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F(discounted cashflow折现现金流)模型就是估值的终极版本。它的基本概率是把每年的现金流折现到当前,然后再把所有的折现后每年现金流相加,得到企业的估值。

商业保险的基本功(抓住商业保险的核心本质)(1)

未来的现金和当前的现金两者相比差的是一个利息。利息包含钱的时间成本,信用成本和通胀。

寿险的保单一般有一个缴费期限,第一缴费年数确定,第二每年缴费金额确定,第三到期给付的金额也确定。销售规模大了以后身亡赔付义务的比例也确定。所以寿险是一个可以用DCF计算期望价值的完美例子。

A 保单对于保险企业是值钱的。一张保单,保费收入扣除费用和理财支出(都是未来预测值折现),就成为保险公司的未来利润。此后逐步释放成为会计利润。这就是保单值钱的原因。

保险的意义和功能,就是“风险共担”。而商业保险运用了金融手段来达到这个效果,抽取的贴水,就叫“剩余边际”,它主要就来自当初精算当中,保费收入覆盖风险发生概率和所需成本后,多出来的部分。

B 长期保单比短期保单更值钱。剩余边际是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摊销模式在保单发单时刻锁定,摊销稳定不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可见剩余边际的摊销释放期越长,保险企业对周期的敏感越弱,越利于经营的稳定。这就是长期保单比短期保单更值钱的原因。

C 保单具体值多少钱,是有假设的。保单具体释放多少会计利润,取决于当初的假设,和具体的风险事件发生,以及公司投资经营等等各方面是否发生偏差。

寿险公司会计利润=剩余边际释放 投资回报偏差 经营偏差 会计估计变更

剩余边际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个是“发生率差”,还一个就是保单所需的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佣金支出之类的,统称叫做费差。

死差(寿险保单的死亡率的剩余边际),利差(投资回报偏差),费差,在传统保险会计当中统称三差。

经营偏差是公司经营效率不好,就可能产生负偏差(死差损,利差损,费差损),另外还有退保产生的脱退差异,简称“退差”,导致赔钱。

精算的工作,当然就是找准假设,确保保险企业赚钱。我们投资保险企业,本身隐含的前提是精算成功。然后看保险企业的投资价值,我们抓经营优劣的关键变量,看“经营稳健”,“保单的数量和结构”。

内含价值(embedded value)EV,就是它的净资产加上有效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是现有有效保单的未来会计利润的税后折现。

新业务价值NBV,是新增保单的业务价值,同样是未来会计利润的税后折现。

新业务价值=新保单保费*新业务价值率=(新单规模保费*商品折标系数)*新业务价值率

规模保费就是实际收取的保费,按照货币基准衡量。

标准保费是规模保费乘上折标系数,否则具体按照不同商品设计来规定。保准保费为期交年化首年保费100%及趸交保费10%之和。趸交就是不分期一次性交清的方式。这种缴费给予10%的折标系数。

纯粹看新业务价值率的话,长期险大于短期险,报障险大于储蓄险。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要提升新业务价值,只有想办法多卖产品(上规模),或者多卖更高价值率的产品(结构优化)两条路。

EV内含价值在净资产的基础上计入寿险业务未来承诺保费的净现值,相当于单单净资产,更适合锚定保险公司的当前价值,可以用作估值的基础,我们也能从公司EV的变动率,感知公司经营成果冷暖。

NBV新业务价值预示了未来的盈利,相比净利润而言,NBV是更好的不是公司业绩观察指标,观察NBV的总体变化,构成变化,让我们能判断保险公司的经营是否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