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

文|令狐伯光

最近于荣光版《天龙八部》正式开播,由于选角的糟糕和各个方面的问题骂声一片,这样经典版自然也就被提了上来。

而《天龙八部》有着太多的版本,但现在网友谈到这个《天龙八部》基本上就是82年梁家仁版,97黄日华版和03胡军版本,当然也有观众认为梁家仁版本很好,但是因为年代原因观众还是少一些。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2)

现在谈到哪一版《天龙八部》最好,终究还是胡军版和黄日华版的争议。

而说到这两个版本的比较就会有很多种方式,伯光君在之前有一篇稿子分析了两个版本演员间的选择还有比较,此处就不赘述了,这篇稿子尽量用客观的方式进行一个分析,同时先提出一个标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3)

既然两部电视剧都是根据金庸原著小说改编,那么肯定要以“原著”出发,根据原著对电视剧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这样它们的优缺点就是一个并立存在的关系,而不是单纯两部电视剧比较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举个例子:黄日华版粉丝觉得这版最好,那么胡军版的优点必须批成缺点。但胡军版一大优点是实地取景,黄日华版粉丝会骂胡军版是风光旅游片,胡军版粉丝反骂黄日华版是棚拍、小家子气——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4)

我们从金庸原著出发毫无疑问胡军版更还原,黄日华版限于各种原因在实地取景、服化道和场面上确实不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喜欢黄日华版将另一版优点、甚至原著都贬低显然是二元对立的。

这里武打设计和制作水平上面,再到故事剧情的改编和还原上面分析吧。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5)

动作设计和故事剧情各有优劣,侧重点不同

当年胡军版播出的时候以贬低为主,因为那个时候观众更认可黄日华版港式武侠,随着时间过去现在胡军版也成了经典,胡军版也有了很多粉丝,每次网上谈到这个都会吵个不休。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6)

两个版本在制作水平上面,其实就一个动作设计能比较一下。因为美术,服化道和取景等等方面。港版因为客观原因没得比,当然可能服装上面可能有些争议,但是经典对于观众来讲服化道都不是那么重要。

两版的动作设计也是各有侧重吧,黄日华版当时香港影动作设计团队还在巅峰,继承了一贯而来的硬桥硬马的双方过招,再到结合威亚和激光特效的方式。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7)

优点就是双方实打实的过招看得更加的过瘾,缺点就是特效哪怕不按照现在的眼光。以前胡军版播出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太假、太浮夸和太过中二了。

至于胡军版,这里说一个大家不知道的知识吧。香港动作设计团队不止自己创造香港动作片的巅峰,还深刻影响了全世界影剧的动作设计,当时内地也没什么好的动作设计团队,张纪中版金庸剧请的是香港动作设计与团队。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8)

《笑傲江湖》是元彬(七小福成员,走硬桥硬马路子),《射雕英雄传》是马玉成(走程小东飘逸流,代表作《冒险王》),《天龙八部》也是元彬(不提),在《神雕侠侣》换成赵箭(前往香港动作设计学过),此后动作设计也开始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当时美国科幻大片《黑客帝国》的成功又为全世界带来动作设计 数字特效上面的革新。当时是“子弹时间”全世界的影视圈都在用,张艺谋《英雄》用了,这版《天龙八部》也用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9)

反正胡军版《天龙八部》也是硬桥硬马打斗,但是用的威亚更多,搭配更出彩的特效。与配乐一起结合起来更加的气势磅礴,有一种残忍的肃杀之气。至于缺点就是网友但凡谈到的鼓风机,慢动作。

最后就是这个剧情的改编了,其实和动作设计一样也是各有侧重。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0)

两个版本这种侧重可以用到很多戏份上面,比如《天龙八部》全书最重要的少室山大战。

黄日华版开始就是游坦之吊打玄慈,丁春秋大笑后萧峰出场,没有原著的“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和亢龙有悔,而是用擒龙功从丁春秋手中救走阿紫;然后慕容复,丁春秋和游坦之大战萧峰,虚竹,段誉介入。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1)

看了下时间,反正就少室山打架戏不到扫地僧出场,黄日版时间是11分钟左右。(少室山的戏用了大量镜头斜上怼脸拍,现在回头看感觉有点太奇怪)。

胡军版开场游坦之大战玄慈过后,“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胡军版出场,用亢龙有悔救下阿紫,然后一直到打架结束到扫地僧出现前,时间是接近40分钟差不多有一集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2)

