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丽(918-1392)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朝鲜半岛古代国家。918年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次年灭后百济,实现三韩一统,都城开京。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领士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恭愍王时期扩张到甲州,吉州等地。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等国家称臣,并与契丹,女真等民族爆发战争。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李氏朝鲜。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1)

高丽疆域图

高丽君主列表

1高丽太祖王建(877-943)字若天,朝鲜开城人,高丽王朝建立者,918-943年在位。王隆子,朝鲜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高丽王朝开国之君。新罗末年大乱时投奔弓裔,918年依靠兵变夺权登位,国号高丽,933年册封高丽国王。935年合并新罗,次年灭掉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在位时期,采取笼络豪族策略,与各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参照新罗和中原王朝制度,组建国家机构,定平壤为西京,积极弘扬佛教文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并积极接纳渤海国遗民。943年去世,享年67岁,庙号太祖,谥号神圣大王。

家庭成员:父亲王隆(世祖)母亲韩氏(威肃王后)

子女:惠宗王武(吴氏)太子王泰(神明太后)定宗王尧(神明太后)光宗王昭(神明太后)文元大王王贞(神明太后)证通国师(顺成太后)戴宗王旭(太后皇甫氏)安宗王郁(太后金氏)王位君(王后柳氏)仁爱君(王后柳氏)元庄太子(柳氏)助伊君(柳氏)寿命太子(平氏)孝穆太子王义(庾氏)孝隐太子王垣(夫人庾氏)元宁太子(肃穆夫人)孝成太子王珠琳(天安府院夫人)孝祗太子(天安府院夫人)太子王稷(洪氏)广州院君(王氏)孝悌太子(夫人朴氏)孝明太子(朴氏)法登君(朴氏)资利君(朴氏)义城府院大君(夫人洪氏)贞淑仪公主(神明太后)兴芳宫主(神明太后)大穆王后(神静太后)文惠王后(柳氏)宣义王后(柳氏)义城府院君夫人(贞德王后)顺安王大妃(王氏)王氏(洪氏)敬顺王妃(朴氏)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2)

太祖王建画像

2高丽惠宗王武(912-945) 太祖长子,字承乾,高丽王朝第二任君主,943-945年在位,母庄和王后吴氏。生于罗州,921年立为太子。后率军从征百济,立下战功,943年即位。945年9月薨于重光殿,享年34岁,庙号惠宗,太宗,谥号义恭。子女:兴化宫君(义和王后林氏)太子王济(宫人哀伊主)庆和宫夫人(义和王后林氏)贞宪公主(哀伊主)明惠夫人(宫人哀伊主)

3高丽定宗王尧(923-949)字义天,太祖三子,生于开京,母神明太后刘氏。945年通过政变继位,949年病重,传位于胞弟王昭,同年5月病死,享年27岁,庙号定宗,谥号文明。子庆春院君(文成王后)宫主(文成王后)嫁孝成太子。

4高丽光宗王昭(925-975)字日华,太祖第四子,惠宗王武之弟,高丽君主,949-975年在位。949年受禅即位,953年册封高丽国王。在位时期,颁布奴婢按检法,实行科举制度,制定百官公服。975年病死,享年51岁,庙号光宗,谥号大成。子女:景宗伷,孝和太子,千秋殿夫人,宝华宫夫人,文德王后。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3)

高丽王剧照

5高丽景宗王胄(955-981)名伷,字长民,光宗子,母大穆王后皇甫氏,高丽君主,975-981年在位。965年被立为太子,975年即位后平反冤狱,推行田柴科制,此后沉湎享乐,981年病重,禅位于堂弟王治,同年薨,享年27岁。庙号景宗,谥号献和,葬于荣陵,子闵宗王诵(献哀王后)。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4)

