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崇拜是鄂西土家人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土家先民对生与死、精神与肉体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一种互相转化的观念,相信人的躯体外存在着能离开肉体而活动的鬼魂,它能变化形态,在暗地对人起作用。人们就把许多客观事物的善恶好坏与鬼魂庇佑或鬼魂作祟联系起来,于是又“吊颈鬼”、“无常鬼”、“长鬼”(人们见到越长越大的鬼)、“披毛鬼”、“没有下巴的鬼”等鬼的名称,产生了“祭鬼”、“赶鬼”、“捉鬼”和“喊鬼魂”、“招魂”“送魂”等习俗。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1)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2)

梯玛,民间俗称土老司,是土家族宗教职业者。鄂西土家族地区的酉水两岸一带,现仍有梯玛活动。据地方志和各地传说,几乎所有土家族聚居地都曾有过梯玛活动。大凡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求雨、送亡人等宗教活动均由梯玛主持(包括土家族隆重的摆手活动)。土家族崇信多神,旧俗认为梯玛是神与人之间的沟通者。梯玛从事宗教活动时,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法刀,边舞边唱神歌。梯玛神歌系由梯玛以土家语口耳相授,或以汉字记音方式世代传承。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3)

鄂西土家人在生育与养育习俗中有不少鬼魂崇拜的痕迹。如认为小孩是鬼魂投胎而成,因此在接生时特意将门窗掀开一条缝,以便投胎的鬼魂能够进屋;在小孩满百日那天,母亲要抱着小孩,将帐门紧闭,在床上躲一天,称要为”“防百关”,以免小孩魂魄被鬼勾走;过桥蹚水时母亲要不时叫唤小孩的名字,说“XX我们去阿婆家啊!”以防小孩的魂魄离身远游;背小孩走夜路,却又忌讳喊小孩的名字,而是呼“狗狗”之类的昵称,以免鬼记住小孩的名字,将小孩的魂勾走;小孩体弱多病,被视为“赎魂打胎”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4)

土家人的鬼魂崇拜更多地表现在葬礼、葬法上。人死时,必须是“无常鬼”来拿魂。因此,在人将死之时,许多人围在即将死亡的人身边,以延缓“无常鬼”拿魂的时间。人死后,要进行殡尸、哭灵、奠祭、“打绕棺”或“打丧鼓”等一系列活动。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5)

它反映出土家人“祭死祝生”的思想,即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需要以歌舞慰藉鬼魂、取悦鬼魂,从而达到鬼魂不扰害活人的目的。死于外地之人,其鬼魂为野鬼,其尸体不能抬进屋,以免作祟于人。对其他非正常死亡的,还需请梯玛施法求超度,其尸体不葬祖坟地,葬后其魂不招进屋,不在神龛上享祭。土家族人称死亡的小孩为“化生子”,一般用薄木板祭祀。钉一小匣子埋于乱石地,或埋于大路下,上塌一块大石板,以防其鬼魂再出来投生害人在葬法上,

布依族的驱鬼传统习俗(土家鬼魂崇拜)(6)

土家人历史上曾盛行岩墓葬与悬棺葬,这也是鬼魂崇拜的产物 ,人们认为毁坏了尸体鬼魂就失去住所,就会变成野鬼害人,故设法将棺木放到野兽难去的悬崖绝壁的石洞、岩缝里,甚至是人工所凿之洞穴,保护尸体不受野兽伤害,以取悦于死者的鬼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