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廉克飞

清凉与炎热齐飞的六月还没有过完,暑假还没有安然无恙的到来,有两件事情已经引起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和关注:一就是全国人民最为瞩目的高考,关于数学试卷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二就是现已经播出了53集,还差10几集就要播完的《封神演义》突然被撤档。

这两件事情突然让我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一些蛛丝马迹的联系,所以兴之所致,酝酿几日,振纸挥毫,写就此篇。

高考和咱们的《封神演义》会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瓜葛呢?首先我从《封神演义》里摘出一个人来,你可能就会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这个人就是---比干。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1)

新版《封神演义》中比干是不让人省心的大爷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2)

老版《封神演义》中比干是苦大仇深的大爷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明白比干和高考考生的关系了吗?《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可是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的。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文曲星可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中国民间传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刘伯温,所以参加高考的考生肯定都想当“文曲星”。

既然文曲星有这么重要的身份和显赫的地位,我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文昌星”,呵呵,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打错字,我今天就是要聊的其实是“文曲星”的上级主管部门“文昌星”。

很多吃瓜群众肯定一脸懵,“文曲星”“文昌星”傻傻地分不清。让我来给大家还原一下事情的真相。

先从北斗星说起,此星知名度太大了,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爷爷)其中魁星是北斗斗勺部分四颗星的合称,分别称为天权星、天玑星、天璇星、天枢星。而文曲星就是魁星中的一颗星,即北斗魁星中的天权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曲星。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3)

天权星就是文曲星

而文昌星则是与北斗星并列的星宫,文昌星位于北斗星旁。北斗由七颗星组成,而文昌星则由六星组成。

换言之,文曲星象征着优秀的考生,而文昌星象征着主考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昌星负责管理文曲星,是属于大BOSS一类的。

那么这一颗星的星官就被百姓称作“文昌帝君”, 据典籍记载,文昌帝君姓张名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屡显神异”。据传,张亚子的父亲张隆祖和母亲戚氏,家住越西。西晋武帝太康八年,即公元287年二月初三,张亚子出生于现今凉山州越西县中所坝张家。

张亚子性格古怪。据道书记载,他在童年时期,长得“紫面露睛,隆准方额”,不喜欢与他人嬉戏玩耍,“喜欢寻找衣履,自习礼仪,爱慕山泽,离群独处”。从小喜好读书,听老先生口诵唐虞大训,就默默习练,随口记授没有遗漏。于是乡里邻居愿学的,都拜他为老师。

还说他孝顺父母,民间流传着张亚子割肉救母和为救父母水淹许州救父母的传说,后来因报母仇,才迁徙七曲山居住。在现今七曲山大庙白特殿,还有张亚子骑白特的塑像,白特为马头、骡身、驴尾、牛蹄,俗称四不像。因全身色白,且古有“日行千里为马,日行万里为特”的说法,因而被称为白特神兽。塑像后有一石洞名风洞,传说是他通往陕西长安求学的通道。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4)

关于张亚子为什么要迁到梓潼,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梓潼在当时曾是汉代的武都郡和广汉郁的辖区,为羌氐人居住的地方,梓潼属汉羌杂居地区。因张亚子所居的越西,当时也为越西郡,多为羌民居住区域,张亚子徙居梓潼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二是说张亚子北上会姚苌(后秦皇帝),路经梓潼,见此地灵山秀水,便留下潜心攻读,以求后世成名为母报仇。总之,张亚子和梓潼结下了缘。

在梓潼,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张亚子的善举,深受百姓爱戴。张亚子一生为解除百姓疾苦,以悬壶济世,行医治病为业。他治病讲究脉理,运用五行辨证施治,使用针灸疗疾,熟悉药性药方,勤苦学医六年,皆得其精妙。凡是他医治过的病人,只要“命未绝者,无横夭矣”。