景宗剧照

6宣庆大王王旭(928-969)太祖庶子,成宗王治之父,母神静太后皇甫氏。后来,娶同父异母姐妹柳氏,生子孝德太子,王治(成宗)敬章太子。此外,还与皇甫氏生两女,嫁给景宗,是献哀王后和献贞王后。969年暴卒,享年42岁,庙号戴宗。

7高丽成宗王治(960-997)戴宗次子,字温古,高丽第六任君主,981-997年在位。王建孙,受封开宁君,后继承堂兄景宗王伷之位,被宋朝册封高丽国王。在位时仰慕华风,奉行以儒治国的政策。993年遭到契丹入侵,派徐熙与契丹议和,结果契丹撤兵,同时向契丹称臣纳贡,996年接受契丹册封。次年薨逝,享年38岁,传位于堂侄王诵。庙号成宗,谥号文懿,生女元贞王后金氏,元和王后崔氏。

8高丽穆宗王诵(980-1009)高丽景宗子,母千秋太后,字孝伸,高丽君主,997-1009年在位。990年封开宁君,997年受禅继位。在位时期,由其母摄政,1009年因担心金致阳篡位,决定立王询为嗣,同时召西北面都巡检使康兆入卫。不料,康兆杀死金致阳,贬其为让国公,拥立王询继位。后出居忠州,行至积城县时被刺客杀害,享年30岁,庙号穆宗,谥号宣灵。

9孝懿大王王郁(938-996)太祖王建子,显宗父亲,母神成太后金氏。精于地理,吸引献贞王后注意,两人开始私通。992年7月献贞王后又夜宿府邸,王郁家人无法忍受,便放火烧了宅邸,文武百官都来救火,结果发现献贞王后怀有身孕。得知实情后,下令将其流放泗水,献贞王后回家产子。成宗命保姆抚养此子,996年死于泗水,享年59岁,庙号安宗,谥号孝懿。

10高丽显宗王询(992-1031)字安世,高丽君主,1009-1031年在位。父亲王郁,母亲献贞王后,初封大良院君。后在千秋太后皇及金致阳逼迫下出家为僧,1009年被皇甫俞义等从杨州神穴寺接回开京,康兆扶植其即位。次年契丹耶律隆绪以问罪为名亲征高丽,南逃罗州,在契丹撤军后返回开京。先后任用姜邯赞击败契丹军,取得龟州大捷。1022年册封其为高丽国王,1031年去世,享年40岁,庙号显宗,谥号元文。子女:德宗王钦,王秀,靖宗王亨,文宗王徽(王后金氏)靖简王王基,太师王忠,孝靖公主,天寿殿主,仁平王后金氏,景肃公主,孝思王后,孝敬公主,敬成王后金氏,公主阿志。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5)

高丽王出征

11高丽德宗王钦(1016-1034)字元良,显宗长子,1031-1034年在位,高丽国君主。初封延庆君,1022年册封王太子。次年契丹册封太保兼侍中,赐封高丽国公。1031年显宗嘱托后事,随后薨逝,即位于重光殿。在位时期,与契丹恢复宗藩关系,1034年薨,享年19岁,庙号德宗,谥号敬康。

12高丽靖宗王亨(1018-1046)字申照,显宗次子,1035-1046年在位,高丽君主。1022年封平壤君,1027年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内史令,1034年德宗死后,即位于重光殿。1046年病死,享年29岁,庙号靖宗,谥号容惠。子女:王诇(容信王后韩氏)哀殇君王昉(容懿王后韩氏)乐浪侯王璥(容懿王后韩氏)开城慎殇侯王暟(王后韩氏)悼哀公主(王后李氏)

