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

在安息日的祷告词中,随着蜡烛红色的火焰熄灭,一缕烟色褪去世界的色彩,一切将在黑白的历史卷轴中展开。

有人说,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奥斯卡·辛德勒,一个是反派阿蒙·戈特

其实,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还有另一个主角,一个和辛德勒一样伟大的人,搪瓷厂的会计——伊萨克·斯特恩。

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未能幸免悲惨的命运。因此他很沉默,神情暗淡,没有主角的光环。他唯唯诺诺跟在辛德勒身边,与辛德勒张扬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不可否认,导演斯皮尔伯格对斯特恩,或者是对犹太人这整个群体,在电影中是藏起一份偏爱的。

我们为辛德勒的博爱感动着,有人说这份名单也是他灵魂上的救赎之旅。但善良是人的一种天性,善良不需要救赎,只需要被唤醒。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善良和勇气,伟大的壮举面前,辛德勒与斯特恩谁也离不开谁。

恰如辛德勒在后面说:“该谢的是你们自己,该谢的是大无畏的斯特恩,以及你们身边那些时刻面对死亡威胁,却始终关心忧虑的人。”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2)

电影艺术,还原真实的人性

黑白色,意味着回忆、悼念、压抑、悲伤、战争、同情、困厄、侵犯、坚守、放弃……

电影开头一分三十秒转化的黑白色调,对于情绪敏感的人来说,就已悲伤垫底,庄严肃穆中,这就像一场祭奠活动,我们应该带着严肃敬畏之心去看待所展现来的内容。

在很多镜头上,有迷茫、调侃、质问、幽默、乐观的人物形象出现,也偶尔有美酒歌舞的欢乐气氛。

于是,这也引起一些人对电影手法的批评,觉得很多场景脱离了残酷的事实氛围,甚至用“低级的表现手法”来评价电影。还引用了名导斯坦利·库布里克对电影的一句质疑:

“辛德勒的名单是关于200个活着的犹太人的故事。而大屠杀是关于6百万死去的犹太人。”

暂且不说批判的动机使人不解,而《辛德勒的名单》不可否认是一部史诗级别的电影,更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所受到的创伤。

斯皮尔伯格向来以还原真实场景手法著称,如《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诺曼底登陆战,英美很多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都对斯皮尔伯格表示感谢,对影片能够如此逼真地还原诺曼底战场而感到震惊。

还原真实,在黑白卷轴上,在犹太民族面对突然而至的限制和杀戮时,从各级层面的人物切身去理解,人物只是在电影中做了真实的自己而已。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影的代入感是很有必要的,吹毛求疵,也就没有一部电影会完美。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3)

看着血腥残暴的发生,很多人都会存一个疑问,二战时波兰六百万犹太人民被屠杀,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斯皮尔伯格作为犹太民族的一员,在历史真相与真实上做了糅合,电影无形中表达了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屠杀是国家行为,而且是秘密不公开进行屠杀和处决。纳粹在柏林附近的万湖召开会议,根据盖世太保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建议,制定了一个秘密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把估计能够抓到的一千一百万犹太人全部消灭。计划明确指示:不要公开进行屠杀和处决。就连最痛恨纳粹的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都是好几个月后才终于相信这个事实,也是战后才清楚被屠杀的规模。所以,德军的谎言,那不真实的意象,在电影中扰乱着人们的判断。

第二,犹太民族的历史成因。千百年来,从犹太祖先踏上欧洲的土地开始,歧视、驱逐和杀害形成的苦难一直没有停止,没有独立健全的国家政权保护,宗教信仰成为主要的精神引领,难以立即构成有效的攻防联盟。拯救,只能靠个人意识的觉醒,斯特恩便是其中一个。

第三,社会生存环境因素。因为历史上长期受到歧视和压制,中世纪的时候,欧洲掀起反犹太人运动,定下规定犹太人禁止从事农业以及在政府部门中任职,所以给他们留下生存的空间就十分有限,这些规定迫使他们必须从事高智商的商业和金融业,这个民族产生了很多的科学、律师、文学、戏剧、音乐、作家等人才,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他们有很强的教育观念,因此历史上也比当地人更容易获得财富,还有宗教上的冲突,引起了原住民的排斥和对抗情绪。电影中那个对着被驱赶的犹太人怒喊的女孩,是一个隐形的代表——幼稚、无知,悲哀黑暗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4)

