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巨鹿之战。《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
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
火烧连营七百里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
瓮中捉鳖指的是平津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天津攻克后,北平的守军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诚。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三大...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给予商朝致命一击。牧野之战是殷商军队和周武王军队的决战,史曰武王克殷、武王伐纣。由于商纣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夷,虽取得胜利,但是穷兵黩武,加剧了...
兵临城下反映的是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
就是指:黄帝于涿鹿之野大败战神蚩尤,以平定叛乱。涿鹿大战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因。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
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的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
增兵减灶出自马陵之战。增兵减灶是一种用来迷惑敌军的战术,其出处是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
增兵减灶出自马陵之战。增兵减灶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马陵之战是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
《夺冠》还原了四场比赛,除了中日、中美、中巴三场历史性比赛外,还有女排对江苏男排的那场。《夺冠》是由我们制作有限公司摄制,由陈可辛执导的剧情运动片,巩俐、黄...
作壁上观,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 bì shàng guān,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近义...
作壁上观(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 [2] “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
作壁上观,汉语成语,拼音是zuò bì shàng guān,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
作壁上观(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
【成语典故】: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项梁率军接连取胜,...
什么壁上观成语:作壁上观。“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一旁观望,不给予帮助。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用法:“作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