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1)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执政初期,他曾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他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振新经济,老百姓安居乐业,一度让国家有了盛世的迹象,史称“太康之治”。

然而好景不长,司马炎立了一位傻儿子为储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惠帝司马衷。晋惠帝即位后,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发生内乱,继而引发“八王之乱”,让存世仅五十年的西晋王朝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晋武帝司马炎明知司马衷有些傻,为何还执意立他为太子呢?我们试着梳理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从而找出背后隐藏的原因。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2)

司马衷到底有多傻呢?有两个典故很能说明问题。

有一次,晋惠帝司马衷带着一帮大臣游华林园,时值春天,园中蛙声响起一片。司马衷以为青蛙饿了,忙问左右说:“这青蛙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左右听了哭笑不得。

当时天下发生饥荒,老百姓饿殍遍野,各地的灾情报告如同雪片般飞到京师,司马衷得知老百姓没有饭吃,十分纳闷,问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何不食肉糜?”大臣们听到这句话,顿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当然,这两则笑话是司马衷当皇帝后发生的。然而,他并不是成年后才变傻的,而是出生以来就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3)

司马衷

尽管如此,司马衷却在八岁的时候被册封为皇太子。司马炎为何要这么做呢?要知道,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呢?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亡,司马衷作为老二,荣升为嫡长子。按祖宗之法,嫡长子应当继承大统。这是西周以来定下来的老规矩,司马炎自然不敢随便违背。

当然,规矩也可以打破,历史上非嫡长子当皇帝的人比比皆是,但司马炎有自己的考虑。

当初司马炎是以嫡长子的优势一举击败司马攸,成为西晋的第一任皇帝。司马攸虽然在竞争中落败,但他在朝中颇具人望,一直是司马炎的一个隐忧。要不是父母临终前一再叮嘱,让司马炎善待弟弟,他早就把司马攸干掉了。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4)

司马攸

司马炎执意立司马衷为储君,就是看中他嫡长子的特殊身份。一方面是为了宣示嫡长子继位的法理性,断了司马攸抢班夺权的念想;另一方面,他是为了巩固权力,毕竟,他也是嫡长子上位。

当然,司马炎这么做也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他想在权力巩固之后将司马衷废掉,换上一个智力正常的儿子。

皇太子司马衷的智力缺陷已成为朝廷尽人皆知的事实,他们为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有一回,司马炎在陵云台与大臣们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臣卫瓘假装不胜酒力,踉踉跄跄地跪倒在司马炎的龙床前,欲言又止,前后吞吞吐吐三次,随后又抚摸着龙床说:“此座可惜啊!”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5)

晋武帝马上明白他的言外之意,面露不悦之色,但又不好当面把话挑明,只好阴沉着脸,故意搪塞道:“卫爱卿是不是喝多了?”

晋武帝又何尝不想尽快换掉太子呢,只是时机未到,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后来,司马炎听信大臣荀勖、冯紞等人谗言,执意让司马攸回封地,最终,司马攸在悲愤交加中呕血而亡。

齐王的病逝,让司马炎长吁一口气,他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抢他的皇位了。按理说,此时他应该考虑换太子的事情吧?答案是不行,司马炎又遇到了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他的夫人杨皇后。

司马炎是一个怕老婆的人,对于更换太子这样的大事,自然要征得杨皇后的同意。杨皇后听说后,坚决反对,还搬出古训说:“立嫡以长,陛下岂可轻易更换太子?”

司马炎无法说服杨皇后,只得将这个问题再次搁置。公元274年,杨皇后终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她拉着司马炎的手,要求皇帝对天发誓,一定要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司马炎悲不自胜,含泪点了点头,答应了夫人最后一个请求。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6)

杨皇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炎最终坚定了想法,决定不再换太子了。为何呢?因为他有了一个聪明的皇孙司马遹,他从司马遹的身上看到了帝国未来的希望。

关于司马遹的出生,还有一段非常搞笑的故事呢。

当初,司马炎担心傻太子不懂男女闺房之事,影响了皇室子嗣的开枝散叶,于是,他特意派自己心爱的才人谢玖陪太子侍寝,对他一对一进行辅导。哪知,谢玖还真辅导出成果,没多久,她怀孕了。