13高丽文宗王徽(1019-1083)名绪,字烛幽,显宗第三子,高丽君主,1046-1083年在位。1022年册封乐浪君,1033年任内史令。靖宗死后,继承王位在位年间,政治较为清明,处于太平盛世的局面。1083年去世,享年65岁,庙号文宗,谥号仁孝,葬于景陵。子:顺宗王勋,宣宗王运,肃宗王熙,大觉国师王煦(仁睿太后李氏)常安英良公王琇(仁睿太后李氏)道生僧统王竀(仁睿太后李氏)金官庄宪侯王杰,卞韩章顺侯王愔,乐浪侯王忱,聪惠首座王璟(仁睿太后李氏)朝鲜公王涛,扶余侯王㸂,辰韩侯王愉(仁敬贤妃李氏)

14高丽顺宗王勋(1047-1083)文宗长子,初名烋,字义恭,高丽君主。曾封韩国公,1054年册封王太子,1083年即位,在位三月而薨,享年37岁。庙号顺宗,谥号宣惠,葬于成陵。

15高丽宣宗王运(1049-1094)初名祁,字继天,顺宗胞弟,文宗次子, 1083-1094年在位,高丽国君主。初封国原侯,国原公,顺宗死后继位。1094年薨,享年46岁,庙号宣宗,谥号思孝。子女:献宗王昱(思肃太后)汉山侯王昀(元和宫主)王子某,公主王氏(思肃太后)遂安宅主(思肃太后)敬和王后(贞信贤妃)

16高丽献宗王昱(1083-1097)宣宗子,1094-1095年在位,高丽君主。即位不久,禅让于叔父王熙,两年后去世,享年15岁。庙号献宗,谥号怀殇,改谥恭殇。

17高丽肃宗王颙(1054-1105)名熙,字天常,文宗子,高丽君主,1095-1105年在位。初封鸡林侯,后封鸡林公,1095年消灭外戚李资义势力,接受献宗禅让,成为高丽国王。次年营建首尔,铸造货币,晚年与女真交恶,加强军事力量。1105年去世,享年52岁,庙号肃宗,谥号明孝。子女:睿宗王俣,上党侯王佖,圆明国师,带方公王俌,太原公王侾,齐安公王偦,通义侯王侨,大宁宫主,兴寿宫主,安寿宫主和福宁宫主。

18高丽睿宗王俣(1079-1122)字世民,高丽君主,1105-1122年在位,肃宗长子,高丽君主。1100年立为王太子,1105年继承王位,1108年册封高丽国王。即位后,派尹瓘,吴延宠出兵征伐女真,修筑东北九城,1109年将九城归还女真。后在辽金战争期间,趁机夺取保州,改名义州。建立道观福源宫,崇儒好文,改革学校制度,热衷文学创作。1122年去世,享年44岁,庙号睿宗,谥号文孝。儿女:仁宗王楷,僧统觉观,广智禅师之印,觉倪,承德宫主,兴庆宫主,宫主王氏,王氏。

19高丽仁宗王楷(1109-1146)睿宗长子,字仁表,原名构,高丽君主,1123-1146年在位。1115年册立为王太子,1122年继位,1126年由李资谦执政。1126年欲除李资谦未果,旋在拓俊京帮助下打倒李资谦,翌年流放拓俊京。其后宠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劝其迁都西京未果,1135年在西京发动叛乱,次年被金富轼镇压,政局得以安定。1126年向金朝称臣,1142年册封高丽国王,1146年病死,享年38岁。庙号仁宗,谥号恭孝,葬于长陵。子女:毅宗晛,大宁侯暻,明宗晧,国师冲曦,神宗晫,承庆宫主,德宁宫主,昌乐宫主,永和宫主。

20高丽毅宗王晛(1127-1173)名昌,字日升,仁宗嫡长子,高丽国王,1146-1170年在位,。1133年册封王太子,继位后热衷文学创作,时常游山玩水,与文臣泛舟宴乐,饮酒赋诗,同时重用宦官,造成朝政紊乱。1170年发生武臣政变,大量文官被杀害,因此被废黜,流放巨济岛。1173年文臣金甫当起兵,欲迎其复位,将其接到庆州,旋遭镇压,被武将李义旼杀害,享年47岁。庙号毅宗,谥号庄孝,葬于禧陵。子女:孝灵太子王祈,敬德宫主,安贞宫主,和顺宫主。