据传张亚子死后,当地人非常怀念他,于是在他的陵墓前建了一座善板祠(祠堂内供奉的为张亚子的牌位)。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幸蜀,途径梓潼。晚上梦见一人告诉他说,安史之乱已经平息,圣上不必前往成都,可即日起驾回京。次日醒来,方觉一梦,仍然继续前往成都,行至今成都天回镇,接驿站快报说,安史之乱已平。于是,唐玄宗起驾回京。天回的地名也由此而来,取天子起驾回京之意。回程路经张亚子庙,因“灵应”了张亚子的梦中“点化”,即封张亚子为左丞相,随后在七曲山修建了灵应寺。还有一种说法,张亚子因得到人皇册封,自此位列仙班。

后来,唐僖宗因黄巢起义再次幸蜀,路过梓潼乞求张亚子“神佑”,结果再次灵应。唐僖宗面对张亚子像跪地而拜,张亚子仅为玄宗皇帝封的丞相,岂敢受天子跪拜,于是情急之下侧身,后来还专门建有“侧身碑”。唐僖宗也再次加封张亚子为“济顺王”,敕庙名灵应祠为“七曲寺”。自此文昌帝君抓紧有一个地方神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神,火遍大江南北,火遍山山水水,火遍世世代代。

南宋道士又假托文昌帝君的名义。作了《文昌帝君阴骘文》一书,这本书借助文昌帝君的名头劝世人行善积德,此时在宋朝十分流行,影响很大,与《太上感应篇》和托名关羽所著的《关帝觉世真经》合称为“三大劝善书”。到了绍兴十年(1141年)又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将七曲寺改还名为“灵应祠”,并以王宫规格重修灵应祠。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文昌祠庙中,在主神文昌帝君的两侧,常塑着两位童子像,就如同观音两侧的金童玉女一样,这两位是侍童被俗称为“天聋”“地哑”,人们为何在文昌军身旁按票这样两位一聋一哑的贴身亲信呢?这其中自由原因。

《历代神仙通鉴》中这样表述:“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繫,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5)

两位神祇,一人持毛笔,一人持簿册。代表着“天机不可洩漏”、“文运人不能知”等意义。

原来这是在掌管文人士子命运的神明身旁,特意安排了两个聋哑人,为的是防止主神向凡人泄露秘密,这其实反映了士子们对考官的极端不信任和对科举腐败的愤懑不满。从隋唐建立科举以来,考场黑幕史书不绝。仅仅清朝一带,就有科举引发的舞弊大案。分别为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

一、顺治丁酉科场案

顺天贡院为清代会试和顺天府乡试的试场。

顺天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一四一五),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五楹。大门正中有贡院匾,内建仪门、龙门,再进为明远楼,专供巡察人员眺望之用。后为至公堂,至公堂东西两侧为外帘,供管理人员居住。至公堂后为内帘,供考官居住。每排号房用《千字文》千字序编列。每排为一字号,上百间为一列,号房共九千余间。明远楼前有株明朝载的槐树,称文昌槐。巷口有栅栏门,巷尾有厕所。考生入号后,即将栅栏门关闭上锁,等交卷时方可开。

丁酉科场案指的是顺治十四年(1657)发生在顺天(今京津地区)乡试的科场案。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或欲结权贵,或贪财纳贿,竟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发榜后,众人不服,议论纷纷,考生集体到文庙去哭庙。给事中任克溥奏参,称中式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送考官李振邺、张我朴,所以得中。顺治帝闻奏大怒,立即令都察院会审。结果审出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受贿属实。于是,顺治帝下旨,将李振邺、张我朴、蔡元禧、陆贻吉、项绍芳、田耜、邬作霖等七人立斩,抄没家产,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

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

中国科举史上涉案金额最大、审理过程最复杂的莫过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场案。江苏省人才最集中、考试成绩最佳的苏州地区,在这次江南乡试中只有十三人被录取(其中五人是买来的),而多个扬州盐商子弟榜上有名。

苏州学子愤怒抗议,并写下对联讽刺主副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一个昏庸无能,一个胆大包天:“左丘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密奏此事,康熙大怒下令追查。此案牵涉到众多高级官员纠纷,经过长达数月的艰难调查,副主考官赵晋及考官往曰俞、方名与考生串通舞弊,被处以斩立决;对串通考官的吴泌、程光奎以及三个三个参与舞弊的中间人被判处绞监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

