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除了中原地区生活的部族之外,华夏大地上还有其他很多部族的存在《大戴礼记》记载:“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也就是说在中原之外的南边有苗蛮,东边有东夷,北边有狄,西边有戎这些都是比较大的部落而尤其以西边的戎部落最为强大,曾频频侵入中原,让强大的中原殷商王朝都不能奈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周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周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细说周易之自天佑之)

周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在远古时代,除了中原地区生活的部族之外,华夏大地上还有其他很多部族的存在。《大戴礼记》记载:“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也就是说在中原之外的南边有苗蛮,东边有东夷,北边有狄,西边有戎。这些都是比较大的部落。而尤其以西边的戎部落最为强大,曾频频侵入中原,让强大的中原殷商王朝都不能奈何。

 《礼记》记载:“……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西方的戎族人,头发是披着的,衣服是兽皮,不吃粮食。这是个什么民族?竟然不吃粮食而生存的。原来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一直都生活着一些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都以放牧为主,基本上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所以没有粮食,食物主要就是牛羊马肉,身上穿的也只有牛羊马等动物的皮毛。

《史记·匈奴列传》有介绍戎的一些概况:“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大概意思是说在尧舜之前北方就生活着山戎,猃狁,荤粥等这些少数民族,过游牧生活,能骑马善射。生活过得去的时候就射猎禽兽为食,过不下去的时候就侵袭外族,掠夺财物。其武器为长矛和短刀,有财物就抢,没有就撤。是个没有礼仪的野蛮民族。

到了商周时期,山戎族南迁,就已经安定生活在西部了,所以经常东进对商王朝进行侵袭。

《竹书纪年》记载商周时期与戎族的战争就不少,经历了上百年。

“祖甲,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十二年,征西戎。”

“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 

“文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其中以商王武乙三十五年的那场战争最为突出。《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周公季历攻克了戎方,还俘虏了部落小首领二十多个。这是殷商王朝历史上征伐戎族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征伐戎方以周国的季历为主帅,殷商也派出了一些盟国参入围剿。

来分析《同人》、《大有》,看看当时战争的情形。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易传》其彖辞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刚柔相济,各正其位,谓之同人。大家能聚集在一起和谐相处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君民同心同德,因此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同人》讲的是商国及其属国的人都汇聚在一起,在旷野安营扎帐,很协调,有利于四面出击,也利于统一指挥。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易传》其爻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出门在外就要和谐相处,这样谁都不会有事情发生。

六二:同人于宗,吝。

《易传》其爻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出门在外只认宗族这是不对的,这样会涣散人心的。要团结各个宗族,部落的人。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易传》其爻象曰:“三岁不兴,安行也。”三年不开战只是为了等待时机能够一举歼敌,让自己一方减少伤亡。

九三讲的是人和兵器都潜藏在深草丛中,然后在山的高处观察敌情,因为地方太强大,持续了三年而没有开战。只是为了等待时机能够一举歼敌,让自己一方减少伤亡。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易传》其爻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墉为小的城镇。弗为佯攻。意思是攻克敌方一些小的城镇,做出佯攻之象。然后引出敌军,这样来一举歼灭。

九四讲的是用佯攻之法,引蛇出洞,从而歼灭敌人。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九五讲的是殷商盟军与戎族人马相遇,交上了战。盟军中有的人开始很害怕而哭泣,随后又一起摇旗呐喊,冲向敌军。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易传》其爻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志未得即没有胜利。

上九讲的是此次交战没有取得胜利,殷商盟军撤回营休整,等待时机以不贻误战事。

《易传》其象辞曰:“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君子在外,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是非,求同存异才能众志成城。如果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求同存异,那就涣散如沙,这是在小的方面来讲。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同仇敌忾,以国家为宗派,为同类,一致对外,这才是“同人”的意义。

大有:元亨。

《易传》其彖辞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刚柔相济,各正其位,刚健而有德,柔而不低俗,谓之大有。顺天应时,所以起始就遵照规律而行,当然亨通。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初九讲的是战争谋划得很周全,所以没有直接跟敌方相遭遇。平常在艰苦的环境中训练,现在正好能应付得了恶劣的环境。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易传》其爻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意思是集中主要力量和物资,以多取胜。 九二讲的是不能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集中物资,形成尖锐之势,这样的战争才能取得胜利。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小人弗克:小人作乱,妖言惑众。 九三讲的是王祭祀后将祭品送来犒劳将士。以小人作乱,妖言惑众,扰乱军心。九四:匪其彭,无咎。

《易传》其爻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皙也。” 彭:《说文解字》为鼓声也。意思是根据对方的战鼓来辨别对方的阵势及其进攻的态势,以把握其规律。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易传》其爻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厥孚交如即诚实守信。威如之吉为树立起威慑力,让人增加警惕性。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九讲的是受上天的庇佑,战事很顺利。

《易传》其爻象曰:“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君子,以抑恶扬善为己任,以顺天时,应天命为行事准则。寓意人要秉持中正之道,一身正气,把握事物的发展态势而为才能吉无不利。

季历征伐西戎,其秉承古公之道,以仁义治军,归拢人心,提振士气,待时而动,为殷商王朝除去西戎之患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周本纪》曰: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