21高丽明宗王晧(1131-1202)原名昕,字之旦,仁宗第三子,高丽国君主,1170-1197年在位。初封翼阳侯,后升为翼阳公。1170年武臣政变发生后,被郑仲夫等武臣扶植上位,1172年册封高丽国王。1196年崔忠献兄弟推翻李义旼,次年被废黜,另立其弟王旼,1202年病死于昌乐宫,庙号明宗,谥号光孝,葬于智陵。子女:康宗王祦(光靖太后)善思,洪机,洪枢,洪规,洪钧,洪觉,洪贻,延禧宫主,寿安宫主,福安宫主。

22高丽神宗王晫(1144-1204)字至华,初名晫,仁宗幼子,仁宗幼子,高丽君主,1197-1204年在位。1182年封平凉公,1197年被权臣崔忠献扶植上位。庙号神宗,谥号靖孝,葬于阳陵。子女:熙宗王韺,襄阳公王恕,孝怀宫主,敬宁宫主。

23高丽熙宗王韺(1181-1237)字不陂,原名渊,神宗长子,高丽君主,1204-1211年在位。1200年立为王太子,1204年继位。1206年册封高丽国王,因参与暗杀崔忠献的行动,后被崔忠献等人所废。1237年病死,享年57岁,庙号熙宗,谥号诚孝。子女:昌原公祉,始宁侯祎, 庆原公祚,禅师镜智,国师王觉膺,安惠太后,永昌公主,德昌宫主,嘉顺宫主,贞禧宫主。

24高丽康宗王祦(1152-1213)字大华,明宗长子,高丽王朝君主,1211-1213年在位。原名璹,贞,改名祦,1173年立为王太子,1197年因崔忠献废黜明宗,被流放江华岛。1210年获召还,封汉南公,次年12月被崔忠献扶上王位,在位不到两年即薨,庙号康宗,谥号元孝,葬于厚陵。原配思平王后李氏,子高宗王㬚,女寿宁宫主(思平王后)静和宅主。

25高丽高宗王皞(1192-1259)字大明,又字天祐,康宗子,初名日真,改名㬚,高丽君主,1213-1259年在位。在位时是武臣政权傀儡,都处于崔氏政权的控制下,毫无实权。当时高丽内忧外患,遭遇蒙古七次侵略,在权臣崔瑀胁迫下,迁都江华岛以躲避蒙古。1259年病死,享年68岁,庙号高宗,谥号安孝,追谥忠宪,在位时间最久的国王。子女:元宗王禃,安庆公王淐(安惠太后)女寿兴宫主(安惠太后)宫主王氏,宫主王氏。

26高丽英宗王淐(1220-1278)初名侃,元宗之弟,初封安庆公。高宗薨后,林衍废元宗,立王淐为王。不久,蒙古遣使诘衍废王淐,复立元宗,追谥英宗,子汉阳侯王儇,桂阳侯王侊。

27高丽元宗王倎(1219-1274)原名倎,改名禃,钊,字日新,高宗王㬚长子,1260-1274年在位。1259年赴蒙古朝觐大汗蒙哥,谒见忽必烈,忽必烈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结束高丽蒙古战争。1264年亲朝蒙古,因受牵制于权臣金俊。1268年林衍在王禃旨意下诛杀金俊,次年废黜王禃,另立安庆公王淐。蒙古加强对高丽的干涉,以蒙古为后盾恢复王位,推翻武臣政权,借蒙古兵力平定叛乱,并占领西北面与耽罗,全面控制高丽。同年薨逝,庙号元宗,谥号顺孝,葬于韶陵,追谥忠敬。高丽忠烈王王昛(金氏)始阳侯王珆(柳氏)顺安公王琮(宫主柳氏)宫主(金氏)庆安宫主(宫主柳氏)咸宁公主(宫主柳氏)

