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乐创商学创始人 周永亮博士

节选| 《江山永续》

典型的创业者需具备哪些创业素质(从优秀到卓越创业)(1)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朝;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卓越的领袖之作用永远无可替代。

所谓卓越的领袖不是个个都要求“高大全”,他们并非没有弱点,而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完美”从来都不是卓越领袖的特征,恰恰相反,他们都具备了一些极为卓越的素质优势。他们不是会把很多事情做得很好,而是对于目标有意义的少数几件事能够做到极致。

无论是耶稣还是佛陀这样的大师,还是刘邦、李世民这样的世俗领袖,他们都能够忍常人不能忍,能够坚持,接受九败而一胜。

耶稣就有着超常的忍耐性。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面对敌人的种种迫害,他的选择就是坚持和忍耐。佛陀也一样,释迦牟尼能够从一个王子到最后涅槃圆满,那是因为他能抛弃一般人所追求的荣华富贵,并且坚持忍受那种非常人的痛苦,自己走向荒野山间,忍耐那种种的苦,慢慢去悟道。

冲动是魔鬼!

这是卓越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特质。如果你不坚忍,就会制造更多的敌人,就有可能失败。苏格拉底在去世前有句名言说: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只有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成常人不能成之功。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的“卧薪尝胆”,以苦来激励自己韬光养晦发奋图强的意志和坚忍,让人叹服。

凡是历史上成功的帝王,刘邦、刘秀、刘备、赵匡胤、成吉思汗等,都是以坚忍得天下的。

西方的领袖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他面对穷凶极恶的法西斯进攻时,丘吉尔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说,他有成功的秘诀,就是三句话:

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这个三个“绝不”你知道是怎么出来的,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忍耐力的体现。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面对着希特勒那么强大的攻势,你不坚持,你不忍耐,你就要灭亡。

现代的企业家也是这样。

华为的任正非讲过一句话,他说:“‘不要脸’才能有进步”。

所谓“‘不要脸’才能进步”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太爱面子,你怎么可能进步呢?比如你要去见个客户,这个客户一不高兴,骂你,训了你两句,结果你先哭了,然后扭头回去了。回来说咱宁可不吃这碗饭,咱也不干这样的事了。

孔子曾向老子问道,老子就向他展示过这种“柔而不弱”的法则。当时老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张开没牙的嘴巴给他看。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他,你的嘴巴里最强大的是舌头而不是牙齿。尽管牙齿是最坚硬的,但最后牙齿却比舌头先损坏,因为舌头很柔韧,所以能更持久。

这一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更明确,《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在《道德经》即将结束时,再次提到了“水”这一“道”的最高境界。

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水,作为天下至柔至阴之物,可以说是最平凡、最弱势、最无助的事物了,任何人都能踢它、踩它、摔它,而水都不会有任何的反抗行为。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任何坚硬、强壮的东西都不可能打败“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嘛,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

而“水”放在桶里就是圆形,放在池子里就是方形,放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状,放在碗里就是碗的形态。正因为它能屈能伸,任劳任怨,故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所以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的概念。

《邓小平时代》作者、,美国作家傅高义评价他了解的邓小平:

“他在解决重大问题时专注而果断,既有战时司令官那种天生的沉着,又有半个世纪接近权力中心处理重大问题养成的自信。他经历官场沉浮,东山再起,对自己的处境已经泰然自若,愿意接受权力的现实,在可能的范围内行事,有敢于直言,行动迅速。”

回顾古代,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位“柔而不弱”,坚忍无敌的领袖。《资治通鉴》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这是刘秀称帝后和家人团聚的一场普通对白,也是一次光武帝的管理宣言:

说有一次刘秀前往章陵修葺先人的墓园和祭庙,并祭祀旧宅,巡视田地农舍,同时摆设酒宴,演奏乐曲,进行赏赐活动。当时刘氏宗室的这些伯母、姑母、婶娘啊,因为喝酒喝得高兴了,就忍不住在一起说:“刘秀小时候很谨慎守信啊,和人交往也不习惯于殷勤应酬啊,仅知柔和罢了,今天怎么竟能有如此成就啊!”刘秀听说以后,就大笑,说:“我治理天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因此,光武帝一反汉高祖的强硬做法,他常常教诲他的大臣:“《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你比如大将冯异威权日重、关中瞩目,有人就告发说冯异准备自称咸阳王了,刘秀呢,就把这些告发书信交给冯异看,冯异是惊恐异常啊,赶忙上表自辩,刘秀安抚说: “将军之于国家,义同君臣,恩犹父子,何忧之有也?”

再比如大司马吴汉,曾经屠戮成都百姓,而光武帝出于保护的角度,宁可责备宗室刘尚没有尽到劝阻的指责,也没有对吴汉加以刑诛。从这些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光武帝在处理和功臣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时的良苦用心。既赢得了功臣的心,又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即使是这样,光武帝对王侯的防范还是不减的,建武二十八年,光武帝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由此可见,光武的管理方式也是宽严相济、恩威并用的,柔术也有不弱的一面。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中有一种“黄狼文化”的要素。人们往往说狼的特性就是攻击,其实,狼的最大特性不是攻击,而是忍耐,超强的忍耐才是狼文化的最基本特点。因为如果没有忍耐老虎早把它吃掉了。

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而狼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黄羊。黄羊跑得再快,也有跑不快的时候,那些老狼和头狼,就知道在那一小会儿能抓住黄羊。

我们知道 “ 黄狼是草原上最有耐心,寻找和等待机会的战神,每抓住一次机会,就非得把攻击对象榨干,榨成渣不可”。这段文字对狼的耐力和坚忍描写的多么形象生动啊,但又是那么残酷。因为没有坚持和忍耐狼就抓不到黄羊,就会被饿死。

据说,成吉思汗就是以黄狼为师而学会了战斗,从而成为人间战神。

按蒙古族的传说,苍狼以及苍狼的妻子白鹿是他们的祖先!

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恐龙文化的本质是攻击为先,强者为王,不停的相互攻击,今天你吃它,明天我吃你,弱肉强食,打的结果是毁灭,最后都灭亡了。

卓越领袖的法则是柔而不弱。一个卓越领袖既要学会进攻,还要懂得忍耐,正像老子所说的:“知止不怠,可以长久。”

当剑桥大学颁授学位给李嘉诚时,在介绍他时就说他刻苦奋斗,称赞他以诚恳、忍耐和准确判断,终于在事业上得到回报。

李嘉诚发言说:“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超常的忍耐力。”

你没有今天的忍耐,就没有明天的成功。

请相信,坚忍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