被隔离的犹太人已经习惯被驱逐的历史,没有想到是严重的死亡之旅,以为只要熬过去,总会有希望的。因此,在镜头下的人们表现了各种态度,有的冷静,有的乐观,有的甚至反串,当起了隔离区的警察。因此,当女工在寝室中叙述她所听到的骇人听闻的故事:

“…火车抵达后,人们被赶了出来,在两个货仓前列队。一个货仓写着“衣帽室”,另一个则写着“贵重品”。他们在那里脱掉衣服,一个犹太小孩用绳把他们的鞋子绑在一起,士兵剃光他们的头发,说头发是用来制作东西给潜艇用,人们沿着一条大走廊,被推进密室,门口画上大卫星,并写着“沐浴及氧气室”,党卫军发给他们肥皂,叫他们深呼吸,说是有助于消毒,然后,放出毒气…”。

这时,她上铺的一个女工问为什么要给他们肥皂,她回答到:“用来哄他们进去的…”,很多女工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不相信身为“极其重要”的劳动力的她们会遭到如此下场,是极“荒谬”的。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身临其境,在面对纳粹的谎言时,我们是否也会同样“天真、乐观”呢?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5)

奥斯卡·辛德勒

辛德勒的事业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犹太人区:

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新政权占领波兰时,于波兰行政区五大城市中建立的犹太隔都区之一。该隔都建造的目的是剥削及迫害当地的波兰犹太族群,并且区别“有工作能力的人”及“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工作能力的人”的下场往往就是被遣送到集中营等待死亡。隔都于1942年六月及1943年三月惨遭清算,大部分住在这里的隔都犹太人都被遣送到邻近的集中营,如贝尔赛克集中营、克拉夫科-普拉佐集中营以及六十公里以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德国纳粹在剥夺犹太人的生命、财产、尊严之外,再没有其它可供剥夺了——没有独立的国家领地,没有政治权利。1941年4月时,这个城市所有的犹太人都被赶到了隔离区内,斯特恩也在其中。

辛德勒是一名德国商人、间谍、纳粹党成员。他说自己来克拉科夫时就一个手提箱,其它一无所有。他之所以一直不能发财,是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战争

在这之前,他的生意都是失败的,而在二战之后,婚姻破裂,他的事业上也屡受重创。这一细节,耐人寻味,为什么只有战争能给他带来事业上的成功?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6)

他具有典型的商人本色。好美色,不失幽默,仪表堂堂,出手阔绰,言谈举止极富感染力。在很短时间内,他就和俱乐部的德国军官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为此,他才很快获得了在占领区开办工厂的权利。

但辛德勒并不懂搪瓷生产,他其实对生产什么无所谓,只要有产品。

他第一个找到的员工就是斯特恩,从很多迹象都表明,斯特恩和很多当地财团有联系,而且,他有足够的门路去探听高层的私人信息,他在当地应该算是个比较有名气的人物。辛德勒很重视会计,他认为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当公司热火朝天的开始运作后,他志得意满地对斯特恩说:

“我的父亲经常说,人的一生需要三样东西,一个好医生、一个仁慈的神父、一个聪明的会计,前两人我基本不用,但这第三个人……”

他看着斯特恩,举着酒杯,但斯特恩根本没有迎合他的这番高明自诩,他显得很诧异。

斯特恩沉默、木然地看着他,根本无法融入到他兴奋的情绪中去,辛德勒眼中只看到金钱,而斯特恩看到的是犹太人的生命,他眼中的沉重感,辛德勒没有读懂。

而斯特恩显得诚惶诚恐的原因,在于他有意无意引导着辛德勒朝他的计划走。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7)

斯特恩

帮辛德勒找犹太财团贷款,他深知这个时期,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已经变得没有多大的意义。辛德勒用一千元每月返还二百元、加两百公斤的搪瓷器皿、一年后就两清这样的特殊方式交易,犹太大佬在现实面前,选择了无奈的妥协。当时斯特恩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辛德勒一直在用眼神征询他的意见。斯特恩胸有成竹。

为了能使更多犹太人避开党卫军的迫害,斯特恩对辛德勒说:

“党卫军政府规定每天给犹太技工7马克工资,普通工人和女人每天5马克,工资付给纳粹帝国的财政部,犹太人什么都得不到,但波兰人的工资要高些,还要付给他本人。”

