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冷兵器时代,出征的将士在战场上拼杀靠的就是与战友同吃同住的默契和生死与共的义气。在生与死都是刹那之间的前线,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儿女情长,去计较平日的恩怨。

将士们心里想的全都是如何保卫自己的祖国,如何保护自己的战友,都说兄弟如手足,一起在鬼门关打过滚的战友之间更是有着深深的羁绊。我们国家的著名将领王近山,在患癌之后还时刻惦念着战友,指明要见这个人,见面后,二人眼泪夺眶而出。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1)

生命弥留之际

1974年初,在一个平凡的早晨,王近山突然感觉到胃部有些不适,食欲不振,但他没有把这个身体向他发出警告的信号当一回事,因为对于小病小痛他早已经有些麻木了。四年前,王近山才从河南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复职回到南京。

在被下放的六年里,他饱受折磨,因早年在战场上落下的伤病,他在上厕所下蹲之后无法正常起身,于是便拿了一把椅子,制成了简易的坐便器。已经批斗上瘾的学生们看到他这种做法,大呼他搞特殊化,质疑他上厕所还要椅子,简直是资本主义恶习。

王近山气得无可奈何,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导致回到城里之后进行调养也无济于事。但他总是忍着,不想太麻烦别人。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曾说他:"王近山打仗勇敢顽强,指挥果断,机动灵活....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从不叫苦。"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2)

许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对敌人狠,对自己也狠,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的忽视竟然将自己推向了死亡。

1974年11月,王近山在家中呕血,妻子和警卫将他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他得了胃癌。多年的行军生涯和农场的艰苦生活让他很少能够按时吃饭,就此落下了病根,愈演愈烈。得知自己病情的王近山非常平静,上报中央之后便开始了静养。

谁知天不遂人愿,1978年四月下旬,王近山的病情急剧恶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他此时已经很难开口说话,勉强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这样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颤颤巍巍对家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张立三还没有来吗?他在哪?我一定要见他一面。"

这个张立三究竟是何人,为什么王近山将军在弥留之际也要与他见上一面?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3)

生死与共的战友之情

张力三是王近山的亲密的老战友,也是他的老部下,1931年,张立三与当时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两年后,被组织调任到红四军10师28团工作,担任卫生队队长,而王近山此时便是28团的团长。

这一纸调令,让两个人的生命有了交集,从此患难与共,在枪林弹雨中相互扶持了二十多年。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张立三不止一次救过王近山的性命。

1934年,中共联合其他政党,发布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成立自卫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对国内的军阀展开了清扫行动。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4)

此时正在军中待命的王近山接到战令,命他率领28团组成红四军全军预备队,协助徐向前在江油迎战四川军阀刘湘。刘湘组织了18个团的兵力,还派了飞机掩护,企图一举歼灭红四方面军。

敌人火势猛烈,江油乃是成都的北方门户,正是刘湘的地盘,主场作战所以粮草和弹药都十分充足,打得我军疲于应对,激战了一天,一直到傍晚,一小队敌军靠着火力掩护直冲红四军和88师的结合部,我军阵地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红四军军长见状火速对政委下达命令:"快,上王近山!"正举着望远镜在山头观战的王近山听到指令便立即下达了出战命令:"1营长听令,全部上刺刀!2营、3营用机枪、迫击炮掩护,冲啊!"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5)

王近山本就在山头等候多时,与敌人对战之心早已按捺不住,此时出战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端着刺刀冲入敌军之中拼杀,王近山不光有行军谋略之才,上阵杀敌也是勇猛无比,兵器与他就像融为一体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上前的敌人都被他斩于刀下。

说时迟那时快,他与前面的敌军激战正酣之时,一个拿着刀的敌人从他侧面猛刺过来,王近山侧身躲避不及,胸口被他扎了一刀,顿时,疼痛席卷了王近山全身,他一时支撑不住,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

王近山作为28团的团长,上阵杀敌之时勇于冲锋,他带的兵对他都十分敬佩和崇拜,此时王近山倒地,身边的将士一时手足无措,对着后方大喊,:"快!卫生队!团长受伤了!"他将手上的枪扔给战友,在战友的掩护下,背着中刀的王近山拼命往回跑。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6)

在营地待命的张立三立即背上医药包赶到王近山旁边,此时的王近山已经失血过多昏迷,张立三临危不乱,对其他人说:"你们先上战场!我来处理团长的伤!"他对伤口进行简单的清理,准备包扎的时候,听到外面在喊。

"王近山!王近山人呢!"在外面呼喊的是总指挥徐向前,前方阵地告急,他急得端着枪便四处开始找王近山。刚刚包扎完伤口的王近山悠悠转醒,正好听到徐向前在找他,他赶忙找到武器,又要冲上前线。

张立三深知战况危急,作为医生他本该让王近山立即从前线退下来到大后方静养,可是战争的残酷便在此处,就算是负伤也要誓死保卫阵地。张立三嘱咐警卫员保护好团长的安全,王近山心系战场早就顾不得身上是不是有伤,他跳下担架便又开始冲入敌军之中拼杀。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7)

在红四军全军的奋死抵抗之下,刘湘部队最终没有攻下阵地。此时的王近山早已精疲力竭,手中拿着的枪在敌军撤退之后也因为没了力气而掉了下来,他正想松口气回到营地处理伤势。

