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他,勇当预防碘缺乏病科普、法制宣讲员,用科学知识启迪孩子们智慧;他,每年用自己微薄退休金的20%作为“关爱资金”,为青少年送去温暖;他,临近耄耋之年,身患不治之症,却默默地擎举爱的火炬,点亮留守儿童逐梦之旅,他就是四川省盐业总公司苍溪支公司原经理助理、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队伍杨金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用爱点亮希望关爱留守儿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用爱点亮希望关爱留守儿童(三心碘)

用爱点亮希望关爱留守儿童

中国网讯:他,勇当预防碘缺乏病科普、法制宣讲员,用科学知识启迪孩子们智慧;他,每年用自己微薄退休金的20%作为“关爱资金”,为青少年送去温暖;他,临近耄耋之年,身患不治之症,却默默地擎举爱的火炬,点亮留守儿童逐梦之旅,他就是四川省盐业总公司苍溪支公司原经理助理、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队伍杨金良。

用诚心“碘”醒良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做盐业,就是做良心,就是做人,做不好就是害人。”这是从事盐业工作33载的老盐业工作者——杨金良的口头禅。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昔日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1991年被划定为碘缺乏病(IDD)重点县。作为盐业工作者的他,深知碘缺乏病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深感责任重大。他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武装”自己,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大量阅读科普知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利用节假日走街串户、下乡进村实地调查了解,他发现有非碘盐堂而皇之,登堂入市,进了厨房,上了餐桌;吃出了粗脖子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眼光里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这一幕幕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顺藤摸瓜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因为愚昧的枉法之徒,造假坑害,造假寻利,另一方面因为贫困愚昧的受害者贪廉吃假……他内心充满了痛苦,顾不上自身腰腿疼痛,主动采取“两手”抓的措施,一手抓“硬”方式,顶住重重压力,与枉法之徒顽强斗争,协助相关部门缉获非碘盐共计300多吨;一手抓“软”办法,撰写简讯在苍溪电视台报道,在《中国盐业》、《苍溪报》等刊物上发表,自费印发传单、办简报、书写重点条目、举办《警钟长鸣》画展等形式大力宣传。1996年、1997年,他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在县城和元坝区举办了两次大型知识竞赛活动,参与人数达6000多人。他的赤诚之心,执着之举,唤醒了枉法之徒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行径天理不容,他们不仅不再销售非碘盐,还主动参与到全县的“关爱”活动中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苍溪县已消除了碘缺乏病。

用爱心“碘”启智慧

营养学家说:“碘是人的智力之泉。智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他把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和县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自编资料、自制图片、自拟方案、自付差旅费……不怕山高路远,不论严寒酷暑,深入碘缺乏病重点乡、监测点万安、白驿、歧坪、唤马、云峰等乡镇开展“科技赶场”、预防碘缺乏病宣传标语和口号创作、预防碘缺乏病“三进”(进万村、进万店、进万家)等科普、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那是2002年5月,阴雨绵绵,泥泞的山路一步三滑,他和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任绍玉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爱心再次前往万安。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汗水湿透衣衫,泥浆裹满了裤腿,来不及喘一口气,他们就赶紧与当地党委政府商议联合召开征集“碘盐保护儿童智力正常发育”宣传标语和口号创作大会的事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会以EPD(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载体,采取“四字”法(即:“讲”,讲解碘缺乏危害;“读”,读懂消除碘缺乏危害资料;“答”,消除IDD科技知识竞赛抢答;“唱”演唱《碘是智慧元素》之歌),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会的有党委政府领导、教师、学生、农民等数千人,他们有的头戴“碘盐保护儿童智力正常发育”字样的帽子,有的佩戴着“碘”字胸花,有的挥舞着“碘盐”小红旗,有的现场即兴创作出“我是聪明‘碘’子大王”、“关注碘盐,关爱未来”、“坚持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安全”等宣传标语和口号。一幅幅标语,激奋人心,一句句口号,响彻云霄,言为心智,字为心声,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人们消除碘缺乏病的信心和决心。会议结束时,他们带领参会人员齐声宣读《万安孩童的宣言》;大声呼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全社会都要有科学补碘的行为习惯和意识;高唱自创《宣言碘亮智慧》之歌,那声音久久回荡在整个山村……

学校、企事业单位、乡村……18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苍溪县各个角落,累计宣讲200余场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得到了中国关工委、中国盐业公司、省盐务局、省青少年宫等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02年,在全国创作碘盐宣传标语、口号活动中,他荣获多个奖项,应邀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表彰大会上代表基层关工委发言、代领奖,并与国家领导彭佩云、顾秀莲等合影留念。2004年、2005年,他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全国碘盐“三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全国表彰,并应邀参加了南昌会议。

用关心“碘”燃希望

为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落到实处,为他们点燃生活的希望,1992年他就参加“希望工程”,捐资救助鸳溪的牟文锦,万安的淳雷、淳秋梅,还有荥经县的一名未知名的贫困学生。为让“留守儿童”有机会亲历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成长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他还多次深入学校与师生共同推广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的“做中学”活动。退休后,他爱心未减,善举不止,和家人商量每年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拿出20%作为“关爱资金”。他利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邀请万安小学35名师生到苍溪县红军渡进行红军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015年8月,他被诊断出肺癌,手术还未痊愈,在老伴的陪同下,又忙活着给留守孩子们征订相关的书籍报刊。从2005年至今,他每年为万安、白驿、唤马、石马、鸳溪、五龙、龙洞中小学征订《儿童文学》、《青少年科技画报》、《我们爱科学报》、《青少年科技报》、《动手做》中小学版、《中学科技》等报刊数十份,累计用去资金33000多元。他还不忘关心农村“贫困老人”,2004年春节前,他带上慰问金和购买的衣物、被盖、一台21寸彩电在万安乡乡长带领下深入碘缺乏病患者淳志强家中看望慰问,淳志强的家人在他的关心、帮助下,感受到了人间“真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05年他千方百计、多方协调帮助万安乡檬垭村、碑垭树村加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解决了“空巢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因为这一“碘”,杨金良凭着几分热情、几分执着和几分赤诚,退而不休,在青少年前行之路上,默默坚守着、奉献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