斯特恩故意强调雇佣波兰人的成本高出犹太人。

辛德勒想也没想,利益为上,轻松肯定了斯特恩的方案。斯特恩以招工的名义,将教授、科学家、工程师、牧师等犹太人换成技工的身份,为他们获得生存的蓝卡,顺利进入搪瓷厂。

辛德勒利用犹太劳工的勤奋大发战争财,但犹太人也心甘情愿,就算没有工资,也奉他为救世主。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8)

在聘用打字员时,辛德勒展现了风流本性,对十几位姑娘,他不忍取舍,都收下做了秘书。当然,他也经常把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带着去应酬德国高官。姑娘们在生死的抉择上,在搪瓷厂群体的生存上,愉快地为辛德勒工作。

独臂老人在隔离区差点被党卫军打死,在获得这份工作后,很感激辛德勒,一定要当面道谢,这也使得辛德勒第一次对斯特恩产生不解,他怒气冲冲地质问斯特恩:“那个人是独臂的,是吗?有什么用?怎么用?”他虽有所质疑,但离不开斯特恩,只能雷声大雨点小了。

斯特恩不小心丢了工作证,被党卫军押上火车要送往集中营,辛德勒用威胁的手段迫使两名党卫军文职人员和他一起把斯特恩救了下来,辛德勒很懊恼的说:“没有你,公司该怎么办?”

当戈特将斯特恩扣押在普瓦索夫集中营做会计时,辛德勒每周三去探视,斯特恩把辛德勒要做的公关细节和方法门路一一告诉他。

因此,辛德勒非常清楚一点,没有战争,没有斯特恩,没有犹太劳工的努力工作,他不可能做成这一切。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9)

被唤醒的拯救之旅

辛德勒以商人并纳粹党员的身份出现,在利益的蒙蔽下,他开始只享受在自己的身份里,并没有对战争中的受害者表现任何同情,三个小时的片长里,至少一半的时间,他在用来苏醒善意。

第一次,是独臂老人的感谢,使他在利益和人道上有了第一次冲突。他无奈而又愤怒,但最后因为独臂老人被党卫军枪杀,他回应德国军官对独臂老人的质疑说道:“他是一名液压机操作员,经验丰富。”这是他本能的善良在回应老人刚刚对他的感谢。

第二次,1943年3月13日,被称为“最后解决”的大屠杀开始了。戈特在克拉科夫广场上发表演讲,意味着要结束六个世纪来犹太人在这个城市所建立的一切,“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

辛德勒和他的犹太女友克罗诺斯卡骑着马在山上看着城里发生的一切,充满死亡的黑白炼狱中,他的悲悯心被触发,陷入煎熬绝望。人总是会在绝境中寻找希望,黑白失色的街道上,一个移动的红衣女孩,代表着生命的希望,是辛德勒内心的期望,也同时带给了观众,这抹红在不断倒下的人群中走过,走进了大楼,在恶行面前,触动着我们最脆弱的无助的良知。克罗诺斯卡再也看不下去了,强忍悲伤掉转马头而去。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0)

斯特恩和搪瓷厂的劳工,全部被押往普拉绍夫集中营,戈特把各种企业都拉到自己地盘上,辛德勒依然维持在原地,他每天去和戈特交涉要回工人。这期间,做折页的工人差点被戈特杀死,辛德勒给了斯特恩一个名贵的打火机去贿赂文书,把老人转移到搪瓷厂,用香烟换了那个勇敢站出来的指出“偷鸡”人的小孩离开集中营。

第三次,一名叫里贾纳·帕尔曼的犹太女子求助辛德勒,她是听到外界传闻,来请求辛德勒救她的父母。辛德勒为此大发雷霆,把帕尔曼赶出了办公室,第二天,他对斯特恩怒气冲冲的说到:

人都会死,这是无法改变的,他想杀光所有人吗?好啊!那我应该怎么做?把每个人都带过来吗?你是这么想的吗?送他们去辛德勒那里,全部都送去,他的工厂就是避难所,不知道吗?这不是工厂,这不是所谓的企业,是犹太人和孤儿,及没有技能的人的避难所。”

斯特恩沉默,辛德勒继续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一直都这么安静,我知道,我知道。”

斯特恩反问:“你少赚钱了吗?”

