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过庙吃粽子的由来(有一块肉古时候是民间禁忌)(1)

古代留下几个词汇,禁脔、脔婿,脔是肉的意思,怎么男人跟肉扯上关系的呢?

禁脔,这个词最初出自《世说新语·排调》。典故上说,东晋初年,因为战火刚停,全国处在百废待兴的时期,物资极度匮乏。不仅是老百姓,即便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也不容易吃到肉。

民间过庙吃粽子的由来(有一块肉古时候是民间禁忌)(2)

因此,群臣百官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谁家杀猪必须把猪脖子上的一块肉割下来进献给当时的皇帝晋元帝。大家认为这块肉是猪身上最肥美的一块肉,皇帝才配品尝,所以这块肉就被大家称为“禁脔”。后世便以此比喻他人不得染指之物,或直接比喻珍美的馔肴。

后来东晋孝武帝看好了当时的名士谢混,想招谢混为驸马。这个谢混是谢安的孙子,孝武帝死了以后,《后汉书》的作者袁山松也想求谢混为女婿,当时有人劝他:“卿莫近禁脔。”意思是说谢混是一块皇家专享的禁肉,你就不要打他的主意了。

民间过庙吃粽子的由来(有一块肉古时候是民间禁忌)(3)

后来苏轼化身吃货,写过一首钻研“吃”的文章《老饕赋》,其中有这么几句: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意思是说,吃肉就要吃猪脖子上的那一小块,吃螃蟹只吃霜前的那一对蟹鳌。樱桃蜜,杏酪糕。蛤蜊要半熟的时候最好吃,螃蟹蒸到半生火候正好,先用糟泡一下最味美。这些最顶尖的美食,全都是为我而生!

苏轼这个古代公认的吃货,对这块肉赞不绝口大力推荐,可见这块肉的地位有多高。

而“卿莫近禁脔”在后世逐渐被演绎了起来。

到了北宋,每年科举放榜的时候,有钱有势的人家就事先派人蹲守发榜地,一旦知道了谁高中状元就赶紧通报主家上门提亲。所以那时候把金榜题名的人称为“脔婿”。意思就是说,这块肉已经被预定了。从这以后,男人,确切地说是有才能有前途的男人就成了肉。

民间过庙吃粽子的由来(有一块肉古时候是民间禁忌)(4)

​由此看来现代的“小鲜肉”称呼应该就是从这演绎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