28高丽忠烈王王䞐(1236-1308)初名谌,改名昛,元宗子,母顺敬太后金氏。1274-1298,1298-1308年在位,与蒙古公主联姻,迎娶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使高丽成为元朝属国。在位时期彻底归顺蒙元,随行两次从征日本,同时获得收回西北面及耽罗领土,撤销达鲁花赤等实利。访蒙元达16次之多,与元朝的宗藩关系逐渐稳定。晚年与世子王謜不睦,1298年让位于王謜。1308年去世,谥号忠烈,葬于庆陵。子女:江阳公王滋,忠宣王王璋,小君王湑,王某,女靖宁院妃,明顺院妃,王氏。

29高丽宪宗王璋(1275-1325)蒙古名益知礼普化,忠烈王子,高丽君主,1298年,1308-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娶元朝宗室女宝塔实怜。1298年即位,即位后实行改革,因得罪元朝而被废,改名璋。1307年拥元武宗有功,封沈阳王,1308年再次即位,通过在传旨来控制朝政。1313年禅位儿子王焘,回国后再次来华定居,1316年传给侄儿王暠,自称太尉王。1320年元英宗继位,将其监禁起来,后流放吐蕃。1323年获得赦免,1325年薨逝大都,谥号忠宣。子女:广陵君王鉴,忠肃王王焘,德兴君王譓,寿春翁主。

30高丽太宗王焘(1294-1339)字宜孝,忠宣王次子,高丽君主,1313-1330年,1332-1339年在位,蒙古名阿剌讷忒失里,受父王禅让继位,先后迎娶濮国长公主,曹国长公主,庆华公主。在位前期,实权在忠宣王的手中,后来面临王暠夺位的觊觎。1321-1325年扣押在元朝,甚至遭遇高丽国运危机。1330年禅让于王祯,1332年被元朝复位。1339年去世,谥号忠肃,子忠惠王祯,恭愍王颛,龙山元子。

31高丽孝宗王祯(1315-1344)蒙古名普塔失里,1330-1332年, 1339-1344年在位,忠肃王子,母德妃洪氏,迎娶德宁公主。由于荒淫无道,两次即位,两次被废。初以世子入质元朝时,与燕帖木儿过从甚密,燕帖木儿掌权后,得以即位。1332年因勾结妥懽帖睦尔谋反等原因,因此被废。1339年忠肃王死后,高丽国发生叛乱,虽然被平定,后被带到大都受审,1340年得以复位。1343年押送元大都,后被途中病死,享年30岁。子女:忠穆王昕,忠定王眂,释器,长宁公主。

32高丽继宗王昕(1336-1348)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 忠惠王长子,1344-1348年在位,高丽君主。以世子身份入质元朝,父王被流放死后,册封高丽国王。在位时期,由王煦等大臣辅政,设立整治都监,1348年病死,享年12岁,庙号继宗,赐谥忠穆。

33高丽哀宗王㫝(1338-1352)高丽君主,1349-1351年在位,名迷思监朵儿只,王祯庶子。1349年册封高丽王,后在翰林学士双哥陪同下回到高丽,随后即位于康安殿。即位时年幼,遂以李君侅,孙守卿为宰相,主持政务,幕后操纵则是崔濡及尹禧妃党羽等人。1350年2月倭寇骚扰庆尚道沿海,数十年的倭寇之患由此开始。次年倭寇侵入南阳府双阜县,10月迁居江华岛,恭愍王接任。次年中毒而亡,享年15岁,赐谥忠定。

