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

这是20年前,国内媒体在报道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时,写下的标题。

日本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1年1个诺贝尔奖狂飙背后)(1)

不过,如今随着出生于爱媛县的美籍日本人,90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真锅淑郎与德国学者哈塞尔曼及意大利学者帕里西共同分享了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2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同时也是日本方面在2001年提出“诺贝尔奖计划”后,新世纪斩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第20位日本人,当初被视为“狂妄之言”的“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如今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日本正在以平均一年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速度,向着既定目标进发。

在真锅淑郎因成功发现并为人类解释“复杂系统”方面做出的研究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上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73岁的旭化成名誉研究员吉野彰。两年来,接连在自然科学类奖项上有所收获,也被日本媒体认为是“壮举”。

其实,如果把眼光放到20年前来看,日本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方面的收获更加惊人。在2001年“诺贝尔奖计划”提出之前,在过往百年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中,日本只诞生了6位自然科学类奖项获得者,而在这一计划提出之后,迄今为止的20年内,日本已经有20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全部是自然科学类奖项。

如今距离50年计划实施周期仅过去20年,日本却已经诞生20位诺贝尔奖得主,既定目标已经实现了三分之二,获得诺奖势头之猛,着实令世界感到震惊。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已经成为诺贝尔奖颁奖史上唯一一个可以与欧美国家相抗衡的亚洲国家。

日本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1年1个诺贝尔奖狂飙背后)(2)

而在20年前日本提出“诺奖计划”时,不仅国际上认为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就连日本国内也讥讽说“不能像量产丰田汽车一样量产诺贝尔奖”。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更是直言日本“没有头脑”,“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纯属“狂妄之言”。

日本在过往20年诞生20位诺贝尔奖得主,一定程度上确实实现了“量产”诺贝尔奖,得益于日本科研人员层次的厚重,加之持续获奖带来的良好口碑,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维持诺贝尔奖“量产国”的地位可能性极高。

20年来,日本虽然与产生了五六十人的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经超过此前100年曾有多人获奖的英国法国德国,获奖人数排名全球第2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方面统计的诺贝尔获奖者虽然包括加入美国国籍的真锅淑郎以及此前的南部阳一郎和中村修二在内,但他们都是在日本出生并且在日本本土接受教育。以刚刚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为例,他是于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才应美国国家气象局(现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邀请赴美。

日本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1年1个诺贝尔奖狂飙背后)(3)

在向着“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既定目标迈进的同时,作为诺贝尔奖“量产国”的日本也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模式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科研实力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日本想要维持在科研方面的活力,仍需要专注于探讨新战略。

无论如何,日本能够将当初放出的“狂言”变成“科技立国”的现实,就非常值得尊重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