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溪话红楼原创文章第25篇,清明节专题第5篇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草,生长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因为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所以许诺跟随神瑛侍者共下凡尘,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
在这样的神话故事背景下,《红楼梦》中拉开了林黛玉悲剧的序幕。黛玉在六岁时母亲去世,被接到外祖母家寄住。在这里,她遇到了前世三生石畔的旧姻缘贾宝玉以及情敌薛宝钗。
在三个人的爱情角逐中,林黛玉败出。在整个过程中,她悲伤犹豫,时常哭泣,最后泪尽而逝。
《红楼梦》整部书虽然表面上都是一些女人之间的琐碎故事,但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氛围。鲁迅先生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的死亡。
《红楼梦》中描述了许多女子的死亡:秦可卿、瑞珠、张金哥、鲍二家的、尤二姐、尤三姐、晴雯等。这些人死后,或丰或简,基本上都写到了埋葬。
林黛玉的死亡是必然的,可是她死后埋葬在哪里,书中却没有任何交代。
第二十七回下半回的内容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当时有送花神的活动。
贾府的年轻女子们都在大观园送花神,林黛玉独自一人躲在她葬花的地方哭泣,悲吟了一首《葬花词》。
花神自然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要对应到书中角色身上才有描写的意义。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自称草木之人。
她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这一天正是花神的生日。所以《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花神的化身,送花神影射的就是送林黛玉。
芒种节的意义是区分春天和夏天,在这一天“众花皆谢,花神退位”。花的凋谢象征着死亡,退位象征着失败。
《葬花词》表面是黛玉为花的凋谢而悲伤,实际影射的却是人的死亡。这首词的后半部写道: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黛玉对自己死后葬身之处的设想,想要寻找一个葬身之处。可是却未必能够找到。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转念一想,何必费心劳神,不如就地找个干净的土地掩埋了。
黛玉会选择哪里的净土作为葬身之地?
《红楼梦》中许多艺术角色被认为有现实原型,林黛玉影射着现实中的某个人物,她死后自然会有一个具体的墓地。
“香丘”“香冢”影射的就是黛玉的葬身之地,黛玉身有体香,“香”比喻的就是她自己。
那么,现实中可有一个“香丘”“香冢”吗?
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内,在公园中锦秋墩南坡上,还真有一座香冢。
香冢,又名蝴蝶冢,坟头很小,其出名在于墓前的一座石碑,上刻“香冢”二字,被称为“香冢碑”。这个石碑,既无任何款识和署名,也无年月。
在百度可以查到香冢碑铭文如下:
碑阳铭文:“香冢”。两字为篆书。
"香冢"上还有41个字的跋文:
“金台始隗,登庸竞技。
十年毷氉,心有余灰。
葬笔埋文,托之灵禽,寄之芳草。
幽忧侘傺,正不必起重泉而问之。”
碑阴铭文: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
一缕香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该碑文为隶书。后有“题香冢碑阴”五个行书小字。
其后有行书七绝一首,诗云:
“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
落尽夭桃与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
香冢碑文中的许多信息,看起来和《红楼梦》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香冢”联系着“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情节。
“十年毷氉”,令人想到“十年辛苦不寻常”,想到“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对《红楼梦》的“批阅十载”。
“托之灵禽,寄之芳草”,令人想到“紫鹃”“绛珠仙草”。
“落尽夭桃与秾李”,令人想到“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多头来,谁把秋挨过?”
《瘗花铭》乃是庾信的作品,一般认为现已失传。蔡义江曾经指出:"《瘗花铭》换一个词就是《葬花吟》,意思差不多。"
“不堪重读瘗花铭”就是不忍心重新读《葬花吟》。
这些文字上互相对应的细节,以及香冢碑铭文中包含着的愁郁悲伤,都让人产生一种联想和愿望。
或许,香冢就是《红楼梦》作者设置在书外的标志,借由香冢人们可以发现些什么?
然而,人们挖掘了香冢下面,什么也没有发现。这一丝期待,也就成为一种得不到验证的空想。
林黛玉葬在哪里?
“天尽头”有一处“香冢”,那里就是埋香之地。
这香冢是不是那香冢,无从知晓。笔者个人的内心愿望,就只当这香冢就是那香冢了。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薛宝钗追扑的那一堆玉色的蝴蝶,抑或就是黛玉宝玉的化魂?
正是: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青 溪 细 语
原创不易 请点关注 在此谢过
行行文字如抽丝,青溪在作茧;
您的关注点赞可助她化蝶。
动动手指,成就一只蝴蝶的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