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1)

1.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草原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

C.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

D.针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分别在比较干旱的地区,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A正确;

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少于25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B正确;

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C正确;

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而不是针叶林,D错误。

2.有关我国落叶阔叶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落叶阔叶林又叫夏绿林

B.是温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类型之一

C.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叶夏季茂盛而秋季完全凋落

D.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和荒漠。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落叶阔叶林又叫夏绿林,是温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故C错误。

3.在我国各种类型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 A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针叶林

解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除西北部荒漠、草原外,其他地区植被都以森林为主,所以在我国各种类型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森林。

4.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C.人均森林面积少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解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草原沙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故选B。

5.下列对我国植被现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主体 B.我国森林人均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3月12日全民义务植树日 D.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解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A正确;

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B错误;

每年的3月12日是全国的“植树节”,我们都要积极参加植树绿化活动,C正确;

乱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草原严重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破坏生态平衡,D正确。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2)

6.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A.据统计,我国裸子植物的已知种数占世界裸子植物的已知种数的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因此,我国植物种类很多,故A错误。

B.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B正确。

C.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故C正确。

D.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故D正确。故选:A。

7.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C )

A.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B.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

C.已制定许多有效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 D.草原退化,沙漠化比较严重

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B )

①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②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

③已制定许多有效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 ④草原退化,沙漠化比较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①森林减少 ②荒漠蔓延 ③水域污染

④草原退化 ⑤湿地缩小 ⑥火山地震频繁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由于乱砍滥伐导致森林减少,

②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导致荒漠蔓延的主要原因。

④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⑤不合理开发、围湖造田等导致湿地缩小。

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③水域污染、⑥火山地震频繁。A正确。

10.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B.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C.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有衰退的趋势

D.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解析: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A不符合题意。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B符合题意。由于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C不符合题意。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D不符合题意。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3)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B )

A.森林覆盖率少 B.外来物种引入

C.土地沙漠化 D.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2.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全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B )

A.1月1日 B.3月12日 C.5月1日 D.5月12日

解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植树节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3.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频繁,主要原因是 ( C )

A.植物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 B.根系保护水土,蓄水多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结成雨水 D.临近海洋,空气湿润

14.下列属于绿色植物作用的是( B )

①吸尘 ②杀菌 ③调节空气湿度 ④美化环境 ⑤消除噪声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过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对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也非常重要。还能净化环境减小污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够进行生物固氮,为生物提供N元素。故①吸尘、②杀菌、③调节空气湿度、④美化环境、⑤消除噪声以上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B。

15.“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C)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和杀灭细菌

C.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D.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故“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能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故选:C。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4)

16.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解析:A、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A符合题意。

B、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C不符合题意。

D、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为改善我国植被的现状,我们不应该( B )

A、在不宜发展农业的地区退耕还林 B、砍伐森林变成农田

C、制定《森林法》和《 草原法》 D、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义务植树

18.为了绿化荒山,绿化沙漠,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C )

A.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B.禁止乱砍乱伐树林

C.砍伐树林来阻挡沙尘暴 D.爱护植被

19.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D)

A.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解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而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故选D。

20.广东沿海近几十年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 )

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 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

C.大面积围海造田 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

解析: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可以使原来被破坏的红树林得以补充,能恢复原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不但不能恢复红树林的原状,反而会加速毁灭的速度,因为鸟类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C、大面积围湖造田,破坏了环境,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会造成干旱天气,影响红树林生长;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可以加速红树林的死亡,因为生活用水是已经被污染的水源,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5)

2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植物的作用,因为植物能够吸收灰尘 ,降低噪音,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所以要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2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项是科学的?(B)

A.全面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林木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解析: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保护植被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A、B.爱护植被,并不是禁止砍伐,对森林资源要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A错误,B正确;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种的单一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C错误;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同时,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类,D错误。

23.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C )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D.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解析:自然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8,面积再大,若乱砍滥伐,势必造成森林资源匮乏,使我国森林覆盖率继续降低。故A、B、D选项不符合题意。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是树木,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森林资源,故C符合题意。

24.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提高( C )

A.退耕还林还草 B.退田还湖 C.生产一次性木筷 D.植树造林

解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退田还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可地增加植物的种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不利用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故选C。

25.这几个图片的共同点是:都生长着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6)

七年级上册生物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爱护植物)(7)

答案:植物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多种多样。

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这几个图片的共同点是:都生长着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