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1)

红藕当然就是荷花,花虽然谢了,但是还残留着点点香味儿。玉簟,玉指的是白色,簟,在早年农村用的很多,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一般是用篾片编的,一块毯子一样的东西,大的有三、四米见方,小的也有一两米见方,把这种簟铺在地上,用来晒粮食。所以又叫晒簟。当然这里是比喻。湖边上的杂草茎都比较高,生长的时候水分也很充足,到秋天干枯了,就成了白色的,倒伏在地面,就像晒簟一样。老严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但是没有去仔细想过她到底在说什么。

轻轻地解开裙子。罗裳本来的意思是拴在外围的裙子,也就是说里面穿着长裤,外面穿一条裙子。因为她要独自上小船,为了撑船方便,就把罗裳解开了。就像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不能穿着皮大衣,遛狗的时候不能穿着拖鞋一样。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2)

悠悠划着小船,却听到了云中有鸿雁的叫声,于是想到是不是有人给我寄锦书来了?锦书的意思本来是写在丝绸上面的信。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给丈夫夫窦滔。有了这个典故,后人就把锦书作为固定的称呼,就是妻子写给丈夫的信,又叫锦字。宋黄娥“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就是这个典故的标准用法。当然后来也泛指书信,就是读者们写给老严的那些信,也可以说是锦书。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一句是回答上一句,说寄锦书的是鸿雁。鸿雁是排成整齐的队伍飞翔的,有时候排列成人字,有时候排列成一字,有时候还排列在滑翔机的两侧。古人为了文雅,所以称为雁字。上午已经说了,这是秋天,草木枯白,深秋时候,大雁从北方飞回来了。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3)

《汉书李广苏建传》讲到一个故事,匈奴把苏武弄到北海去牧羊,后来匈奴和汉朝关系转暖了,汉朝使者向匈奴要苏武,匈奴说苏武已经死了。汉朝使者说,他们得到一只大雁,在大雁的脚上发现一封书信,那是苏武写给汉朝的。这意思是揭穿匈奴人的谎言,说苏武并没有死。匈奴人没有办法,只好把苏武放回家。

大雁给苏武传书这件事情是汉朝使者临时灵机一动编出来的,但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也就流传下来了,甚至到了后面人们真的相信鸿雁能够传递书信了。当然飞鸽传书是真的。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4)

所以李清照一听到大雁的声音,就想到会不会有人给她寄书信来了。当然雁字回时这一句,不仅仅是回答前面的问题,还承接下面的话。月满西楼,按照一般的理解,应该是月亮照进西边楼阁的房子,整个房子里面都亮了。然而根据下文可知,这时候的作者还在船上,还没有上楼,所以这个月满西楼,应该是月亮照亮了整个西楼的外面。作者处于月亮和楼房之间,看起来楼房上全是月光。

然而故事就来了。一开头能够看到杂草枯萎,那还是白天,现在已经写到了晚上。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作者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这不由得想起她另外一首词的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一条船,无所事事,苦捱时光。这种孤凄,有多少人能理解?尤其是大雁归来,时光流逝,其实并没有带来书信,也就是说远方的人还没有消息。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5)

月满西楼,说明月光很明亮,所以能够看到花的漂零。深秋季节,百花凋谢。花自飘零水自流,不是说花落到水流里去了,而是花飘零花的,水,流水的,各干各的,两不相关。

这里隐藏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个典故被后人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作者在这里也是这个意思,看到水在流动,想到时间的流逝。看到花在飘零,也想到时间的流逝。这两种显示时间流逝的事物都代表了相思之情,所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个“闲”字,世间有几人能懂?表面上说的是花和水的闲情,事实上说的作者自己,一方面苦捱时光,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另外一方面又悲叹时光的流逝,分别的时间眼看着越来越长。这种矛盾,正是冲击读者心灵的地方。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6)

沉溺于相思之情,让人无限颓废,因此想方设法想摆脱出来,想“消除”。然而无法可以消除。计在这里就是办法的意思。花和水,它们的相思,自己可以不去看。下眉头,就是看不见了,当然是作者故意转眼不看了。然而自己心里的那种相思,却是无论如何也制止不了的。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是对分别的亲人的思念。当然一般的理解,是作者对丈夫的思念。李清照自小才气逼人,又嫁给了同为文学家的皇室赵明诚,夫妻二人吟诗作对,收藏古玩,创作文学,相得益彰,感情很深。但是两人的分别时间并不多。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7)

根据历史记载,1127年,金国破灭北宋,过了几个月,赵明诚到南宋知江宁,这时候李清照留在江北。一直到了第二年,李清照才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南下江宁。在镇江失陷、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一个弱女子竟然把几大车古玩珍宝顺利运送到了江宁,真有些不可思议。人们认为,这首词就写在赵明诚南下之后,李清照一个人在山东淄州的这段时间。

这个有待考证。老严非常欣赏李清照的诗词,尤其是年轻时候,每隔几天就会读几首。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不读了。这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每读一次,会严重影响心情。李清照的诗词是有深入心扉的魄力的,能够感染人到无法自拔。

李清照一剪梅晓风残月(一枚相思看得见)(8)

李清照虽然和赵明诚感情甚殷,然而她的性格比赵明诚更清峻挺拔,更坚韧,更纯粹。赵明诚丢弃江宁,独自逃脱,李清照就写了《夏日绝句》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身上,远远不止千古第一才女那么简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