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读者甚多,其所改编的各类影视剧的观者更是众多。其实,原著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冷知识,细品起来也是颇有意思的,今天特意选出10点,供大家一起讨论。

1,宋江和阎婆惜

阎婆惜的年龄才18岁,她也并不喜欢宋江,是阎婆惜她娘要把她嫁给宋江的。

阎婆惜也不是宋江的妻子,甚至连妾都算不上。宋江也从没有过老婆,阎婆惜只是宋江的一个外室。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有钱人宋江,在外面买了一幢别墅,然后别墅里养了一个女人。而且宋江对于阎婆惜和小白脸张文远的事丝毫不关心,由她去。

起杀意是因为阎婆惜用晁盖给宋江的书信来要挟宋江。阎婆惜并非电视里演的是被宋江误杀,而是宋江真的在一气之下杀了她,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且宋江手段很狠,先是一刀直接划了阎婆惜的脖子,还担心她没死透,又补了一刀,把头竟然给割掉了。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1)

2,关于王婆

水浒传里其实只要是隔壁的或者中间说事拉媒的几乎都叫王婆,比如阎婆惜的娘托的媒人也是叫王婆。其余还有几处也是叫王婆,这个其实和隔壁老王的意思差不多。

只不过一提王婆我们都会想到撺掇潘金莲和西门庆那位。主要是两点,一是潘金莲隔壁那个王婆的故事情节比较多,二是央视版饰演王婆的演员李明启老师的演技太强大。所以一提王婆几乎都会认为是她。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2)

3,关于水浒108好汉

108好汉里,有家室,且全家住在山上的其实也不少。其中夫妻档三对,孙二娘和张青,顾大嫂和孙新,扈三娘和王英。另外像宋江、关胜、徐宁、花荣、李应、孙立、秦明、董平、穆春、穆弘、阮小二等等,都有家眷,且都住在水泊梁山上。

108好汉里,虽然梁山在山东,但其实山东人只有30多个,其余来自全国各地,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北京、安徽、四川、甘肃等地都有。

108好汉里,只有一人是正儿八经的农民,那就是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庄家田户出身,武器是一把铁锹。且陶宗旺全书没有一句单独对白,存在感弱到几乎没有,又是在征方腊时第一场战役便战死了。

108好汉里,没有一个人是姓赵的,可能因为赵当时是皇姓。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3)

4,鲁智深、武松

捉住方腊的并非武松,而是鲁智深。这个在原著里不是冷知识。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影视剧全部改成了武松单臂擒方腊,所以这点算是影视改编上最大的冷知识。

且108好汉里,他们俩都是一出场并没有江湖绰号的人物。其余的一出场皆有。只有武松的行者和鲁智深的花和尚是后面才得来的。但这两人的个人篇幅都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尤其武松,一人独占十个章回。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4)

5、关于火葬。

武大郎被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合计药死后,实行的是火葬,而非我们印象里古代的一般的土葬。

这和宋朝当时的丧葬风气有关。

宋朝时因为经济繁荣,人口空前增长,但生产力问题,有些地方可开垦土地有限,再加上佛教盛行。所以民间一时盛行火葬。

那时的官方倒不推行火葬,甚至还版过禁令,禁止火葬。因为火葬,不符合儒家礼制。儒家还是讲究,入土为安。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5)

6、关于生辰纲被劫

在晁盖、吴用等七人劫生辰纲之前,其实上一次的生辰纲也被劫了,但是官府始终没有抓到是谁劫的,连个线索都没有。

而晁盖、吴用这次却被官府完美破获了。不是说这次官府厉害,只能说是吴用的计策无论是在用人上,还是在计划上确实漏洞太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吴用的计策有时看似高明,却实际“无用”。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6)

7、晁盖之死

晁盖死的确实有些不明不白。

作为一流高手史文恭来说:一、没必要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二、更不屑于用毒,就连花荣、燕青、还有方腊的小养由基庞万春也从没用过毒箭。三、两次大战,自始至终只有一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那就是射死晁盖的这支,难道史文恭就这一支箭。四、史文恭射死了晁盖,却从没表现出应有的高兴,自己也从没提过,曾头市也没提过。

作为晁盖来说:晁盖是在撤退途中中的箭,且箭是从正面射来的。晁盖明知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临死却对宋江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作为宋江来说:晁盖刚死,他就把遗言改成,谁捉住史文恭,谁就做梁山老大。而且还不把晁盖的仇作为梁山第一要务,第一要务竟然是要去赚卢俊义上山。就算二打曾头市时,居然还出现了和谈,宋江手书,书信和谈的筹码也只是为了几匹马和一个郁保四,且书信里绝口不提要怎么惩治史文恭。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7)

8、高俅、蔡京、童贯三大著名奸臣的结局

虽然书里没写,但这三大奸臣的下场,可能也算如读者和影视剧观者所愿吧。

高俅,和童贯争权失宠后,56岁得病而死。

蔡京,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被贬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他的两个重要的儿子,也随后被诛杀。

童贯,下场最惨,先被贬,后在被贬途中又被斩首,头颅则带回京师示众。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8)

9、关于高俅个人的

高俅原来不叫高俅,叫高二,因为毬踢的好,所以别人都叫他高毬,后来高俅发迹后,才将毛字底换成人字旁了,说明他成人物了。

高俅早年也坐过牢,原因是哄骗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乱花钱,结果被人家父亲一纸告了,就被发配到某地了。

高俅早年更是因为名声不好,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被人当成球踢来踢去的,这其中就有苏轼。

北宋就有了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名字叫“齐云社”,又称“天下圆”,俱乐部主席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后来“齐云社”破格收了一名民间绝顶高手,他的名字叫高俅。

高俅发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机遇和贵人有时比你自己努力一辈子都重要。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9)

10、《水浒传》版本问题

《水浒传》目前市场上流通较广的是两个版本,一个是100回荣与堂版本的,一个是120回袁无涯版本的。这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120回版本加入了征田虎和征王庆的内容。

《水浒传》还有两个版本,金圣叹腰斩的70回版和明崇祯年间的《水浒忠义志传》一百十五回版本。

其它的衍生、番外及续写就不算《水浒传》的版本了。

水浒传幕后的冷知识(水浒传原著里的十大冷知识)(10)

你还知道哪些《水浒传》有趣的冷知识,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