因为礼金的层层流动,所以难以确定每个参与舞弊的官员所收受的具体脏额数目,但我们可以看看舞弊考生的花销:吴泌在考前预付李奇三千两引子买通关节,因为自己水平太差实在难以糊弄,又花了5000两银子请权相代考,录取后再通过李奇付给轩三3000两银子,另外对于帮忙录取自己的赵晋,吴泌也托人送了300两黄金曰3000两银子,总共折合人民币约588万元,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三、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

咸丰八年(1858年),以正直著称的蒙古人柏葰担任顺天府(北京)的乡试主考官,副主考官则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

考生罗鸿祀才学浅薄,重金贿赂柏葰的家人靳祥,请他暗作手脚。他又结识同考官浦安,向柏葰和浦安行贿,请求同意调换考卷。时柏葰阅卷时,已将罗鸿祀订为副榜,然而靳祥藉整理考卷的机会,从正榜中取出一卷和罗鸿祀的考卷对调,于是罗鸿祀变成了正榜。

清制,考取正榜的考卷要接受复审,当时称为“磨勘”。罗鸿祀的考卷文理极不通顺,且错别字多达三百余字(八股文总字数为三百至七百字),磨勘官见此,知道事情不单纯,但碍于柏葰的权势,不敢驳回,只向御史孟传金透露此事,孟御史尽忠职守,听到后立即上奏。咸丰帝闻及此事,怒不可遏,立刻派宦官取罗卷,由天子亲自复审,咸丰帝亦觉确实不合理。

为慎重起见,咸丰再给罗鸿祀一个机会,敕命他到南书房重考一场,并遣肃顺监考,罗又交出了一份粗劣的考卷,于是本案被钦定为“通关节”,命交刑部会同肃顺、载垣、端华、陈孚恩等在朝廷掌握实权的大臣审案。咸丰九年,载垣等奏请先结柏葰与罗鸿祀案。收贿的靳祥知道东窗事发后,畏罪自杀,而柏葰按律当斩,咸丰帝念及过去对柏葰十分倚重,有意从轻发落,然而肃顺按律力争不可,认为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严格执法、明正典刑,朝廷大臣亦无人愿搭救,柏葰遂和浦安、罗鸿祀等人一同被判死刑,于次年被斩于菜市口,为史上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有清一朝,一品大员极少被处斩,柏葰是少数特例。行刑那天,肃顺监斩,先假情假意和柏葰寒暄一番,然后宣读圣旨论斩,神采飞扬,柏葰四人终被处斩。

这些科场大案是典型的中央大案,每一场大案都牵涉到上百位官员,这些官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闹得朝野沸沸扬扬,最后不得不皇帝亲自出马。至于地方上的科场黑幕,那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天聋地哑两位神祇是真实的反映了士子们对考场上公平公正的渴望,但是在历代封建王朝中,这绝不可能根除,只有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制度(老师敲黑板了,画重点了!底下同学还睡觉!)。

明清两代,敬奉文昌帝君不断形成高峰,祭祀之风盛行,每逢农历二月初三,这一天是文昌帝君诞日,明清时所有的官员都要去文昌帝祭拜,士子们纷纷焚香祷告,笙歌彻夜,三日后才罢,谓之“文昌会”。

现如今,高考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等待分数的过程还是“遥遥无期”,趁此机会,呼吁广大考生赶紧去买张“文昌帝君”画像,贴在卧室里面,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到发榜那一天。我保证肯定会收到奇效!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6)

至少....至少.....你多年的颈椎病被治好了。高考虽然结束,中考还未到来,小升初还在远处招手.........来呀,都来呀,转发文昌帝君画像保佑你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转发到100个群能庇佑你全家考上大学,那些如果只看不转的人,是不是还想复习一年?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7)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8)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9)

取长安还是取洛阳?隋末一道连错两次的选择题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10)

袁绍的军队为什么吃桑椹?是因为没粮食吗?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11)

只有不懂历史,才敢轻言《水浒传》“歧视”妇女

快考试了怎么才能得一百分?考完试的快考试的(12)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