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古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堪称一代劳模的典范,一生勤于政事。

他先后剿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政权,最后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

为了王朝的统治、以及他心目中的美好社会,朱元璋制造了明朝初年四大案,也被称作洪武四大案。

在这四大案件中,被杀的官员不计其数,今天要来说的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1)

说起这“空印案”,首先要说一说朱元璋的生平,此案可以说也与朱元璋少时经历有些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于贫民家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因此取名叫朱重八。

朱元璋在幼年时,家中发生旱灾、蝗灾、以及令人闻风丧胆的瘟疫。

在如此天灾之下,元朝当地的官府丝毫不作为,还经常压榨百姓,朱元璋爹娘不到半个月时间先后离世,在朱元璋幼小的心灵中,也是恨透了贪官污吏。

可能一直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仍然对许多地方官员没有丝毫信任。

“无官不贪”这句话,在朱元璋心中根深蒂固。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2)

朱元璋称帝后,官员们的死活,他丝毫不会在意,但若是百姓民不聊生,那对不起,官员别想活得太自在。

为了建立自己心中美好的社会、没有贪官污吏的社会,朱元璋规定,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统统判处死刑。

除此之外,普通百姓若是发现了贪官,都有权利将他们绑起来送往京城,路上谁若是敢阻拦,灭九族。

朱元璋虽然针对贪官设立一系列法律,但贪官污吏仍然是屡禁不止,作为史上最精明的皇帝之一,他不可能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但他仍然不改初心,可能贪官就是他心目中的原则底线,任何人不得逾越。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3)

知道了朱元璋对待官员的态度之后,再来看“空印案”,就很好理解了。

所谓“空印案”,就是在一张空白纸上盖上官印,用以备用。

那么,明朝当年的各地官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4)

“按明朝规定,每年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各地地方部门,每年都要去和户部对账,但凡其中错了一处,都要修改后重新回去盖上地方上的官印。

这个官印是不能随身携带的,若是被对账的人带走,那地方上的官老爷怎么处理公事呢?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5)

明朝时期的交通工具,毕竟没有如今发达,离得近的还好远,远一些的可能难了。

比如说一个地方上的人前往京城对账,年初出发,两个多月后才到,可账目中有一个数字错了,那不好意思,你要回去修改后重新盖上官印。

这样一来一回,半年过去了。

结果回来之后,又错了一处,那么再往返一折腾,一年的时间过了大半。

当你这次完全无措之后,还没松口气,紧接着第二年又到了。

因此,许多人为了方便,都事先将官印盖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以作备用。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6)

这种操作,基本上成为了官场上的潜规则,全国官员都知道,唯独一个人被蒙在鼓里,那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后,果然无比震怒,这是要干什么?全都瞒着自己?视皇权为何物?

虽然说最后朱元璋也查明了事出有因,但出于他对官员们的不良看法,以及深恶痛绝,朱元璋还是大开杀戒。

今天你可以把官印盖在空白纸上,明白是不是就可以盖在朕的皇权之上?

朱元璋的绝不姑息,引发了洪武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7)

“空印案”究竟杀了多少人,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议。

只知道的是,此案几乎涉及了各地地方官员,有数百名官员都被杀。

《明史》中的记载是,“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并充军远方。

意思就是,当时涉及“空印案”的,主印官员全部处死,不管你是贪官也好、清官也罢,坏了老朱的规矩,那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时有一位比较不错的官员,就是被朱棣灭族的方孝孺他爹,方克勤,也因“空印案”牵连被杀。

明朝被朱元璋处死的朝廷官员(明朝官场的潜规则)(8)

在朱元璋看来,天下官员一般黑,虽说事出有因,但难免其中不会有人利用此事徇私舞弊。

当初在胡惟庸案时,有人报告朱元璋,胡惟庸在朝中拉了不少同党,这该如何是好?

可能这在别的皇帝眼中,是一件比较头痛的问题,但在朱元璋眼中,却很简单。

朱元璋听到之后,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那就都杀了吧!”

百姓民不聊生,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但官员们官不聊生,朱元璋还是比较乐意的。

参考文献:《明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