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起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名著,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书共分六章,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章是自己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章是自己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章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清初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今天我们来讲败战计第六计走为上计,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古人智慧的精髓,并用到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

三十六计详解通俗易懂(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讲)(1)

【原文】败战计·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灵机破敌,这样,同正常的兵法并不违背。【解析】敌军处于全面优势的态势,一方军队无法战胜敌人,只有投降、讲和或退却三条出路。投降就是彻底失败,求和属于半败,退却则未必失败。未必失败就有可能找到胜利的转机。

三十六计详解通俗易懂(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讲)(2)

【古代实例】刘邦鸿门宴脱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刘邦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霸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在鸿门宴上,刘邦见项羽犹豫不决,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确属明智之举。

三十六计详解通俗易懂(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讲)(3)

【现代实例】日立公司东山再起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在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从1962年开始,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公司和三菱公司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三十六计详解通俗易懂(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讲)(4)

感悟

是企业在竞争中遇到强大对手,实力对比不及对手时,应果断地退却,并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市场,使企业转危为安。 无论在哪个领域,多种势力在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也就是说,走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甚至保全与自己相关的许多人与物。

三十六计详解通俗易懂(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讲)(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