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染病的战争(与疟疾的战争)(1)

当知青在农村待了五六年,少不了经常受蚊虫的叮咬,所幸没有罹患疟疾。像我这样没有患疟疾的只是少数派,大多数人都领受过“打摆子”的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看到同伴们那痛苦的模样,也记忆深刻。从医四十年,与疟疾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二十年。我是1976年毕业后担任临床工作的,那时农村还很贫穷落后,疟疾发病率相当高。门诊接待疟疾病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氯喹、伯氨喹宁、复方喹宁注射液是当时治疗疟疾的常用西药,见效较快,应用普遍。除了特殊情况,那时医院用中药治疗疟疾的比较少。但是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中药应用得比较多,“一根针一把草”不仅是对疟疾,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都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时我们常下乡,也“住过队”,从赤脚医生、农村群众那里学到了不少防病治病的土方土法,在此后的医院临床工作中时有借鉴应用。

有了这次治疟经历,我对疟疾这个病重新予以了认识。这对我2006年8月受聘中冶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项目担任医务主管,直接与疟疾“开战”大有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岛国,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是大洋洲第二大国。面积46.28万平方公里,人口705万。它是世界上贫穷落后国家之一,许多山区还是原始部落状态,是包括疟疾在内,霍乱、艾滋病、肺炎、痢疾等疾病的高发病区,处于热带雨林环境,卫生条件差,其缺医少药现象较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严重数倍,尤如我国解放前的农村状况。

先期进入的勘测、施工人员50%患有疟疾,90%以上的人患有一种叫太阳飞虫(SUNFLYS)叮咬而致的皮肤病。这两种疾病严重损害工程技术人员的健康,降低了出勤率和工作效率,必须及时解决。在现场领导、全体人员的支持协助下,在不到三月的时间里,我带领同仁控制降低了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为项目工程顺利进行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于传染病的战争(与疟疾的战争)(2)

预防胜于治疗,这两种疾病都须在预防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然越治越忙,病人会随着入场人员的增加而剧增,后果不堪设想。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来遏制发病率:一、营区环境控制和保护。营区选择地势比较高亢的地方,将离营区50至100米以内的杂草矮小植物清除干净。在这个区域内定期喷洒菊脂类杀虫剂,降低蚊蝇等卫生害虫密度。畅通沟渠,消除积水,及时清理垃圾,遏制蚊蝇滋生。二、营房内外环境防护。营房内外墙壁定期喷洒菊脂类杀虫剂,蚊帐定期用菊脂类杀虫剂浸泡或喷洒。三、个人防护。外出工作、活动,必须穿着长衣长裤,喷洒或涂抹菊脂类杀虫剂或药膏。定时吃预防疟疾药。四、及时治愈现症病人。这就要感恩屠呦呦教授发现研制的青蒿素类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奎宁类药物治疗当地疟疾,由于疟原虫产生了耐药性,效果很差,特别是对恶性疟疾无能为力,导致死亡率非常高。幸亏我们有了双氢青蒿素、蒿甲醚之类的“新式武器”,对疟疾能够进行有效治疗。前后进入现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达三千多人,除一人是因回国意外死亡外,现场无一例因疟疾死亡。疟疾发病率由初期50%,下降到不到6%。为瑞木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作出了贡献。

关于传染病的战争(与疟疾的战争)(3)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打摆子”是什么回事,一般医生也没见过疟疾这个病,都缺少防治经验。笔者写这篇文章,意图提醒大家,出外旅游,到了热带或偏远地区,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如果该地区是疟疾高发病区,建议参考上面所说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打摆子”损害你的健康。旅游回后有寒战高热者一定要排除疟疾,不要贻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