34高丽武宗王祺(1330-1374)名颛,高丽国君主,1352-1374年在位,名祺,号怡斋,益堂,蒙古名伯颜帖木儿。忠肃王王焘子,母恭元王后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曾入质宗主国元朝,娶宗室女宝塔失里为妻。1351年元朝扶植他取代忠定王王㫝而成为高丽国王。在位时改革积弊,1356年铲除奇辙,摆脱元朝控制,并向北开拓大片疆域。高丽接连遭遇倭寇之患,红巾军入侵和元军入侵等动乱,使国势日益衰落。1365年任用辛旽进行改革,1370年册封高丽国王。次年杀死辛旽,1374年被宦官崔万生等弑杀,享年45岁,谥号恭愍。

35高丽庄宗王禑/辛禑(1365-1389)高丽国王,1374-1388年在位,小字牟尼奴,恭愍王子,遭到废黜时,认定为辛旽子,被称为辛禑。受封江宁府院大君,1374年被李仁任扶植上位,1377年册封高丽王,1385年封高丽国王,1387年令高丽全国改穿明朝冠服,1388年同明朝关系恶化,在崔莹的辅佐下,发动军队北伐辽东,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被迫逊位,居住在江华和骊兴。1389年因图谋暗杀李成桂,废为庶人,流放江陵,旋即被杀,后称高丽禑王,子王昌。

36高丽原宗后废王王昌(1380-1389)王禑长子,母谨妃李氏,后立为世子。1388年王禑发兵北伐辽东,将王昌和嫔妃转移到汉阳山城。同年北伐将领李成桂,曹敏修发动威化岛回军,攻破开京,王禑旋即被废黜。由于李穑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六月被立为王,同日即位,次年被人杀害,时年10岁,庙号原宗。

37高丽纯宗恭让大王王瑶(1345-1394)高丽王朝最后一任君主,1389-1392年在位,神宗七世孙,定原府院君王钧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被李成桂等拥立,1392年被废黜,李成桂即位后,降封恭让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杀死,后被追封恭让王,葬于高陵。子女:王奭,肃宁宫主,贞信宫主,敬和宫主。

②朝鲜王朝(1392-1910)又称李氏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丽而建国,首都初在高丽故都开京,1394年定都汉阳,翌年改称汉城。1398年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2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15世纪朝鲜国土基本定型,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对明清两代采取友好政策,经常向朝廷称臣纳贡。历代国王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或部族采取交邻政策。16-17世纪遭到日本和女真侵入,经济与发展出现衰弱。1876年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甲午海战后,不再向清朝称臣。1897年高宗建立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大韩帝国灭亡,共有519年。

穆祖李安社(-1274)子安川大君李于仙,安原大君李珍,安丰大君李精,翼祖李行里,安昌大君李梅拂,安兴大君李球寿。翼祖李行里:子咸宁君李安,咸昌君李长,咸原君李松,度祖大王李椿,咸川君李源,咸陵君李古泰,咸阳君李腆,咸城君李应巨。

度祖李椿:子宗昌大君李子兴,桓祖大王李子春,宗原大君李子宣,完川大君李子平,女文惠公主,文淑公主,文懿公主。

1桓祖李子春(1315-1360)太祖李成桂之父,原是元朝双城千户长,蒙古名吾鲁思不花。仕高丽,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高丽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1360年4月在朔方道去世,庙号桓祖,谥号渊武圣桓大王。子太祖李成桂,永城大君李天桂,完丰大君李元桂,义安大君李和,女贞和公主。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6)

李子春

2太祖李成桂(1335-1408)双城总管府(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人,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更名李旦,朝鲜开国君主,1392-1398年在位,李子春嫡长子。1356年与其父帮助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元朝,红巾军,女真等势力作战,战功显赫,不断获得提拔。1388年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官至门下侍中,封和宁郡开国忠义伯。1392年受群臣推戴,登基为王。次年奉明太祖圣旨,改国号朝鲜,1394年定都汉城。即位后,对内实行改革,清洗高丽王族,对外向明朝称臣,并招抚朝鲜半岛女真部落。第一次王子之乱后,让位于次子李芳果,被尊为太上王。李芳远即位后,指挥赵思义等起兵反抗,兵败后被迫回京。1408年病死,享年74岁,葬于健元陵。庙号太祖,赐谥康献,追赠高皇帝。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7)

