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人们都耳熟能详,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抗击匈奴,是卫青的前辈。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广是在卫青军帐前被逼自刎而死的,且死因与卫青有莫大的干系。所以有人说,李广是被卫青逼死的,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因此对卫青怀恨在心。

事实真的如此吗?李广是怎样一个人?卫青与他的死又有什么关系?

飞将李广怎么令匈奴闻风丧胆(同是抗击匈奴名将)(1)

李广“飞将军”称号的由来

“飞将军”的称号并不是大汉封给李广的,而是匈奴给他的“绰号”。

李家世代习武,祖上在秦朝做过将军。公元前166年汉文帝时匈奴大肆入侵边关,习武少年李广投军,开始了他抗击匈奴的一生。作战中,李广每每骁勇善战,杀敌众多,很受汉文帝赏识。

汉景帝时,李广常年在边境抵御匈奴,前线各郡不断调任,至于调任原因,从历史背景分析,应该就是因为“李广是一块边关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上谷太守,上郡太守,陇西太守,北地太守,雁门太守,代郡太守,云中太守等,北方边关各郡的太守李广几乎当遍了。

李广与匈奴作战,主动出击,勇猛异常,置生死于度外。用汉朝典属国公孙昆的话说就是:“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是他却自恃有勇有谋,总是跟敌人正面扛,恐怕我们会因此失去这个抵御匈奴的珍贵人才啊!”可见李广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恃才自傲。

对于李广的个性,司马迁的评价是:“李广为人厚道老实,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是在地上画军阵,再就是射箭比输赢喝酒。但李广为官清廉,一生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却一生未被封侯,做官四十多年,一直都是二千石的俸禄,家无余财,爱兵如子,治理军队自成章法,深受部下爱戴。“

总之,李广”人狠话不多,艺高人胆大,光明磊落,爱兵如子,忠诚耿直“,人品杠杠的。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李广四十来岁,因为是三朝名将,被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前130年,李广五十来岁,汉武帝派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李广从雁门出关,却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被匈奴活捉。匈奴押解李广回驻地的途中,李广假死,凭个人的勇猛夺取良马,奋勇杀敌,逃回到汉朝廷,被判死罪,缴纳赎金后贬为庶民,之后好几年,李广过得都是“饮酒东篱下,打猎南山中”的隐居日子。(汉朝是有这个制度的,官员犯了死罪,缴纳赎金,可饶命贬为庶民,以后有合适的时机,还可以再提拔,很多将军及官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李广隐居期间,匈奴又大规模入侵,杀了辽西太守等。此时,汉武帝又启用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在右北平据守,匈奴听说之后,都称呼他为“汉之飞将军”,好几年不敢进犯右北平。这就是“飞将军”称号的由来。

飞将李广怎么令匈奴闻风丧胆(同是抗击匈奴名将)(2)

边关冷月

李广与卫青的交集及李广之死

公元前139年,卫子夫得汉武帝宠爱,卫青得到重用。公元前130年,也就是上面讲到的李广从雁门出击匈奴被活捉那次,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从上谷出击匈奴, 卫青的姐夫公孙贺被封为轻车将军从云中出击,对卫青有救命之恩的公孙敖被封为骑将军从代郡出征,李广是骁骑将军从雁门出塞,每人一万骑兵,但此次出征只有卫青立了功,李广和公孙敖获罪,公孙贺无功。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又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卫青从此扛起了抗击匈奴的大旗,李广的时代渐渐远去。

公元前123年,花甲之年的李广被任为后将军,随卫青出击匈奴,一同出征的很多将军都因为战功被封侯,唯独李广未能取得战功。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官职与博望侯张骞一起出兵攻打匈奴,因为张骞延误军期,李广大军孤军与匈奴激战,几乎全军覆没,不但没任何战功,差点获罪。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兵分两路率大军越过沙漠腹地去攻击匈奴,此战意义重大,意在给匈奴致命打击,捕获匈奴单于,捣毁匈奴老巢,也就是所谓“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飞将李广怎么令匈奴闻风丧胆(同是抗击匈奴名将)(3)

大军出征前,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都被汉武帝拒绝,最后,汉武帝也许是考虑这个老将军的影响力,也许为了照顾这位老将军的情绪,也许觉得老将军仍有余热可以发挥,所以又封他做了前将军随卫青出征。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汉武帝不但认为他老了打仗不行了,而且私下认为李广这个人命运不好,打仗总是不走运。

此次出征,汉武帝,志在必得,押上了整个国家的骑兵精锐,派出了最优秀的两位大将,举上下之力,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与匈奴决战永诀后患,所以,此次出征事关重大,凡事不能冒险。汉武帝暗下授意大将军卫青不能让李广与匈奴单于正面对敌,不然抓住匈奴单于的计划肯定会落空。 也就是说,限制李广战场发挥的是汉武帝,卫青总体上是在执行旨意。

出边塞以后,卫青就抓到了匈奴的俘虏,问出了单于的驻地。卫青计划自己带精兵去抓单于,卫青谨记天子授意,他把本该打前锋的李广,安排去跟右将军汇合从东路进攻匈奴。因为东路迂回绕远,会错过首先与匈奴单于交战的机会,所以李广拒绝服从命令。

