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时是13-15点。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未时是一天中太阳最显眼的时候。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十二时辰是...
巳时(sìshí),指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如《淮南子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
卯时指的是每天清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太阳还未露面,月亮的光辉还没有完全消失,而玉兔是月亮的象征,这样卯时就和兔子搭配起来了,古代军旅早上要“点卯”,皇帝也在这...
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钟,丑时也被叫做鸡鸣、荒鸡。丑时是十二个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十二生肖中的牛在这个时间刚吃完草,正准备休息,所以人们将凌晨的一点到三点叫做丑时...
传统文化中所说的阳时,指的是一天之中阳气最高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从每天中午的十二点到晚上的二十四点。因为每天中午的十二点,太阳的光线直射地面,此时地球表面的温...
丑时是凌晨01:00到凌晨03:00。丑时是一天中的第二个时辰,也就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是“粮草”蓄积的时候。也是人...
己丑并没有作为时间轴的说法,作为一日当中的时间的只有丑时,是每天的1-3点。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
没有壬时这个说法。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在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十二时辰分别是:子...
酉时是17时至19时。在古时候,酉时一般指鸡开始归巢的时候。酉时的用法可见于白居易的诗歌《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因此,酉时又叫日入。十二时...
丙子时是:23时——1时。详析:丙子是子时的一种,我国古代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配比进行干支纪年法,因此,共有六十个干支,其中,子有:甲子、乙子、丙子、丁子、戊子...
没有丁时。丁属于天干,不是地支。古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个时辰的...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凌晨5点至7点)。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
卯时是早晨5点至7点。卯时,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是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名日...
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的时间,足厥阴肝经活跃,是养肝护肝的好时期,应卧床休息。丑时又称鸡鸣,荒鸡,鸡就是在这个时间打鸣。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
丑时是凌晨01:00到凌晨03:00。丑时是一天中的第二个时辰,也就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是“粮草”蓄积的时候,也是人...
丙午时是现在的11:13,古代人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天干地支”,其中天干有十个,分别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以及十二地支,分别指的是子、丑...
末时是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末时即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
凌晨01:00到凌晨03:00。丑时是一天中的第二个时辰,也就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是“粮草”蓄积的时候。也是人体储备...
壬寅时是一天中的3-5点。其他:(23-1点)庚子、(1-3点)辛丑、(5-7点)癸卯、(7-9点)甲辰、(9-11点)乙巳、(11-13点)丙午、(13-15...
按照24小时制,23点就是23点;按照12小时制,23点是晚上11点。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把一日二十四小时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上午(拉丁文ante me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