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人问国际化大都市标准是什么。有人说是地铁里程,有人说是人均GDP,也有人说金融产值。其实这些都算是,但也不全面。我有一个简单标准,那就是办公楼的空置率!

纽伦港

纽约、伦敦、香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这三个有个特点,就是能代表所在时区,让资本可以24小时无限的运作。

当香港的交易员下班回家时,伦敦的金融人士准备出门上班了。

当伦敦的股票准备收盘了,纽约的经纪人才刚刚吃午饭。

当纽约的大老板们在洛克菲勒大厦吃晚餐时,香港的交易员刚刚起床迎接新的一天。

如此周而复始,全球资本市场保持运作,缺一不可。

而这三个地方的办公大楼,实打实的被塞满。看看纽约航拍,放大到一个窗户一个窗户,里面都塞满了人。再看看伦敦、香港的办公楼,一到晚上灯火辉煌,内透的灯光很好表现出城市夜景,又提醒全球,谁才是真正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扩散规律(国际大都市的硬指标)(1)

纽约曼哈顿

东京的实力

一座城市的办公楼内透,是一座城市金融势力的最好指标。因为其他可以作假,但租出去办公楼假不了。办公楼是简单金融服务业最好标准,任何一个正规、成熟企业都会租借办公楼办公,而不是居民区、孵化公司、艺术空间等等。

东京的办公楼内透也非常惊人,传统的银座、丸之内也好,新兴的新宿、涩谷、六本木也罢,大量的办公楼挑灯夜战,勾勒出强大的城市灯光群。

某种意义上,东京办公楼出租率可以和纽伦港板板手腕,但为什么东京不算国际金融中心?

主要还是话语权问题,现在全球资本是美英系,他们喜欢找自己曾经殖民地或者熟悉地方,东京再好也不如香港。

当然,因为种种原因,香港现在地位有所下滑。临港、新加坡都在想办法代替香港,但无论如何,代替香港的都会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城市,这是毋庸置疑的。

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扩散规律(国际大都市的硬指标)(2)

东京市区CBD

上海的尴尬

那么上海的办公楼内透怎么样?

陆家嘴繁华无比,静安寺、徐家汇也还行,其他的。。不怎么样!

上海最大问题就是成片的办公楼并不多,除了陆家嘴,其他几个区域的办公楼数量远远不及国际金融中心。甚至有些办公大楼,也就某些楼层有人,其他楼层也租不出去,有大量的空置房。

人都填不满,谈什么内透?

除了市区,郊区还有大量闲置的办公楼。我曾经听一个老板抱怨,自己在某新城开了麻辣烫店,结果门可罗雀,要是在市区,中午吃饭的时候要被白领挤爆了,可在这所谓五大新城,中午根本没几个人!

在松江、奉贤、青浦等远郊,大量办公楼是闲置资源,找当地人租办公楼,都有优惠和各种便利措施。当地的企业大多以家庭作坊、私企、小微企业为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高楼大厦租不出去也不足为奇。

哪怕市区,很多单位、个人、实体也都喜欢租老公房、公寓,也不愿意租办公楼。有些历史原因,某某单位拥有一些老房子的产权或者使用权,所以与其租办公室不如利用自家资源。有些觉得老公房里面方便,各种费用也便宜,白天办公晚上给员工当宿舍,两全其美。

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扩散规律(国际大都市的硬指标)(3)

浦东陆家嘴

未来潜力

上海未来怎么超香港,与新加坡争夺亚洲金融中心?很简单,那就是填满办公楼!

首先,把市区范围内所谓商圈,全部填满,不然连市区都吸引不到客户,那郊区更没人了。

其次,以临港、虹桥、前滩等新兴商务区为契机,积极开发建设新的CBD。

临港都是大企业、央企,大虹桥更是众望所归,前滩更是上海发展新地标。

把这三个地方盘活,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办公,形成正循环,从而带动周边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热点。

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的扩散规律(国际大都市的硬指标)(4)

前滩商务区

不过说那么多,还需要一件事——打铁还需自身硬。金融行业需要办公楼不假,但金融行业也需要强大才行,不然一个金融有问题的城市,就算再好办公楼,再优惠的减免措施,再优渥的地段配套,没有主体的金融业,那一切都是枉然。看看前些年很多城市建设的商务区的下场,就可窥探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