为躲避太子妃贾南风的陷害,谢玖请求司马炎准许她回西宫安心养胎,在那里,她生下了司马遹。

有人还说司马遹是司马炎自己的儿子,理由是司马遹都四岁了,司马衷居然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司马遹从小非常聪明,深得司马炎的喜爱。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7)

司马遹

有一年,宫中发生了火灾,司马炎登楼远望。这时,年仅五岁的司马遹拉着晋武帝的衣襟往暗处躲,还说道:“夜晚仓促之间,应该多加防备,不要让火光照见陛下。”司马炎听了很惊奇,说这个孩子很像他的高祖父司马懿。

还有一回,司马炎带着皇孙去观看猪圈,肥猪正在槽中吃食,司马遹忽然说道:“猪长得很肥,为何不杀了犒劳将士呢,却还让继续浪费粮食?”

司马炎听了很欣慰,抚摸着司马遹的背对大臣说:“兴司马家族者,必此儿也。”

自这以后,司马炎打算把中兴晋室的重任寄托在司马遹身上。而要扶司马遹上位,则绕不开司马衷。

司马衷的储位稳固了,大臣们却忧心忡忡,他们仍然为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心。为了平息大臣们的议论,司马炎决定搞一次公开考试,要证明司马衷其实不傻。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8)

有一天,司马炎把东宫的官员全部喊来,设宴款待,还命人出了一份试卷,内容有关朝政方面,密封起来让使者转送给太子,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这一下把太子妃贾南风吓得不轻,她很清楚司马衷的水平,考试要是搞砸了,太子可能被废,连累她的太子妃之位也保不住。为此,贾南风请了一个枪手,帮太子作答。

这个枪手的水平实在太高,文章旁征博引,文采斐然,论证翔实,有理有据,读来让人神清气爽,一看就是一篇上佳之作。

旁边有个随从提醒说:“不行啊,这也太假了,太子平时不读书,怎么可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文章?这反倒会让人怀疑。不如就事论事,有什么答什么,语句通顺即可。”

贾南风恍然大悟,说道:要不你来写吧,将来发达了一定忘不了你。这个随从挺有才,模仿司马衷的语气很快完成了答卷,文字朴实无华,还故意写了几个错别字,但也言之有理,像模像样。

接着,贾南风让司马衷照着抄写了一遍,让人拿去给司马炎审阅。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9)

贾南风

司马炎看后心花怒放,转给卫瓘欣赏,颇有几分洋洋得意的神情。他乐呵呵地对卫瓘说:老卫啊,谁说我儿子傻,现在无话可说了吧?

从此之后,司马炎不再有换太子的想法。临终前,司马炎为太子安排好了一切,以汝南王司马亮和车骑将军杨骏作为辅政大臣;又效仿西汉刘邦的做法,大封诸王,让他们随时拱卫京师。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司马炎驾崩后,宫廷发生内斗。贾南风趁机夺权,诛杀了杨骏、卫瓘、司马亮等辅政大臣,甚至还毒死了太子司马遹。

贾南风的倒行逆施引发诸王不满,他们打着勤王的旗号率兵攻入京师,诛杀贾南风。诸王之间的争斗却并没有停息,混乱局面长达十六年之久,这便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10)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不仅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也给了少数民族部落以可乘之机。匈奴汗国的刘渊挥师入侵中原,从而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中原大地从此陷入了近三百年分裂和战乱。

对于这样的结局,小编有些感想。原本司马炎作为开国之君,已经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他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他出于个人私心,为维护“立嫡以长”的古训执意立司马衷为太子;其后又因杨皇后的干预,将此事一拖再拖;最后又因为司马遹出生,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司马炎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明知司马衷很傻)(11)

司马炎

在立储这样大是大非的事情面前,司马炎一再放弃自己的原则,向现实妥协,立了一个不堪大任的太子,真让人为他的选择着急。若他有后来唐太宗的决断,坚决废黜不合格的储君,立一个正常的君主,那么西晋的未来将是另一个局面。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