李成桂

子女:镇安大君李芳雨(1354-1393)定宗李芳果 益安大君李芳毅(1360-1404)怀安大君李芳干(1364-1421)太宗李芳远,德安大君李芳衍(1374-1384)抚安大君李芳蕃(1381-1398)宜安大君李芳硕(1382-1398)女庆慎公主(1365-1426)庆善公主,庆顺公主(1370-1407)宜宁翁主,淑慎翁主。

3定宗李芳果(1357-1419)字光远,太祖嫡次子,改名曔,李芳远同母兄,母神懿王后,1398-1400年在位。出仕高丽王朝,官至三司右使。朝鲜王朝开国后,封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三军府中军节制使。1398年八月李芳硕被李芳远杀害,事后改立其为世子。同年9月李成桂禅让,次年还都松京。1400年正月李芳远发动叛乱,铲除兄长李芳干势力,遂立李芳远为世子,不久禅位于他,成为上王。1419年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63岁,葬于厚陵,赐谥恭靖,谥号顺孝。

4太宗李芳远(1367-1422)字遗德,太祖第五子,定宗之弟,朝鲜君主,1400-1418年在位。文武兼备,1383年科举及第,在建立朝鲜王朝过程中功劳颇大,所策划最重要的行动就是暗杀郑梦周。李成桂即位后,封靖安君。1398年以王子之乱方式铲除异己,1400年即位。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1418年传位于世宗。1422年5月在汉城去世,享年56岁,谥号恭定,改谥光孝大王,庙号太宗,葬于献陵 。

子女:让宁君李褆(1394-1462)孝宁君李补(1396-1486)世宗李祹,诚宁君李褈(1405-1418)贞顺公主(1385-1460)庆贞公主(1387-1455)庆安公主,贞善公主(1404-1424)

5世宗李祹(1397-1450)太宗第三子,字元正,1418-1450年在位,朝鲜君主。初封忠宁君,进封忠宁大君。1418年立为王世子,同年受禅继位。在位期间,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颇多建树,主要贡献就是创制朝鲜文字训民正音。对外与明朝保持稳定的宗藩关系,与日本实现通商往来,在北方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1445年令世子李珦摄政,1450年薨逝,享年54岁。赐谥庄宪,加谥明孝,庙号世宗。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8)

朝鲜世宗

6文宗圣孝大王李珦(1414-1452)1450-1452年 世宗嫡长子

7端宗敦孝大王李弘暐(1441-1457)1452-1455年 文宗长子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9)

朝鲜端宗

8世祖仁孝大王李瑈(1417-1468)1455-1468年 世宗次子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10)

朝鲜世宗

9睿宗昭孝大王李晄(1450-1469)1468-1469年 世祖嫡次子

10德宗李暲(1438-1457)名崇,又称桃源君,字原明,成宗生父,世祖嫡长子。1445年册封桃源君,世祖夺位后,册立为王世子。1457年9月病逝,享年20岁,谥号懿敬世子,谥号怀简。

11成宗李娎(1457-1494)朝鲜君主,世祖孙,德宗李暲子,睿宗侄,1469-1494年在位。继位后,追封其父为德宗,封韩氏为仁粹王妃,1474年其母晋封仁粹王大妃。在位期间,完成编著并颁布刑法,并扩建弘文馆,完善弘文馆典章制度。1494年12月薨,享年38岁,赐谥康靖,庙号成宗。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11)

