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中的逻辑(从绿皮书中get到了什么)(1)

《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不是因为它是获奖影片,主要是这片名吸引了我。看影片前并没有去看评论及评分,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喜欢跟着感觉走往往是没错的。首先要炫耀的是我自己包场,这么好看的影片为什么没人看?而且还是按摩椅,超爽!

对电影并不专业,不想过多评论影片的技术含量,只是想说感觉。两个人物,托尼利普与唐雪利性格鲜明。两个演得都非常走心。黑人雪利受歧视,可他偏偏却有高贵的精神,不喜欢托尼在车上吸烟,不在车上吃东西,对艺术充满着敬畏。而托尼虽是白人,可他却有着与雪利极其不搭的习惯,他随手乱扔垃圾,一句不合便出手伤人,他会为了五十美金跟人比赛吃掉27年汉堡。他是雪利的司机兼私人助理,雪利内心那种高贵的精神与托尼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事实是钢琴家托尼被邀演出,被拒绝在邀请方的餐厅用餐,因为他是黑人。而他的司机托尼却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餐厅大块朵颐。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却不能用邀请方的卫生间,因为他是黑人。可雪利却欣然的接受这一切,并一如既往的执著于他的艺术,用情的完成每一场演出。这是一个由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虽然有报道称电影跟现实故事差距太大,但对此我不想批判,因为艺术终归是艺术,现实终归是现实。

绿皮书中的逻辑(从绿皮书中get到了什么)(2)

另一个get到我的点是托尼与妻子的通信,他不是一个会浪漫的男人,但他却是一个爱妻子的男人。他写信像流水账,但妻子依然看得感动,因为字里行间全是真挚。他每周会给妻子写一封信,两个月写了八封信,每次写信都是在中途用餐休息的间隙。看着这个有着浑身不良习惯的男人,有些可爱,心里被触动到了。电影就是这样,往往会通过细节感动人。我想每周收到爱人一封信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最后大艺术家雪利放下他那高贵的精神,走入平民洒吧,弹钢琴。这个情节也是剧情的一个升华,人放下自己很难,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好。

绿皮书中的逻辑(从绿皮书中get到了什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