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轮胎外资企业纷纷发布了自家一季度的财报信息,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轮胎企业深度分析?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轮胎企业深度分析(8倍20倍这些轮胎企业创历史新高)

轮胎企业深度分析

近期,轮胎外资企业纷纷发布了自家一季度的财报信息。

相比于国内轮胎企业的哀鸿遍野,俄乌冲突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外资轮胎企业日子又如何呢?让我们来细数一下各家财报数据。

普利司通:营收利润双增长

截至三月份,普利司通报收约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为5.1亿美元,同比上涨3.4%。

从数据上看,普利司通在一季度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但二者之间增长落差较大。证明企业在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的损失。

而财报中的内容也证明了这一点,普利司通表示前三个月公司出现了127.74亿日元(约合9963万美元)的利益损失,主要由于在俄业务的停摆。

分析认为,近期日元汇率持续走低,和公司年初在北美市场的几轮涨价,是本季度普利司通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财报以日元结算)。

鉴于普利司通表示俄乌冲突后续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对于公司未来的业绩提升还是需要谨慎观察的。

固特异:合并红利催生十年最好一季度

固特异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为 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净利润为 9600 万美元,是去年的8倍。

当然,固特异这个一季度数据的爆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同期惨淡的市场,和收购固铂后产生的效益扩张。

此外,公司替换轮胎和原配轮胎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35%和9%,也与固铂的合并密不可分。

固特异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理查德·克莱默也表示,本季度是固特异十年来业绩最好的第一季度。

当然,业绩提升背后并非没有隐忧,美国目前严重的通胀问题很有可能让接下来的业绩增长出现缩水。此外,欧洲不稳定的局势和中国二季度严峻的防疫形势也可能让固特异在这两大主要市场中备受挑战。

大陆集团:一季度成绩调高销量预期

一季度大陆集团的轮胎业务板块,在欧洲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依旧表现突出。

据财报显示,大陆集团轮胎部门的销售额为33亿欧元,同比增长20.1%,净收入2.45亿欧元。

公司CEO——Nikolai Setzer总结:原材料和物流价格上涨给大陆集团的轮胎业务带来了不小挑战,但公司还是在轮胎业务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虽然公司的销售额提升了,但在净收入方面,2.45亿欧元的收入和去年4.48亿的数字相比有所下降;此外俄乌冲突对经济的后续效应持续发酵,以及全球疫情的发展依然需要企业重视。

对于集团轮胎业务在2022年的表现,大陆集团预计今年轮胎销售额约为138亿欧元至142亿欧元(之前预估:133亿欧元至138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约为12.0%至13.0%(之前预估:13.5%至14.5%)。这包括采购和物流成本同比增长约19亿欧元(之前预估约10亿欧元)。

倍耐力:财务数据暴增

近日,倍耐力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倍耐力的销售收入增加了22.2%,为15.211亿欧元;

同时,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0.2%,为1.098亿欧元。

从2022年宏观经济来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通货膨胀和中国疫情,导致轮胎整体需求下降。倍耐力将主要从提高效率和轮胎价格方面平衡成本。目前,倍耐力正在着手转移在俄的轮胎业务,俄乌冲突对企业的影响依旧不明朗,因此,即使一季度的财务数据突出,倍耐力对今年的业务依旧做出了谨慎乐观的预测。倍耐力预计2022年全年收入在59~60亿欧元之间(之前的估计56 ~57亿欧元),预计销量将增长约0.5%~1.5% 之间(之前估计为1.5%~2.5%)。

韩泰:销售份额提升

韩泰近期也公布了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据悉,一季度韩泰全球综合销售额约为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营业利润为1.045亿美元。

据公司财报分析,销量上涨主要是源于公司的销售额继续增长,本季度同比增长10.8%

其中,18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乘用车轮胎的销售,成为了销售增长的驱动引擎,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9.0%,同比增长1.3%。

另外,财报还提到本季度韩泰轮胎拿下了宝马和奔驰高端车型的原配轮胎业务,同时在高性能轮胎的研发方面进展顺利。

但目前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高企对企业利润方面的影响还很突出,这一点才财报中也有体现。

锦湖:利润增长20倍!

近日,韩国证券机构对全球知名轮胎制造商锦湖轮胎做出了业绩预测,锦湖轮胎本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约为88亿韩元(约合704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倍。

与自己的韩国老乡韩泰的情况类似,工厂利用率的提高和增加大尺寸轮胎销售比例战略的实施是锦湖轮胎改善盈利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锦湖18英寸及以上轮胎的销售比例,3年内增长4.5%。而这部分轮胎的平均售价,比普通轮胎高约20%,盈利能力高约30%。

总结:

综合上述海外轮胎企业一季度的表现来看,各家在营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这一方面有着世界各国逐渐走出疫情,经济恢复脚步加快推动轮胎需求提升,销量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有着全球性通胀为各家企业营收数据“注水”的客观可能性。

而随着疫情的反复,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带来的经济冲击效果延宕,当下海外轮胎企业的“业绩狂欢”可能更需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