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简姝

编辑 | 谦钟素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

《清平乐》剧终,宋仁宗这一角色给观众留下的种种话题依然在继续。

剧中的仁宗,不仅没有传统帝王形象那种威风霸气,反而是无论在朝堂还是后宫,处处有人给他脸色看,自己常常郁闷憋屈,许多时候像个“受气包”,让人心疼。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2)

不过他的时代却被称为“仁宗盛治”,正如剧中呈现的街市一样,酒肆林立、车水马龙,到了晚上更是悬灯结彩、歌舞升平。

乃至许多人纷纷表示想穿越去宋朝逛夜市、吃小吃,只是觉得魔幻,那个时代真的有如此繁华吗?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3)

了不起的“仁宗盛治”

答案是肯定的,发达的夜市只是“仁宗盛治”的一个侧影。历史上的仁宗时期确实是一个繁荣、富强鼎盛时期。

记得在《清平乐》开播后,许多人惊呼半部语文课本来了。

“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朝的两位,其他六个都活跃在宋仁宗时期。

仁宗时代的大臣们好像是从文曲星市场批发来的,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苏子美、司马光、张载等名满天下的才子,都曾身居要职。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4)

科技创新方面更是硕果累累。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仁宗时期转化为生产力的(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这一切的基础是发达的经济。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年间的最高年收入达到一亿贯,是唐朝极盛时最高收入的20倍以上。

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大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都欣欣向荣,也给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

有了钱,福利设施也相当齐全,比如当时的京城就有施药局、养济院、慈幼局这类机构。是不是有点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的感觉。

《宋史》称仁宗时代“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意指宋仁宗温良仁厚的为政之道,对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稳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在历史上宋仁宗的知名度那么低?如果不是《清平乐》的热播,好像没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位皇帝。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5)

长期以来,大家都是崇拜英雄豪杰,提到盛世,一般首先想到的是汉唐元明清这几个强扩张的朝代。

想到汉武帝、唐太宗、永乐大帝、康熙大帝等杀伐决断挥斥方遒的帝王形象,这些帝王都是声名赫赫,与他们的时代一样闪耀。

相比之下,宋仁宗这位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简直是弱爆了。

他口口声声提到的不过是要遵守“祖宗家法”,而且还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愧对祖宗。终其一生,不过是践行祖制,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6)

不一般的“祖宗家法”

究竟是什么样的祖宗家法?对“仁宗盛治”的影响有多大?

这要从宋朝建国说起,从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中原地区历经百年战乱,百姓流离,经济凋敝。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下思归的背景下,宋太祖赵匡胤几乎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

之后统一十国也没经过特别激烈的战斗。

鉴于前朝的教训,太祖重视整顿内政,逐步确立了“重文抑武,君臣共治”的核心统治思想,一手抓安定,一手搞经济。

一改长期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进而带动了科学、文化、思想的全面繁荣,真正实现了政局稳定,人民安康。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民主的味道?没错,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如此开明的执政纲领在历史上的确是空前绝后了。

在这套制度下,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稳定的黄金三百年。

总体上没有大的社会矛盾,四海承平,国运昌盛。许多西方学者因此把宋朝看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

而仁宗时代(1010-1063)是盛中之盛,国运最好的时代。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7)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

这时的宋朝历经三位先辈的奠基,统一大业在前两代手中完成。

仁宗之父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大力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咸平之治,盛世初起。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文人执政的另一面是军备薄弱,宋朝的帝国版图和军事力量都不强大,也正因如此,历史上不认为宋朝是一个强势时代。

但宋代总体没有过大的战事,尤其是北宋时期,还做到了史无前例的睦邻友好。

宋朝的主要外患是辽国和西夏。

在建国之初,辽国是最大的威胁,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经过20多年的战争,双方在真宗时期缔结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从此两国礼尚往来,长达百年之久。仁宗时期仅出现过一些小摩擦。

仁宗朝代最大的动荡来自西北的党项(后来建国西夏)。

不过总体而言,西夏是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并不具备觊觎中原的实力。

仁宗时期的宋夏战争持续了三年,经过三次较大的战役,但战事仅局限于西北边陲。

后来宋军采用锁边政策,没多久,对方就因为民困兵乏不战而降了。

宋夏战争的最终结局是达成“庆历和议”,西夏取消国号,向宋称臣,而宋朝每年给夏一定量的钱粮物资,双方恢复贸易往来。

这一点与澶渊之盟有点类似,开放边贸,两国以后几十年间无战事,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如此看,“仁宗盛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碰上了一个好的时间窗口,祖宗留下了一份好家业。

更重要的是,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宋仁宗是一位出色的守业者。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8)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9)

最好的“守成之君”

这一点也是非常难得。俗话所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现实中昙花一现的家族企业,历史上短命的王朝,多不胜数。

