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教育和学习,一个孩子能否较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品质和习惯,往往都是在家庭当中养成的,因此,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教师千万能不可忽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只强调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上的重要性,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配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情况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引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更要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教育和学习,一个孩子能否较好的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品质和习惯,往往都是在家庭当中养成的,因此,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教师千万能不可忽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因素。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只强调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上的重要性,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配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情况。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引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更要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充当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其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我们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应该学习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对孩子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使孩子能够接受真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家长应该从根本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家庭教育的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家庭教育具体的来说有些什么样的作用,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也算是一起研究: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意志和性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一个在学校行为习惯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都是在家庭中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 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据有关研究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大都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譬如说,在农村,孩子们往往要与同学交往,如果发现孩子们去别人家里时偷了东西,不及时制止,实际上就会助长和引诱自己孩子往不良行为的方面发展。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从别人那里偷来一支笔,却不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反而问自己的孩子,“你拿别人的笔时,有没有别的同学看到没啊?要是别同学看到了,那就赶快去还了。”我敢肯定的说,这个孩子将来就会继续偷别人的东西。只是,他会记往家长说的话,拿别人的东西时要小心,别让别人看到。等孩子长大了,也就慢慢的养成了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犯更大的错误。到后来,知道自己的儿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干那种坏事,可能就只是说你这孩子做事一点都不高明,老是给自己的家里带来麻烦。因此家长在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坚决制止,否则,当自己的孩子养成这种不良行为和习惯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好改正,等犯了大错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习惯上的养成,这对学生品德的养成,行为的准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严格要求的。但凡在家庭当中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在学校里往往又是很不遵守纪律的人。教师在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下,很多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教师没有想办法教育这样的学生,而是你无论怎么教育,这种学生总是是屡教不改,有时候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非常的无奈与痛苦。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学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进城务工子女,有农村转来的学生,还有外省市农民工的孩子。这些家长大多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家长不识字。在和家长的普遍谈话中,他们往往都说,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可是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没办法,还说什么“成龙上天,成蛇钻草”,随他去吧学个什么样就什么样,让自己的孩子混去,等初中混毕业就去远处打工算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抱的都是这种心态。对这样的家长,我也曾试着对他们讲很多读书重要性的道理,他们似乎也知道读书重要,但他们回答的话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成材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学校教育所推行的就是独木桥制度。自己的孩子是无望于考上什么学校的,而且考上一般的学校吧,工作也都不能保证,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或者说只读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仍然可以赚大钱。对于他们而言,找不找钱,才是衡量你的学习有没有用的最大的标准,其它的免谈。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样的观念与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相径庭。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家长的知识水平,教育方法,能力都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我们强调对学生在意志、态度、信心等方面要加强的今天,这更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注的。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来自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当然,没有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家长的知识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家长在教育上的成败。一般的家长,只是单纯的单方面的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考出一个自己认为理想的成绩,或者说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班上每一次都考个第一,而且也往往评判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时,又用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够在班上取得第一与否来进行评判。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在班上取得第一或者较高的名次,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一个可以培养的对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成绩较差,往往就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教育的信心,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这样做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家长对学生的一种片面认识造成的,也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隔膜造成的。

不仅仅是家长如此,有很多教师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这样的看法,完全就是错误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都应该有各自的天赋。有人曾经说过,每一千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天才。是不是学习成绩差就都是些大笨蛋呢?我看不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学生中不是没有天才,也不是学习差就一无是处,而是缺少发现。或者说是缺少给我们的“天才”们展现他们的天才的环境和信心。可能我们的一些学生成绩是差一点儿,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无是处,并不能说明他就不是“读书的料”。如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者仔细的去发现他们,也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比较敏感,我们认真的培养,可能他就是将来中国的或世界的一名大师级的画家;也许我们还会发现,有的学生对节奏、旋律很敏感,如果我们认真的培养,他可能就是将来中国的或世界的音乐大师。如果因为我们的过错,扼杀了一位将来的大画家,音乐大师,那我们不是太残忍、太不人道了吗?

四、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养、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来完成的。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来自济南学思家教网www.jnxsj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