为什么拒绝服从命令?李广从十几岁开始打匈奴,一直到六十多岁,打了一辈子匈奴,却从来没有机会跟匈奴单于正面交锋过,他太渴望这场与匈奴单于的正面交战了!他太渴望为自己抗击匈奴的一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但因为年龄原因,这次随大军出征的机会,是他多次请命,汉武帝才允许的,再加上卫青霍去病这种后起之秀的替代,意味着这次将是他唯一也是最后一次跟匈奴单于交战的机会,以后深入沙漠腹地攻打匈奴单于,甚至担任将军出征的机会基本没有了 ! 所以他太太太渴望把握这次机会抓住单于了却心愿,否则将抱憾余生!

此时,大将军卫青想法是:首先,不让已经暮年的李广去正面对战匈奴单于是皇帝暗授的旨意;其次,卫青想给刚丢了侯爵的中将军公孙敖一个立功的机会(公孙敖是卫青的朋友,且救过卫青的性命),所以,虽然李广知道内情并以前将军的身份强烈抗议,卫青还是拒绝了李广的请求, 以军令强制李广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合,从东路迂回攻击匈奴。

李广很愤懑,但世界上的事情却从来都是祸不单行。首先,李广与右将军的部队,因为没有向导,在荒漠中经常迷路,导致行军延误,远远落在卫青部队的后面,未能与卫青及时会合实现合围单于的计划。其次,卫青与匈奴单于交战遇不利天气,匈奴单于趁乱逃脱,卫青虽然斩杀匈奴一万九千余人,却没抓住单于。而同期出征的霍去病,虽然没有遇到匈奴单于,却歼灭和俘虏匈奴七万多人,其中有匈奴的大小王,将军、当户、相国、都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

与李广在大漠以南汇合后,卫青决定向汉武帝详细汇报军情。卫青先是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向李广和右将军询问迷路的原因及详情,但是李广拒绝回答,李广心里憋着气呢。卫青只好派人责令李广幕府的军官们速速到大将军幕府受审对质。

李广知道后再一次展现了他性格中对部下仁义的一面,他说:“迷路都是我的错,跟我的部下没有任何关系,我亲自到大将军幕府领罪(为部下开脱罪责)。”李广到了卫青的军帐,当着大家的面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我从少年时代就打匈奴,与匈奴大小交战七十多次,这次终于有幸跟着大将军出征得到与匈奴单于交战的机会,可是大将军却调任我去绕远路迂回进攻,行军途中又偏偏迷了路,这都是天意啊!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我不能再回朝廷去受那些刀笔小吏的审讯和羞辱!”于是拔刀自刎! 这段话可以说是李广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也是自己的墓志铭吧。

飞将李广怎么令匈奴闻风丧胆(同是抗击匈奴名将)(4)

李广自杀后,部下全部为之痛哭,老百姓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也都为李广落泪,可见李广在下层民众心目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李广死了,同罪的右将军回到汉朝廷后缴纳赎金,免去死罪,成为平民。李广没死的话,最大的可能是缴纳赎金贬为庶民。然而英雄暮年的李广,生命对他已经不重要,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结束了,心灰意冷了吧?所以李广之死主要原因还在李广自己的性格与追求。

至于卫青,对李广的死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李广是前将军,卫青要遵从天子旨意不让李广打前锋可以,但是不该为了给自己的朋友公孙敖创造立功的机会,而让李广去与右将军迂回进攻,至少卫青亲自出兵时候要带上李广吧,毕竟公孙敖是为了立功封侯,李广是为了奋斗终生的理想!其次,卫青与公孙敖没有抓到匈奴单于,要说是因为李广他们迷路没能两路军队合围导致的,理由也算牵强,但是,首先是大将军安排失当,其次,如果是霍去病,即使两路军没有会合,说不定也能抓住单于呢?所以,李广应该也知道卫青会将匈奴单于逃脱的一部分责任归咎于他的延误军期,回到朝廷必然要受到审讯,自己英雄一世,已过花甲之年,岂肯再受屈辱?也就被迫自杀。

飞将李广怎么令匈奴闻风丧胆(同是抗击匈奴名将)(5)

李广之子李敢与霍去病的恩怨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两个都死在了李广前面,只有李敢跟随霍去病征伐匈奴颇有战功,被封侯。李敢因为怨恨卫青逼死了李广,找机会殴打了卫青一顿泄愤。卫青家奴出身,为人一向谨言慎行、性格内敛,谦逊低调,同时卫青对李广之死应该也是心存愧疚的,所以卫青对外隐瞒了此事。 作为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少年得志,做事张扬,知道了此事便怀恨在心。公元前118年,李敢随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时,霍去病借机射死了李敢!霍去病当时圣眷正浓,所以汉武帝对外就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一年后,霍去病病逝。之后,汉五帝又多次派其他人出征寻找匈奴残余,都战绩了了。公元前119年的战役是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的巅峰之战。

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让人唏嘘不已,有些人,也许从生下来就是为理想和名节而活的,比如,飞将军李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