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6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本学期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和课标,课程设置会带来一些变化。开学了,学校在编排课表前务必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严格落实要求。特别是学校岗位调整和新上任的教务处负责人,要虚心学习,遵守规则,做好开学工作。

与课程设置有关的文件依据主要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中的第三部分“课程设置”和“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22年版)”,这里就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表作以下解读。

开学第1课感想和学习计划该怎么写?课程表的设置有哪些新的变化和要求(1)

一、科目设置

(一)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见下表)。

开学第1课感想和学习计划该怎么写?课程表的设置有哪些新的变化和要求(2)

(二)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有关科目开设要求说明如下。

1.历史、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2.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3.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4.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5.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6.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一至九年级开展班团队活动,内容由学校安排。7.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由学校按规定设置。本地以“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22 年版)”为准。8.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科目中,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二、主要变化及说明

(一)主要的变化。

1.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2.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3.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4.调整了课时比例,体育与健康成为仅次于语、数的第三大学科。

(二)几点说明。

1.语文、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学校教学指导要加强引导。

2.各学科要尽量做到专任教师上课,减少兼任,特别是要避免班主任和“主科”教师搭课变相成了占课的现象发生。

3.艺术课中的唱游•音乐、造型•美术只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这是为幼小衔接专门设置的学科。这两门课程在课表中要使用完整的名称,如唱游•音乐能分设为唱游和音乐两门课程,更不能分别安排两名教师任教。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地主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按照规定进课表。

三、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安排

(一)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22 年版,见下表)。

开学第1课感想和学习计划该怎么写?课程表的设置有哪些新的变化和要求(3)

(二)相关说明。

1.每学年教学时间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2.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课时总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并可根据实际统筹使用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

3.加强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适当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进行指导。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小学一至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

4.在义务教育三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的上学期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活动,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讲,每册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在三至六年级语文课中每周安排1课时。

5.艺术课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6.切实保障体育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每次5分钟。

7.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等地方课程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生态与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艾禁毒教育、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教育、消防安全与森林草原防火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整合的专题教育内容,学校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校本课程等相关学科统筹规划实施,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可爱的四川》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实施,其课程资源用于校内教学和校外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使用;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活动,原则上每学年不少于1次,活动时间每学年四至六年级共1至2天,七、八年级共3至4天。

8.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学校可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班、队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统筹实施。

9.学校根据实际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实施课后服务,发展学生特长。课后服务要按照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组织,不得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来源∣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提供的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