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功遂身退,勿求盈满

【经文】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

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考注】①持而盈之:持,端,捧;盈,满。盈,从皿,从夃(yíng),“夃”义为“连续添加”,“夃”与“皿”联合起来表示“往器皿中连续添加”。“持而盈之”是老子对“不知足”行为的动态描述。②已:止。③揣而锐之:揣,捶击;锐,锋利。意思是把铁器锻制得又尖又利。④保:保持。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退出显位。"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考译】执持既得仍不断添加,不如适可而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而骄横,是自埋祸根。

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符合自然规律。

【导读】本章老子阐述的重点是“功成身退”,告诫世人“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全章分三层:第一层是哲学分析,过盈则亏,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凡事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应该适可而止。这是天地间的一个自然规律,是“道”。第二层阐述中心话题,老子认为,金玉满堂是守不住的,富贵而骄后果严重。第三层是结论: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辨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财富、权力、荣誉,端的满满的他不累吗?还要持续不断地往里添加?知止才好。把自己磨得锋利无比,人不怕吗?保持愚钝才好。

老子颂扬“虚”“冲(空)”“谷”“渊”“中”,对“盈”“满”持否定态度。按照第2章他的辩证思想,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盈”代表着最大值,同时也是转折点,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认为“花开月圆”是最好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佳状态,正所谓“大成若缺”(45章)。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一只倾斜易覆的器皿,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右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道德经七十六章详解(老子正解道德经第9章)(1)

孔子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皿,空了它便倾斜,适中时它就端正,满了就会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来作为最好的鉴诫,所以常常将它放置于座位的右边来警惕自己。”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子弟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

见状,孔子叹息道:“唉!一切事物哪有灌满了而不翻倒的道理呢?”子路疑惑,进一步问道:“敢问夫子,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吗?”孔子回答说:“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就是谦抑再谦抑的方法啊!”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金玉满堂,谁能长守不去?富贵而骄,自埋祸殃。

金玉为“难得之货”,装满房屋必引人觊觎,不仅守不住,还会贻害子孙,富不过三代嘛。人一旦富贵有势就容易膨胀,感觉能控制一切,甚至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奢侈放纵,得意忘形,目空一切,陷入狂妄和骄横,老子认为这是自取灭亡之道。为人处事,内方而外圆,低调而平易近人;理直不必气壮,心平气和更能服人。物极必反,老子启发世人,凡事皆有度,因此做事要适度,讲究平衡,话不可说满,事不要做绝。no zuo no die,东晋石崇王恺斗富,石崇最后嘚瑟死了,累及一家15口。

人活得累,一是太认真,二是太想要。然而,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身退,这是天道啊!

“唯不居,是以不去”(2章)。“功成身退”便是“不居”。就常人而言,建立功名难,正确对待功名更难。贪恋功名利禄,往往得寸进尺而不知止。老子认为,求功而不贪功,功成而不贪富贵,这才是尊重自然之道。众多解老者把“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翻译为“功成身退,才是自我保全之道”,这种解读降低了老子的境界。老子考虑的可不是“自我保全”,而是“天之道”,即规律使然,本该如此。

为什么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天之道”即自然的规律,犹如四季更替,繁育万物的使命完成后夏天就该走了,秋天就要来了。万物有“进退”,人岂能无“进退”。人事已成、使命已就,让开舞台,避开聚光灯,该干嘛干嘛去。对此,魏源《老子本义》说:“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是以动而有悔也。圣人成功而不有,安有盈?名遂而不居,安有锐?盖随事大小而能自全,故曰成曰遂邪,若不知足,则何时而为成?何日而后足邪?”“盖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夫何以能不溢不危哉?法天之道而已。”

居功不退消耗的只是自己。我们知道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们也知道范蠡张良善终、文种韩信罹难、邓艾、钟会惨死。都是顶级功臣,命运大不同,问题也在于“进退”。

道德经七十六章详解(老子正解道德经第9章)(2)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要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说:“我起兵后能在留(秦县,今沛县东南)遇见皇上,这是天意。皇上愿意采纳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能够获得成功,这是我人生的幸运!我希望将留地赐予我就足够了,不敢受封三万户。”于是,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后来,留侯成为张良最常用的称谓。张良一生不贪财,不求势,只图辅佐刘邦创伟业,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历史上有多少人能拒绝权力、地位和金钱的诱惑,做到功成身退呢?张良拒封“三万户”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他算是真正看透了功名利禄。

文种、韩信、邓艾、钟会……年羹尧,石崇、王恺……胡雪岩,无数历史人物用他们的鲜血和头颅告诉我们——功业和财富是福更是祸,若不能谦卑就不配建功、不配拥财。

最后,也不能把老子“功成不居”“功遂身退”简单理解为功成名就了赶紧退休逃命,它有更广泛的含义,还包括更为深远的含藏收敛,其实就是“不争”“无为”。

分享尼采的一句话:“凡是愿享名誉的人,必须及时从光荣中离去,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安静地离开。一个人在最富韵味的时候,应该知道如何防止自己被品尝尽:这是希望长久被爱的人所知道的。”

功成名就日,恰是低调时!

【感悟】“空杯”心态,与时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