉鱼的市域铁路和通城的常岳昌高铁是比较确定的,另外两个县也只能说积极争取了。

黄冈的三个县,团风主要寄希望于京九高铁阜冈九段,这个线路应该近一年左右就会开工,而罗田、英山主要寄希望武冈城际延长线,但这个线路目前还可能停留在纸上。

十堰的南三县,之前已经写了好几次文章(汉江规划局:合康高铁,或许是十堰南三线通高铁的唯一机会)(汉江规划局:对十堰铁路的几点建议),这个在十四五期间能不能有所眉目,很难说。

恩施的四个县市,所需要的几条高铁都是比较确定的,也都是入了省级以上规划的,只需要假以时日等待。

孝感的两个县,两者是天壤之别,孝昌完全可以借着武汉城市圈的东风获得汉孝城际延长线,而应城由于距离孝感比较远,位置不好,在失去了沿江高铁以后,就很难争取到什么高铁项目了。

襄阳的老河口,是襄阳6个县市中唯一不通高铁的,但老河口距离谷城站也不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享受到高铁的便利。这一带有汉十、郑万两条高铁,路网已经比较成熟,要建设新项目估计会比较难了,但近年来,国家提倡市域、市郊铁路建设,老河口离襄阳不远,未来襄阳市郊铁路应该可以覆盖。

随州的广水,太渴望孝信城际了。广水也希望合襄高铁过境设站,但这可能比较困难,如果未来汉孝城际能够延伸到广水、信阳就好了。

总的来说,在高铁建设方面,襄阳是远远走在前列的,境内有汉十、郑万、呼南三条过境,未来还有合康规划中,所以下属县市不仅能够通高铁,而且还都是350速度设计的,属于在湖北地市中一枝独秀的存在。

总的来说,整个湖北的高铁建设还是相对滞后的,在十四五期间也规划了不少项目,但最后能否实现80%以上的县域高铁覆盖,这个想必还需要很多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