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的下九代如何称呼(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1)

平日里有时会听到一句老古话,叫做“祖宗十八代”。

祖宗,列祖列宗,一个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带“先”字的。也指民族的祖先——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解释。

但在特定的语境中细分一下,“祖宗”就不仅仅单指上辈了。

比如“祖宗十八代”里的“祖宗”,就不单指上辈。

祖宗祖宗,在这里是一个语义相对的复合词(合成词),祖是祖,宗是宗。祖在前,宗在后,祖为上代,宗为下代,先有祖来后有宗。你看历史上封建社会改朝换代,开国皇帝多为祖,继位皇帝多为宗,道理也就在这里。

至于具体到“祖宗十八代”,意义则更为明细到位。

祖宗十八代的下九代如何称呼(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2)

祖宗十八代的下九代如何称呼(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3)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家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kūn)、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也就是,“祖宗十八代”是以你为原点,你的谁谁,但你自己不在内,你的上九代和你的下九代。

换句话说,除了你自己,你的上九代和你的下九代,合起来就是你的“祖宗十八代。”

你的上九代,即祖九代,又叫上序,往上数,依次为: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即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你的下九代,即宗九代,又叫下序,往下数,依次为: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祖宗十八代的下九代如何称呼(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4)

至于称呼,请看:

你的上九代(祖九代)

鼻——鼻祖(始祖)(鼻太公、鼻太婆/始太爷、始太奶)

远——远祖(远太公、远太婆/远太爷、远太奶)

太——太祖(太太公、太太婆/太太爷、太太奶)

烈——烈祖(烈太公、烈太婆/烈太爷、烈太奶)

天——天祖(天太公、天太婆/天太爷、天太奶)

高——高祖(高太公、高太婆/高太爷、高太奶)

曾——曾祖(太公、太婆/太爷、太奶奶)

祖——祖(祖父、祖母/爷爷、奶奶)

父——父(父亲、母亲/爸爸、妈妈)

己 (你自己,分水岭,不在内)

你的下九代(宗九代)

子——儿子、女儿:又称“子(婗的)、闺女(丫姑)”

孙——孙子、孙女:又称“孙(孙的)、孙丫姑”

曾——曾孙子、曾孙女:又称“曾孙的、曾孙丫姑”

玄——玄孙子、玄孙女

来——来孙子、来孙女

晜——晜孙子、晜孙女

扔——仍孙子、仍孙女

云——云孙子、云孙女

耳——耳孙子、耳孙女

你看,曾祖,曾孙,这个“曾”,音zèng,读第4声。泾县话念“顺”。在这里就是指间隔两代的亲属。

往上隔两代叫“曾祖”,太公;往下隔两代叫“曾孙”,曾孙的。上九代,其他名称来历暂不论,最高一代为何叫“鼻祖”?

老书上说,鼻,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看来“鼻”与“始”是相关联的。难怪人们自指时,总是先指着自己的鼻子呢!敢情自己在娘肚子里的时候,一开始长的就是鼻子啊!

其实,“自”的本义就是“鼻”,引申义就是“开始”。甲骨文和金文里的“自”,字形就像人的鼻子。只是后来人们又另外造了个“鼻”字,让“自”字直接指代“己”,自己自己,“自”就是“己”。古汉语里“自己”是分开用的,到了现代才连用,成了一个同义复合词。

下九代,其他名称来历暂不论,最末一代为何又叫“耳孙”?

老书上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闻也。

你的耳孙,往上数到你自己这一代,已经是鼻祖一代了,太远了,许多事儿当然只能是“耳闻”了。其实大多连“耳闻”都“闻”不到了。即使“闻”到点什么事儿,也只能是“传说”,“听老代人说”,“么新宜(过去,从前)”,如何如何云云,以讹传讹也不管了。

话说回来,国史方志族谱上有明文记载的则另当别论。

祖宗十八代的下九代如何称呼(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5)

看来祖宗十八代,从鼻祖到耳孙,从鼻子到耳朵,都有来头,都有说法哦!

至于上九代以上或下九代以下,则已超出了“家族”范畴,进入“宗族”范畴了。再往上或再往下,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了。

跟老中医呱淡,听说有一样中成药,补益类的,名字很能为“宗为下代”做注脚,叫做“五子衍宗丸”。

哪“五子”?五样带“子”的中药,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功效如何?“衍宗”啊,从字面上你看不出来吗?它的功效如何?你懂得。还“五子登科”呢!一语双关,巧也不巧?看来中药名的内涵很是含蓄文雅又到位呢!

好了,灯下夜话闲谈,东扯西拉葫芦瓢。从老古话扯到中成药,说呃半天半,你的祖宗十八代,祖九代,宗九代,上九代,下九代,你自己还不在内呢!

作者:翟大雷

来源:泾县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