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字的来历(字最早并不是指肉类食物)(1)

[hūn]

本意是指葱、蒜等辛臭的蔬菜,后来指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等。

在饮食上我们总是讲荤素搭配。一般来说,“素”是指无肉的食物,“荤”是指有肉的食物。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荤”既然是指肉食,为什么这个字会有个草字头呢?它会与草有关么?

荤字的来历(字最早并不是指肉类食物)(2)

其实,“荤”以前指的是葱蒜等味道浓重、辛辣的蔬菜。吃了这些蔬菜后,会散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所以,出家修行的僧人不但不能吃肉,而且连葱蒜一类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不能吃,以免影响修行。

后来,人们总是“荤腥”连用,慢慢地,“荤”便有了肉食的含义。

与“荤”有关的成语:

[sān hūn wǔ yàn]

三荤五厌:(五荤三厌)泛指荤腥食物,出自《冷眼观》,在《西游记》中唐僧使用

荤字的来历(字最早并不是指肉类食物)(3)

【故事】《西游记》中猪悟能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荤字的来历(字最早并不是指肉类食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