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里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唐朝诗人祖咏年轻时去到长安参加考,考官给出了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同时也给出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必须要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这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如果不按照考官给出的题目去作诗的话,一定是不可能高中,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当年参加应考也是一样,他的题目是《赋得古原送别》,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记得前面的四句,对于后面的几句描写送别的诗,根本没有多少印象,无非是为了扣题。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1)

祖咏参加科举考试时显然没有按考官的要求,只是稍加思索之后,他就写了一首五言绝句,然后就把答案交了上去,他觉得自己写了四句已经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写,考官让他重新,他很严肃地拒绝了,最后我们也知道,祖咏没有高中,但是他这首诗却是流传了下来,所以说他虽然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认认真真答题,可是在那一批考试的人中,同样是拔得头筹,这首诗足以令人惊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2)

古人做事喜欢一板一眼,一是一,二是二,这样有好处,也有弊端,当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以科举来说,一个人有才华,再加上有品德,那么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一定是要按律去写,只要写得好,人们喜欢这样的作品,那就足够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祖咏这首诗一定是第一名,完全可以拔得头筹,可是最终考官没有录取他。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3)

其实古代有很多的天才,他们不愿意出类拔萃,可是又没有用武之地,对于很多的人他们个性十足,祖咏这样的天才诗人也是一样,他明明知道,如果再写下去的话,那么就会画蛇添足,对于考官来说却不在乎这些,只要考生按要求写诗就行,然后再一一对照,然后分出一个高低。这样其实是很容易遗漏很多的人才,也让很多人无法真正发挥出他的才华。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4)

那么这首《终南望余雪》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意境唯美,开篇的两句,那就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写得很是唯美,同时也比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顶上还有皑皑白雪,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与天上的白云连接在了一起。这两句很有气势,也很有韵味,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便是写出了终南山独特的雪景。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5)

最后两句就更加有趣,也是写了雪后的情形,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为了突出这首诗最终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雪后初晴的天气,空气也是很清新,树林之间闪烁着夕阳的余晖,特别是到了傍晚时分,城中又是增添了几分寒意。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也是遥相呼应,从而让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有诗意,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唐朝最出名的一首诗(唐朝一首绝妙的应试诗)(6)

祖咏尽管在那场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可是他的事迹,还这首诗却是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唐朝诗坛的一段千古佳话。而我们从这么一首小诗中,还有诗人的故事中,也是能够学会很多的东西,明白更多的道理,一个人真正有才华的人,他是有独立的思想,还有独立的人格;无疑祖咏就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在这首诗中,他正是按自己的要求去写,并没有随大流,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