这两个版本的话,胡军版明显还原原著得多,除了“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亢龙有悔等等。连虚竹和丁春秋大战原著旁白的“两人招招凶险,但姿势美妙像舞蹈一样”都借用段正淳和阮星竹之口说出来了。

还有三从大战乔峰一段,原著王语嫣等心理描写也都非常的还原。后面原著里那一大段包不同与少林寺、其它群雄争论的情节这个版本也尝试还原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3)

相比之下,黄日华版出场的气势磅礴直接没有,很多原著细节也没有,那么胡军版完胜黄日华版么?并不是,这版的缺点就是太过还原导致影视叙事上有些拖沓,而黄日华版是改编严重,虽然只有12分钟是高潮一波接一波,作为电视剧观众就会看得更爽快。

其它戏和改编方面情况差不多,各有侧重和优点此处就不啰嗦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4)

胡军版和黄日华版不分上下,各自还原了《天龙八部》原著一部分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版本的优缺点都有不少,如果从原著出发单讲还原胡军版更贴近一些,甚至可以说更还原得多。但如果从影视剧改编角度出发,两个版本是各自拍出了原著的一部分优点。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5)

现在因为“童年情怀”和香港武侠剧在整个华语世界更高的地位,黄日华版《天龙八部》评分更高一些,观众的选择也更多一些。这些年因为同行越来越烂,加上时间原因胡军版也越来越经典,于是大家吵个不停。

我个人作为先看黄日华版,后看胡军版,再然后看了多遍原著再重看两个版本的从业者。

实话实说两部剧的整体水平差不了多少,各自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主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这样就会更喜欢哪一部。当然按照现在的网络环境,我个人相信只要出现这类比较,各种各样的讨论最终都不会有什么答案。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6)

因为艺术没有标准,而观众的情怀滤镜认知太深刻。

而且最主要的是和新的版本相比它们都非常的经典。于荣光最新这个版本有点像处于黄日华版与03版胡军版的中间,但它没有学到这两版的优点,相反继承了两个版本的缺点。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7)

那就是除了实地取景这个唯一优点,动作设计没有偏离近年国产武侠剧的风格;而在剧情改编上面继承了“tvb”的疯狂改编原著,最后在演员选择上面尤其的糟糕。

这部剧越是不重要角色演员选择不错,比较重要的角色演员选择过得去,越是重要的主角团演员选择得一塌糊涂,具体就不分析了欢迎大家观看伯光君前面的稿子。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8)

尾声

最后,根据现在最新版《天龙八部》的情况,再结合之前那些稀里糊涂的版本,还有胡军版,黄日华版的经典来看,包括所有金庸武侠剧一样,我个人突然觉得如果不是娱乐技术革新,突然觉得金庸武侠剧翻拍或许到头了。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19)

这个就跟武侠这个流行文化一样,武侠文化开始时间很早,但武侠文化巅峰基本是从金庸小说出现到现在这个时间段。《书剑恩仇录》出书时间是1955年,到《鹿鼎记》写完是1972年,这段时间也拍了很多影视剧。

武侠真正巅峰还是80年代开始,再到90年代和2000年代,但是自诞生起拍到现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对于通俗文学而言已经达到了巅峰,技术和故事很难再有什么突破。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20)

未来通俗文学和影视除了武侠升级版仙侠、玄幻等,最终占据主流的可能是科幻文化。

这个也和中国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系,想想金庸那个时代国产科幻为何鲜有大作?这有市场问题,刘慈欣好像说过很多科幻作家都不是因为科幻写作报酬丰厚,就是因为爱好而已。

大家想想90年代末到10年代中期,影视界给武侠和科幻投入的比例严重失衡,中国科幻电影长期就是直接没有,中国科幻能有多大的市场?其实不止科幻,整个大陆通俗文化受到港台冲击影响太深,而不是反过来冲击港台。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21)

不过,2000年过后,网络小说的迅速发展将仙侠,修仙,玄幻等等题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影视化的宝库。2018年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大火,虽然现在没有跟上来,但未来必然会是科幻文化的浪潮。

所以,我个人觉得金庸剧和武侠剧可能真的都到头了,未来的类似古装影视剧就是《庆余年》《雪中悍刀行》那样的网络小说,然后就是刘慈欣,再到大量科幻作品的涌现吧。

天龙八部客观评价(新版天龙八部全方位失败)(22)

以现在这个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只要现在度过“流量经济”的时代,中国大陆引领流行文化浪潮将会到来。

金庸剧会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名垂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无法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