谁知敌人居然放冷箭,趁大家不备,一颗子弹穿过千军正好击中了王近山的头部,王近山立刻被打倒在地。

正在不远处处理伤员的张立三被王近山的警卫员着急叫来,立刻对他进行了抢救,止住了头部的血,又和卫生员一起把他抬上担架,一路救治送他前往大后方,王近山这才又捡回了一条命。

王近山在这样不要命的打法令人敬佩也令人害怕,据说,每次打起仗来都需要派七八个警卫员跟着他,怕的就是他杀敌杀红眼,不管不顾往前冲。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8)

他毕竟是军队的首脑,行军打仗少不了出谋划策的将才,也正是因为这样豁出性命的态度,王近山还收获了"王疯子"这个外号。

这次的江油对战张立三两次在危急关头将王近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二人就此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这过命的交情也难怪王近山在弥留之际也坚持要见张立三这个老战友一面。

新中国成立之后,二人也被分到了同一个军区,王近山脾气火爆,不仅上阵杀敌时总是一股脑着急往前冲,平常待人接物也是个急性子。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9)

而当时我党也要求部队人员改掉战争年代得到"匪气",要做新时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军人,王近山时常为新兵们慢吞吞的文人性子着急上火。

每次王近山大发雷霆,他身边的警卫都会十分熟练地跑到卫生部去请张立三前来救火,说来也奇怪,只要张立三一到,不管王近山有多大的火气都能被他化解,可见王近山与张立三情谊之深重,王近山一直都将张立三的救命之恩铭记于心。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10)

与挚友的生离死别

王近山作为国之将军,病情深受挂念,自病情传出以来,不少战友和老部下都纷纷致电慰问,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还买了红参派部下送到医院,尤太忠也是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以表挂念。

病重的王近山谢绝了所有人的探望,甚至是他前妻韩岫岩也没有机会再见他一面,被警卫拦在门外。王近山只在家人的陪伴下静静在医院治疗,以求能够多延续几天性命,因为他还有一个人没有等到,那就是他亲密的老战友,老部下,张立三。

而此时的张立三也已听闻老首长病重,恐怕没有几天了,已经从部队退下来的张立三立即买了票从住处来到南京看望王近山。躺在病床上的王近山看到张立三赶到,激动不已,让孩子调高他的靠背,艰难地坐了起来,他与张立三紧握双手,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11)

自王近山查出胃癌以来,二人已是数年未曾能够坐下来闲话家常,追忆往昔,谁知这次见面,还未平复激动的心情,还未互相细细关切便要面临和老战友的生离死别。

一时之间,二人都无语凝噎,只是紧紧握着手,王近山此时说话非常艰难,因为太激动,导致心跳过快,氧气供应有些跟不上,作为医生的张立三深知患者此时需要的是静养,他慌忙安抚了王近山的情绪,说:"司令员,你不要激动!我今天不走了!"

有了这句话,王近山才稍稍平复。看着昔日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的将军此时被病痛折磨得如此脆弱,张立三悲上心头,转过身偷偷抹了一把眼泪,他站起来,颤抖着手无意识正要点一根烟。躺下的王近山看到这一幕,咳嗽着对他说:"你不要再吸烟了!"

张立三是个老烟民了,在战争年代,他总是习惯用烟来缓解情绪,但王近山却不抽烟,为此他还曾笑话过张立三,说他一个卫生员比团长压力还大。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12)

王近山也曾几次劝解张立三不要再抽烟,作为医生他应该明白抽烟的害处,可是张立三试了三番五次也没彻底把烟戒掉,此事便不了了之了,之后王近山看他抽烟也没有再多言,谁知要他戒烟这件事他一直都默默记挂在心中。

这次听到王近山的话,张立三心中更为悲痛,老战友在生命的最后也不忘叮嘱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他一时感到非常愧疚,于是他当即便丢掉了手中的烟,坚定地对王近山说:"今天我就当着你的面把烟戒掉!"王近山这才满意地笑了。

两天之后,王近山在南京与世长辞,终年63岁。张立三永远也不会再被王近山的警卫员拉去平息他的怒火了,再也听不到王近山对他的劝诫了,在枪林弹雨中生根发芽的战友之情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98李向群怎么牺牲的(王近山患癌症后指明要见张立三)(13)

都说他张立三对王近山有救命之恩,实则王近山在军中也对他多有照拂,他是一个体恤下属的将军,行军作战从来不喊苦不喊累,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甚至还会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将士,所以他才如此受人敬佩。

能做他的兵,张立三一直都觉得是自己的荣幸,而王近山临终前也要见他一面,这份革命情谊,张立三想必会永远铭记在心中,不敢忘怀。

人生有三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寻常人面对朋友的离世尚且会痛苦不已,更别说患难与共的战友。

战争是残酷的,他让无辜的人民流离失所,让无数的家庭分崩离析,但在战争年代,我们总能见到更为纯粹更为崇高的感情,那就是战友之情,一起拼过命的战士,早已胜过了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王近山与张立三的友情让人动容,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与人交往总是掺杂了太多的目的,似乎很难理解更难体会到为什么战友之间能够有如此深厚的情谊,也许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些老红军的事迹,多关注一些退伍老兵。

也许你会发现,还有无数的人都像王近山与张立三一样,默默地守护战友,怀念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