辛德勒:“这不是重点,这很危险,这对我来说很危险,我没有少赚钱,这不是重点。”

他认为应该体谅戈特管理这片地区的不容易,他会表现好的一面,他是个好的坏蛋。一个喜欢美食美酒和美女的人。斯特恩:“还会杀人。”辛德勒:“他不喜欢杀人。”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1)

斯特恩:“巴耶斯基有天告诉我,有人趁着在电网外面工作的机会逃跑了,戈特让那个营房的所有人排队站好,他开枪打死了站在他左边的和右边的人,顺着队伍,每隔一人就打死一个,共杀了25人。”

这是一次斯特恩和辛德勒正面的交锋,也让两人不同的价值观做了一次碰撞,很显然,良知让他接纳了斯特恩的做法。辛德勒开始直面这个残酷的世界,也开始理解人们的恐惧。他取下手表递给斯特恩,让他去隔离区把帕尔曼的父母带出来。

第四次,戈特爱恋又憎恨的女佣海伦·希什。她为了躲避戈特,尽量呆在酒窖里,辛德勒在和海伦的交谈中,海伦揭露了戈特嗜杀残忍的另一面,把犹太人视为老鼠臭虫,根本就没有当人看待,这也代表当时大多数纳粹人的形象。

辛德勒的善良在这时,是有意识的苏醒了。

因此,他试图转变戈特的思想,告诉他权力真正的含义,是施于仁义,不可否认,戈特是崇拜辛德勒的风度的,他也一度尝试去做,但最终被本性打败。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2)

传承正义的生命之树
  • “1944年4月,休伊瓦高尔加。D处命令歌德挖出尸体焚化,在普瓦索夫和克拉科夫犹太人区惨案中被杀害的犹太人超过一万”。

天空落下焚烧的灰尘,辛德勒看到了被挖掘出来如山的尸堆,戈特告诉旁观的辛德勒,刚收到命令,二、三十日后将会把营区内的所有人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听到这里,心中忽然滑过一个念头。

黑白镜头中,一辆运尸车上赫然出现了影片开始那个穿红衣的小女孩,辛德勒看在眼前,捂着嘴悲痛万分,这让他坚定了刚才心中产生的念头!

他把所有的钱拿出来,说服了戈特把他的工人留下来。斯特恩和辛德勒不分昼夜地拟出了名单,这期间,辛德勒试图说服另一家工厂的老板也用钱去挽救劳工的生命,但他们无动于衷。

名单的最后一个留给了海伦,戈特的心理有一个爱情伊甸园,但却又不符合他法西斯的信仰,所以他是矛盾的,辛德勒对海伦的同情救了她。

斯特恩说:“这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是深渊”。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3)

辛德勒把1100名犹太人运往兹维陶·布伦利兹·捷克斯洛伐克,他的家乡。以生产炮弹的名义,他供养这些人整整七个月,他在这时是厌恶战争的,因此他的工厂不能生产出一枚能点火的炮弹,但这也让他耗尽了家产。

在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德国投降了。他对工人发表最后的演讲:“我是纳粹分子,军火生产商,努力劳力的剥削者,我是……一个罪犯。到午夜你们获得自由,我被追缉,我会和你们相聚至零时五分,届时,请恕我失陪…我必须亡命去了。”

到这时,辛德勒都只是出于良知在做这件事,他并不知道这件事对他自己的意义,深夜,收拾好行装的辛德勒,走出厂门,人们聚集在门前相送,工人递上的可证明他无罪的工人联名担保书,然后,斯特恩送给他一枚用金牙打造的金戒指,并说到:“希伯来文,取自《塔木德》经书,意为“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让人沉默(辛德勒的名单:缺一不可)(14)

辛德勒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这些幸存下来的人意味着生的希望,一如刚搬到这里时,点燃的蜡烛重新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他忍不住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原来这对于他们那么重要,他后悔自己没有尽力,这时他的价值观是完全颠覆了的,他不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的灵魂彻底醒悟过来。

当世界恢复了色彩,人们把石头放在他的墓碑上,表达着最虔诚的尊敬。

斯特恩代表着不屈的勇气,他用智慧和死亡做着抗争。如果站在今天社会去看历史,辛德勒与斯特恩是相互成全之旅,斯特恩用无声的努力,唤醒了辛德勒伟大的人性,辛德勒才拯救了众人的生命。

1958年,耶路萨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辛德勒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种了一棵树。

“此树仍然在那里生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