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言集锦(季氏篇16.8孔子曰)(1)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畏:敬畏。

▲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人类不知道的,力不可及的领域。人们要对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存有敬畏之心。

▲大人:指有德有位者。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人的行为服从、服务于信念、信仰,而不是被感官、肉体所左右、所摆布,那么他就是一个大人;反之,就是小人。)

▲狎:不尊重。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需要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德高望重的人,敬畏圣人说的话。小人不知道天命而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德高望重的人,轻蔑侮辱圣人的话。”

【学而思】

“天命”即自然,人要懂得敬畏自然,不可肆意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大人之言、圣人之言”都是在历史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小人学识浅薄,不懂得尊重历史,自身无知反而嘲笑伟人,轻侮圣人。

【知识扩展】

钱逊《论语读本》:人不能无敬畏之心。命,指人力不可支配的领域。知命,知道有人力所达不到的领域,然后有所敬畏。孔子把这归之于天命。今人可不信天命,却不可不知有人力不可及的领域之存在。科学发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远非古人所可想象;科学思维也深信,世上无不能认识之事物。然而不能不承认,至今人们已知的领域,远不及未知的领域;人的生存、发展,无论整个人类还是个人,都不能摆脱那未知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控制。天地运行,气候变化,远非人力所能控制;风雪雷电,地震海啸,疫病流行等等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存。不可不心存敬畏。以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以征服自然为目标,可谓“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此种科学主义思想和立场,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危机。

不只对自然和自然规律要心存敬畏,还有“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类文明前后相继,代代相传,每一代人都在前代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前进;年轻人都是在长辈、师长的教导下成长。应知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之结晶,师长之经验、学识是宝贵之财富。对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对圣人之言,对师长的教诲不可不存敬畏之心。鄙弃传统,轻侮师长,“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即阻塞了年轻一代上进之路。现今一班年轻人,一味追求张扬个性,常以“我已经成年”为辞,将师长的关怀、劝告和批评拒之千里。亦可谓“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亦当今青年成长中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