大多是因为接班人素质太差,残暴如秦二世胡亥,懦弱如扶不起的阿斗。

幸运的是,宋朝的皇四代仁宗是个非常争气的好孩子。

他在真宗最受宠的刘皇后身边长大,9岁封为太子,从小养尊处优,却没有丝毫娇宠蛮横。

而且是宅心仁厚,同时又上进勤勉,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宋仁宗在执政中为人称道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仁宗是一位宽厚仁爱的和平使者,他奉行“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治国之道,他的志向从来都不是征服和扩张,而是安定民生。

首先是本人自律节俭,据说他的被子破旧到连身边的侍从都看不过去,提醒他更换。

其次是爱民如子,事事都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是自己受些委屈也不在乎。

对于言官们的咄咄逼人,只要觉得对方是处于公心,即使做得不对,他也不会重罚。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0)

而且,他的仁爱超越了国界,真正做到了天下为公。

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听说对方境内饿殍遍野,他不忍心,早早接受了议和。在与辽国的一次外交纠纷中,也是以宋朝多加岁币而解决。

乍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太弱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做法繁荣了两国经济,是百姓最大的福祉。

仁宗去世之后,辽国君主悲不自胜,对使臣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第二,仁宗具有睿智通达的政治智慧,最终实现了励精图治。

宋仁宗性格温良内敛,但内心清明睿智。

他遵守祖宗家法,并不是愚忠,而是在守成的基础上力求改进。对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实行庆历新政,都体现出他的积极进取。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1)

同时,作为最高管理者,仁宗有一种洞察人心的能力,他理解人性的私欲,也看到君子愚蠢的固执,在平衡朝臣关系上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艺术。

以庆历新政为例,在成效初显时被果断叫停,激进的改革派当时非常不理解,后来却感慨仁宗的远见。

因为仁宗对当时的矛盾看得非常清楚:范仲淹的初衷虽好,但太过刚直的做法引起了内外惶恐,如此下去必将引发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他并没有放弃改革,而是在后来把接力棒交到了作风稳健的文彦博手里,对新政做了适度修正,变得更为稳妥和易操作,最终循序渐进地贯彻了下去。

外交上也如此,当时许多人觉得明明可以拖垮西夏,为什么要议和,还要给对方岁币,这不是太弱了吗?

但在仁宗眼里,最主要的是和平,和平才能发展。

用钱换来和平,和平又繁荣了经济,安定了民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确实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第三,仁宗自身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审美。

社会的整体风尚与君王的爱好息息相关,比如直到现在,历史悠久的英王室成员还在引领着时尚潮流。

仁宗喜欢诗词曲赋,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还常常感慨作为帝王,没有机会做一个崔白那样的艺术家。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2)

这样一位文青自然是文人雅士的知己,吸引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忠心耿耿来报效朝廷,像范仲淹、王安石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臣良相几乎占了半个朝堂。

而仁宗不仅爱才惜才、又能知人善任,因此有了一支高素质的官员队伍。

与此同时,他对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非常包容和欣赏。

开明的统治氛围、发达的商业环境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艺的发展,相扑、话本、风俗画等民间艺术非常繁荣,这种雅俗兼备的审美文化让宋朝这个时代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3)

平凡成就的伟大

总之,作为一代帝王,宋仁宗似乎是慈有余,威不足。然而在一个和平的时代,需要的就是一位守成之君,仁宗可谓是生逢其时。

君臣共治、文人掌政的祖宗家法虽说不是仁宗首创,但他做到了极致,终其一生,他的身边只有能臣,没有奸臣。

不过因为没有突出的丰功伟绩,仁宗的存在感极低,甚至被认为是个平庸的皇帝,历来在文学作品中都是打酱油的。

幸运的是,《清平乐》一剧对仁宗这一人物做了很好的还原,而王凯的表演温婉细腻,把这位书生气质的皇帝“演活”了。

作为一个出色的守成之君,宋仁宗的伟大蕴含在平凡之中。他敏感多情,集帝王的烦恼与普通人的烦恼于一身。

他的痛苦,是因为爱得深,看得清,又想得周全,然而世事难全。

朝堂之上,他能包容偏执的言官;宫廷之内,他愿护持无辜的内侍。

事事处处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常常感慨自己“能做的只能是给尽量给朝堂平衡,给百姓平宁。”

清平乐怎么评价宋仁宗(清平乐带火宋仁宗)(14)

仁宗正是凭借一颗柔软的平常心成就了一代盛世繁华。

可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君王凤毛麟角。

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崇拜英雄,歌颂帝王们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威武霸气。然而,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才是老百姓的梦。

宋仁宗和他的时代,没有大的波澜,却韵味悠长。

无论是仁宗的管理思想,还是“仁宗盛治”下的文化艺术成就,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 END .


倾情推荐:

《清平乐》:大娘娘刘娥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真这么无私吗?

《水浒传》中的官N代,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排版 | 匆匆】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