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特稿:高擎命运与共旗帜 指引共同发展方向——外交思想的世界感召力
新华社记者韩墨 陈杉 韩梁 韩冰
伟大的时代,必然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将指引时代前行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自觉、广阔的全球眼光和坚毅的使命担当。
犹如壮美的日出,照亮人类追求繁荣进步的时代征程,又如矗立的灯塔,引导各国携手共创未来的探索航程——外交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往开来、阔步前行,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为推动共同发展凝聚全球共识与合力,正产生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因应时代变局的中国方案
有学者这样比喻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如今,全球70多亿人全部生活在同一艘大船上的200多个船舱里,必须同舟共济。
如何使这艘“全球之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主席给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放眼寰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脆弱复苏,气候变化等挑战突出,地区热点复杂交织,全球进入新一轮动荡调整期。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变得更加迫切。
2021年1月25日,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主席为多重危机叠加的全球局势提出系统方案。
从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再到2021年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一次次娓娓道来、一次次系统阐释、一次次真诚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中国主张激荡起全球回响。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面对持续的冲突动荡、饥饿贫穷、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对命运与共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们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8年多来,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如今,中国已同108个国家和4个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编织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主席密集开展“云外交”,仅2021年以来,以电话、书信、视频等方式展开的外交活动就有百余次。纵横交织的外交足迹、不断刷新的“忙碌指数”,映照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逆流,主席强调,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面对全球治理遭遇的困境,主席呼吁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强烈冲击,主席主张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力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凝聚起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做出重大探索和原创性贡献。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说,主席的思想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新的框架,“构建命运与共的未来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在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眼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未来”。
凝聚时代力量的大国担当
“对世界各地的商家来说,中国是一个一定要去的地方。”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如此感叹。
“以前无法想象,现在美梦成真。”即将进入运营期的中老铁路,让老挝民众满怀期待、心情激动。
中国带来的菌草技术“为中非农业发展开辟一条全新道路,将有力促进减贫就业”,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由衷赞叹,还为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专家颁授了国家感谢勋章。
2019年12月1日,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前左)为中国专家颁授指挥官勋章。
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图景,一个个迈向发展的故事,诠释着伟大思想的实践力量。在主席引领下,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奉行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奏响共同发展的华美乐章。
8年多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如今已有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相关合作文件;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中国展会“矩阵”,成为各国共享机遇、扩大交流的国际平台;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主席的重要宣示,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2021年1月19日,医护人员在巴西亚马孙州塔巴廷加市为一名原住民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当巴西小城塞拉纳疫情蔓延、民众心急如焚时,来自中国的新冠疫苗及时运达。当地人说,中国疫苗是“最美丽的礼物”。
当阿富汗凛冬将至、近百万难民衣食无着时,来自中国的紧急救援物资抵达喀布尔。当地居民说,中国是在“雪中送炭”。
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形式的援助,减免有关国家债务,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提升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作用不可或缺”。
一次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次次重要关头践信守诺,深刻彰显伟大思想的时代意义。在主席引领下,新时代中国在人类面临严峻挑战的危急关头,秉持国际道义,担当大国责任,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2020年6月17日,主席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新冠疫苗,深入开展病毒溯源科学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被广泛赞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说:“正如主席向我们传达的,人类应有更好的合作、更深入的相互理解和更广泛的和平。”
照亮人类前途的文明之炬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2019年11月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主席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驻足,还同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
2019年11月12日,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夫妇陪同下,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
“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面对形形色色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主席多次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主席多次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主席说,要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
2021年9月21日,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在世界舞台,中国始终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塑造面向21世纪的国际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是压迫任何人,而是将大家团结起来,并为如何解决问题提供范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说。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考量文明与生态兴衰的辩证关系,主席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大倡议,主张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开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存续绘出清晰的绿色底色。
2021年10月18日,市民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前拍照参观。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多边议程,助力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道路,中国的绿色行动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主任德钦次仁说,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引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包容兼蓄的中华文明,着眼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在这一理念感召下,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深化。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说,如今我们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谈论的应当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不断前进。(参与记者:党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