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中国革命斗争中,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军事战线,还有一条是文化战线。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述》中指出: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所以,在军事战线上和文化战线上,毛泽东和鲁迅一武一文,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战斗在反帝反封的战场上。
今天,我们来看看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鲁迅的。
廓清人们对鲁迅的误解在当时,学术界和文学界,对鲁迅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有人对鲁迅“围剿”。
比如当时的“创造社”“太阳社”等,在一些不正确思想的支配下,说鲁迅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还说鲁迅为“封建余孽”等等。
除了一些学社之外,当时还有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不全面。
比如一个叫李长之的研究学者,他在评价鲁迅的时候说到:“(鲁迅)在文艺上乃是一个诗人。”“在思想上,他(鲁迅)却止于是一个战士。”
这种二元论的看法,对鲁迅的评价,也缺乏科学公正。
对鲁迅评价较为客观的是瞿秋白,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鲁迅的思想性质、杂文等进行了公正评价,不过,瞿秋白在这样评价鲁迅的过程中,还有说:“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净友”。
瞿秋白的这一观点,在当时也存在一些争议。
对此,毛泽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到: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对鲁迅的这一评价,不仅消除了人们对鲁迅的误解和不正确的看法,而且开辟了鲁迅研究的正确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评价在文艺界确定了鲁迅研究基本课题的范畴,对鲁迅的研究也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起来。
学习“鲁迅精神”毛泽东以鲁迅作为学习榜样,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要通过学习鲁迅,认识到鲁迅的伟大。而且毛泽东始终把鲁迅放在“一定历史范围之内”来观察。
比如他看到了鲁迅在反帝反封建新文化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鲁迅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历史地位。所以才高度评价鲁迅、肯定鲁迅、学习鲁迅的。
在具体学习鲁迅精神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鲁迅精神”概括为了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政治远见,用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
第三个特点就是他的牺牲精神,一点也不畏惧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残害。带领战士坚韧的反抗呼啸着前进。
指出学习“鲁迅精神”的具体方法
在具体学习“鲁迅精神”的过程中,毛泽东是联系实际、灵活学习的。
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联系实际,要求把“鲁迅精神”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毛泽东还用《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之事,教育全党,批评“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的人。”并且毛泽东还说到:
“劝看过(指《阿Q正传》)的同志再看一遍,没有看过的同志好好着看。”
除了对鲁迅本人、鲁迅精神进行评价之外,毛泽东对鲁迅的文章、文风也有中肯的评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到:
“鲁迅式的杂文可不可以用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呢?我看也可以。当然要分清敌我,不能站在敌对立场用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同志。必须是满腔热情地用保护人民事业和提高人民觉悟的态度来说话,而不能用嘲笑和攻击的态 度来说话。”
此外,毛泽东对鲁迅作品和文风的诸多论述和评价,也为我们提供研究鲁迅杂文、小说等作品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特别是对鲁迅的杂文,毛泽东的评价非常之高,他曾说:
“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一直都在倡导鲁迅的文风,他将党内存在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同鲁迅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和 《答北斗杂忘社问》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对照,检查批评,告诫同志们:
“许多口口声声拥护鲁迅的人们,却正是违背鲁迅的啊!”
文章参考资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新民主主义论》《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答北斗杂忘社问》《阿Q正传》等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