朝鲜成宗

12燕山君李㦕(1476-1506)1494-1506年 成宗长子

13中宗李怿(1487-1544)1506-1544年 成宗子

14仁宗李峼(1515-1545)1544-1545年 中宗长子

15明宗李峘(1534-1567)1545-1567年 仁宗之弟

16宣宗李昖(1552-1608)1567-1608年 李岹第三子

17光海君李珲(1575-1641)1608-1623年 宣祖次子

18元宗李琈(1580-1620)仁祖之父,宣祖庶五子。

19仁祖李倧(1595-1649)1623-1649年 元宗长子

20孝宗李淏(1619-1659)1649-1659年 仁祖次子

21显宗李棩(1641-1674)1659-1674年 孝宗嫡子

22肃宗李焞(1661-1720)1674-1720年 显宗长子

23景宗李昀(1688-1724)1720-1724年 肃宗长子

24英宗李昑(1694-1776)乳名禧寿,字光叔,肃宗第四子,朝鲜君主,1724-1776年在位。1699年封延礽君,1721年被景宗立为王世弟。1724年继位,诛杀奸臣金一镜等人,1728年镇压激进派所掀起的李麟佐之乱。标榜荡平政策,试图通过平衡老论等朋党势力等来缓和党争,由此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与王权。1755年颁布阐阐义昭鉴,同时确立老论的优势地位。后与世子李愃的矛盾日益深化,最终在1762年处死思悼世子。在位时期,实施惠民政策,编纂与刊行大量书籍,朝鲜经济与文化得到发展,开创了朝鲜全盛时期。1776年寿终正寝,享年83岁,庙号英宗,改为英祖,谥号显孝大王。

25真宗李緈(1719-1728)字圣敬,幼名万福,英祖长子,母李靖嫔。英祖即位后,封敬义君,后改封王世子。1728年病逝于昌庆宫进修堂,时年10岁,赐谥孝章世子,庙号真宗。

26庄宗李愃(1735-1762)字允宽,号毅斋,英祖次子,正祖李祘生父。1736年立为王世子,1749年代理听政。1762年患有严重疾病等因素,导致父王令其自裁,遂被关进米柜中,数日后饿死,享年28岁,史称为壬午祸变。赐谥思悼,故称思悼世子,其子李祘过继给孝章世子,后继位,改谥庄献。

27正宗李算(祘)(1752-1800)1776-1800 李愃次子

28纯宗(纯祖)李玜(1790-1834)1800-1834 正祖次子

29翼宗李旲(1809-1830)字德寅,号敬轩,纯祖嫡长子,1812年封王世子。1819年娶妻赵氏,1827年代理听政,1830年去世,谥号孝明世子,其子李奂即位,追尊翼宗大王。

30宪宗李奂(1827-1849)字文应,号元轩,纯祖孙,文祖李旲子,母神贞翼皇后,朝鲜君主,1834-1849年在位。初以王世孙身份继位,纯元王后垂帘听政,丰壤赵氏等相继弄权,1849年病逝,享年23岁。庙号宪宗,谥号哲孝,赐谥庄肃,谥号成皇帝。

31哲宗李昪(1831-1863)1849-1863年 李圹子

32高宗李熙(1852-1919)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改名熙,字圣临,号珠渊,李昰应嫡次子,1864-1907年在位。出生于汉城贞善坊,1864年哲宗病死,在神贞王后指定下,入承大统,并被册封朝鲜国王。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摆脱清朝属国的地位。1895年称大君主,年号建阳,1897年改元光武,改国号大韩帝国。1907年因海牙密使事件得罪日本而被迫退位,自称太皇帝。1910年日韩合并后,册封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1月病逝,享年68岁,庙号高宗,谥号贞孝太皇帝。

古代朝鲜历代历史(古代朝鲜君主列表)(12)

朝鲜高宗

大韩帝国(1896-1910)

高宗太皇帝李熙 纯宗孝皇帝李坧(1874-1926)高宗长子

日本傀儡时期

德寿宫李太王李熙 1910-1919 昌德宫李王李坧 1910-1926

昌德宫英亲王李垠 1926-1945年 纯宗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